天天看點

【政策】北京市科委釋出最新征集新一代人工智能、腦認知與類腦技術等六大領域儲備課題

去年,在國家層面頻頻出台一系列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政策後,2018年地方進入政策落地實施階段。

11日,北京市科委釋出六份通知,征集2018年六大技術領域儲備課題,這六大領域分别為:

①認知與類腦技術

②新一代資訊通信

③智能制造與機器人

④新一代人工智能

⑤物聯網與智慧城市

⑥空天領域

上述六大領域中,認知與類腦技術、新一代資訊通信、智能制造與機器人、新一代人工智能、物聯網與智慧城市,均與AI強相關。新智元現将這五個領域的課題申報要求進行整理。

一、認知與類腦技術

支援方向:

1、基于類腦計算晶片的類腦計算原型系統研發

研制基于類腦計算晶片的高速類腦計算原型系統,開發相配套的軟體工具鍊和作業系統,同時研發受腦啟發的多模态感覺處理器,并進行視聽融合的應用驗證。

2、通用型類腦神經網絡及認知系統研發

研發軟硬體協同的高性能類腦認知系統,突破通用型類腦神經網絡基礎理論,具備多任務線上學習能力、低功耗類腦體系架構,實作在通用環境下的視聽覺注意選擇和機器人多種複雜任務的認知智能。

申報位址:

http://www.bjkw.gov.cn/art/2018/1/11/art_19_41923.html?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二、新一代資訊通信

1、5G/增強5G基礎研究

針對增強5G需求,研究新空口的系列增強技術;研究高效的無線能量與資訊同傳波形與傳輸機制;研究5G增強型組網理論和技術;研究針對垂直行業的信道模組化理論和方法;研究基于無線大資料的5G網絡優化;研究5G面向高速移動場景的高可靠傳輸與移動性網絡資源管理技術。全面參與ITU、3GPP标準推進,實作我國在增強5G标準上的全面引領。

2、5G業務應用驗證平台

研究5G新空口技術、新網絡架構和新型業務應用,開發基于5G标準的基站裝置、網絡平台裝置;面向5G三大典型場景,搭建室内外典型應用驗證平台;進行前瞻性業務應用,如車聯網、智慧醫療、文化創意和新型智慧城市等的研究與部署,推動5G标準與産業的高速發展。

3、面向垂直行業的5G技術測試平台

研究網際網路+測試服務模式,搭建該模式下面向物聯網mMTC技術的雲端測試服務平台。平台支援多頻點定位性能測量、射頻測試、輻射功率和接收機性能測試等功能。

4、面向垂直行業的5G終端解決方案平台

面向萬物互聯時代垂直行業對5G終端的高度碎片化及差異化需求,基于國産5G終端晶片,研發5G終端公共參考設計,完成核心硬體、基礎軟體及中間件平台;研發5G行業終端的安全防護技術,形成軟硬體一體化安全解決方案;提供适用于垂直行業典型應用場景的5G終端子產品或參考樣機。

5、5G工業網際網路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驗證

研究5G工業網際網路的電磁相容、邊緣計算和互聯互通等關鍵技術,研發面向5G的工業網際網路統一接入網關産品;針對工業環境中惡劣、時變和移動的特征,在工業場景中搭建5G工業網際網路示範應用平台并進行測試,對流程工業和5G低延時高可靠技術的融合進行驗證。

6、無人機核心技術突破

研制高效能無人機動力、升力系統,提升無人機的飛行性能;研究基于新能源、複合能源的機載能源系統,提升小型無人機的續航能力;研究高可靠性小型化無人機資料鍊系統,提高無人機通信的距離和抗幹擾性能。在京津冀地區示範應用。

http://www.bjkw.gov.cn/art/2018/1/11/art_19_41922.html

三、智能制造與機器人

1、智能機器人

a.生物-機器人互動技術

研究可穿戴式腦/肌電信号擷取及雙向神經接口技術;研究自适應神經解碼算法、傳感回報編碼技術,開展相關信号處理、特征提取、行為控制方法及生機電系統研究,建構生物-機器人的神經感覺通路,搭建實驗平台并開展技術驗證。

b.仿生機器人前沿技術

研究飛行、遊動、跳躍等仿生運動機理,研究新型仿生機構的設計、分析與優化技術,開展新型材料、驅動、傳感及控制技術研究,建構仿生飛行、仿生遊動、仿生跳躍等實驗平台,進行技術驗證。

c.醫療機器人實時圖像導航、精準穿刺與靈巧操作技術

研究多模态圖像導航技術,包括三維手術規劃、圖像融合配準與實時導航;研究軟組織的靶點穿刺技術,包括穿刺針-軟組織互動作用機理、術中多元資訊感覺、靶點跟蹤與穿刺等;研究變剛度結構的剛軟耦合靈巧操作技術,包括剛軟耦合靈巧手構型設計、柔彈性感覺與結構一體化、靈巧手抓持與位姿控制;研制術中實時圖像引導下的精準定位單元、高精度穿刺子產品和剛軟耦合靈巧手子產品,建構實驗平台并開展技術驗證。

d.特種機器人測試、安全與可靠性技術

研究特種機器人核心零部件、核心軟體及整機等性能測試及評估技術,研究特種機器人安全保障評測技術,研究特種機器人可靠性設計、評估模組化方法,建構特種機器人安全标準及可靠性品質保障技術體系,研制相關測試裝置開展技術驗證,形成特種機器人性能測試與評價技術規範。

e.非結構化動态環境感覺與模組化技術

研究機器人非結構化動态環境高速/高精度感覺、模組化及場景實時重建技術;研究多模态環境感覺資訊的提取、轉換與融合方法;研究野外/室内非結構化動态環境精确定位方法、高效路徑規劃算法和高效導航技術,搭建實驗平台并開展技術驗證。

f.高精密諧波減速器設計、分析與制造技術

研究高精密諧波減速器新型材料與熱處理技術、諧波減速器精密加工與裝配技術;開展諧波傳動齒輪齧合齒型、諧波動态仿真與模拟等關鍵技術研究;研究諧波減速器核心零部件的加工工藝;研究高精密諧波減速器批量化生産中的可靠性、一緻性等關鍵制造技術;研制高精密諧波減速器,并進行應用驗證。

3、高端制造裝備

a.納米電子制造技術及關鍵裝備技術

圍繞納米電子器件制造,重點開展晶圓級二維材料制備、隐形劃切等關鍵裝備技術及工藝研究,掌握納米電子制造核心裝備技術,為納米電子器件研發占領制高點。

b.第三代半導體制備工藝及關鍵裝備技術

圍繞第三代半導體器件的制備,重點開展薄膜制備、高深寬比刻蝕、特種封裝、高精度晶圓級鍵合等關鍵裝備技術與工藝研究,掌握第三代半導體器件核心裝備技術,提升自主可控能力。

3、網絡協同制造與智能工廠

a.智能工廠數字化模組化、設計與仿真技術

研究基于跨領域、多尺度知識模型的智能工廠多層次模組化方法、智能工廠關鍵要素行為模型的可定義參數化表示和機械-控制-通信多學科一體化仿真方法、産品數字孿生、雙胞胎模型及數字樣機關鍵技術、全流程增減材一體化制造技術與仿真技術,研發面向智能制造的生産過程全要素工藝仿真與協同裝配系統、全生産工序的品質控制仿真系統。

b.智慧企業網絡協同制造內建技術與應用

圍繞京津冀産業協同發展需求,重點開展網絡協同制造産業發展模式研究,面向流程離散等不同行業特征的制造企業,重點開展大資料驅動的産品品質監控與預測、工廠中的房間裝置健康監控、人機協作智能作業、智能協同生産執行系統研發,建構智慧企業網絡協同制造內建平台,實作産品研發制造服務一體化。

c.智能工廠互聯互通關鍵技術和工業物聯網裝置

面向制造過程泛在感覺、多源密集無線接入的需求,研究基于IPv6和5G通信技術的工業網絡互聯體系架構和模型,支援工業現場大資料與雲端資訊實時互聯互通的多優先級排程技術、研究基于資訊實體融合的智能生産中的數字化檢測和多源異構資料采集、內建與融合技術,完成工業物聯網裝置研制并實作應用。

http://www.bjkw.gov.cn/art/2018/1/11/art_19_41921.html

四、新一代人工智能

1、人工智能前沿基礎研究

a.智能感覺。研究所學生物啟發的新型感覺理論,開放環境下的自适應感覺,多模态動态感覺與整合,資料與知識協同驅動的感覺新方法等。

b.機器學習。研究新型機器學習的基礎理論與方法,深度強化學習新機制和新算法,小樣本學習理論與方法,群體智能的計算理論與學習方法,自主學習理論與方法等。

c.認知學習。研究認知計算的新理論與新方法,知識表示與模組化,自主學習驅動的推理、決策與優化,人機協同的意圖了解等。

d.核心共性技術。研究新原理新結構的人工智能晶片技術,聽覺模型與自然語言了解,跨媒體分析推理,混合增強智能,智能自主無人系統等。

2、人工智能創新支撐平台

突破異構硬體管理、跨平台模型遷移、智能軟硬體協同優化、人工智能開源硬體等關鍵技術,開發适配多種異構硬體設施、相容和支援多種開源項目的開放平台,研究人工智能标準體系和評測評價方法,完成重要共性基礎标準起草,有效支撐人工智能創新活動。

http://www.bjkw.gov.cn/art/2018/1/11/art_19_41920.html

五、物聯網與智慧城市

1.實體資訊精确感覺及智能處理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驗證

研究傳感器精确感覺及本地化智能處理技術,包括高精度、實時、低功耗傳感信号處理技術,通用智能感覺資訊處理系統架構,輕量級物聯網終端軟硬體協同技術;研發支援物聯網應用的通用資訊處理晶片和終端,并進行應用驗證。

2.社會行為資料的模組化與分析技術研究及示範應用

研究面向城市社會行為、活動軌迹等多源資料的融合畫像技術;研究城市群體和個體移動行為的動态分析、行為模組化、關聯挖掘、行為預測等技術;研發面向城市社會行為資料的動态認知系統,并進行示範應用,為城市規劃、交通管理和政策評估等智慧城市應用提供支撐。

3.資訊空間資料聚合承載與智能服務關鍵技術研究及示範應用

研究物聯網與智慧城市相關的全空間資料模型技術,資訊空間資料快速聚合、智能處理與共享服務技術,海量空間資料智能排程與自适應管理技術,三維可視化互動分析技術;建構智慧城市資訊空間資料聚合與服務系統,并進行示範應用。

4.多源資料融合關鍵技術研究及示範應用

研究基于精準時空資訊的多源異步異構資料融合技術;研究面向市政管網、交通等重點領域的智慧管控技術;研發相關智慧管理服務系統,在“三城一區”、通州城市副中心等重點區域進行示範應用。

http://www.bjkw.gov.cn/art/2018/1/11/art_19_41919.html

申報核心要求

上述五大領域課題,申報核心要求為:

在北京地區注冊、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企業或事業機關,具有相應的實施能力和條件。

申報機關管理規範,業務及财務制度健全,在市科委無C級及以下不良信用記錄。

若申報機關為企業,則應有自籌經費來源,以保證課題順利實施,課題自籌經費與申請的财政經費比例原則上不低于1:1。

課題執行期限2018年1月1日到2019年12月31日。财政經費采取直接補貼方式,擇優支援。

除此之外,各個領域還有其他要求,具體以北京市科委官方通知為準。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8-01-12

本文作者:張乾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新智元,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AI_era”微信公衆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