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唐宗宋祖,稍遜風騷”-讓我們聊聊宋太祖趙匡胤之五

作者:老丁故事會

書接上文,大宋取代了後周,太祖爺趙匡胤駕座東京汴梁城。雖然繼承大寶,但是天下還是諸侯割據,沒有一統山河。憶當年,後周世宗柴榮宏圖大志,傲視天下,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緻太平的壯志,三征南唐,北伐遼國。可惜英年早逝,沒有完成自己的鴻鹄之志。趙匡胤作為開國君王,也繼續柴榮的事業,為國家大一統做準備。

既攘外,也安内這是趙匡胤建政初期的治國方針。在國内政治方面:加強中央集權。趙匡胤出身于下級軍官家庭,一步一步通過兵變登上了皇位。他時時也恐怕自己的臣子也用同樣的方法,謀朝篡位。也就有了曆史上著名的“杯酒釋兵權”,這也是通過一種溫和的手段來解除開國功臣的職位,避免了流血沖突。同時,北宋“重文抑武”也是避免武人做大做強,進而威脅政權。當時,在同一品級的文武官員,往往是文官高于武将。這也被後世人诟病,造成了北宗軍事實力孱弱,到後來亡于金國。經濟方面:治理河道,發展農桑,減輕徭役賦稅,使農業人口增加,農作物産量倍增。農業穩定,糧食豐收,國家也就穩定了。軍事方面:軍權集中,訓練水師,為南征做準備。文化方面:重視圖書建設,重修法典。對外關系方面:緩和與北遼的關系,通商其他國家。通過這一時期的休養生息,達到了自唐朝開元盛世以後的又一強盛階段,史稱“建隆之治”。

“唐宗宋祖,稍遜風騷”-讓我們聊聊宋太祖趙匡胤之五

宋太祖畫像

雖然,北宋王朝通過休養生息,達到了又一個強盛的階段,但是五代十國的割據局面并沒有得到終結。趙匡胤建立北宋後,時南北各地仍由五代殘餘割據政權所控制:荊南高保勖據有江漢三州;周行逢占據湖南十四州;後蜀孟昶據有兩川、漢中四十五州;南漢劉鋹據有嶺南六十州;南唐李璟據有江南十九州;吳越錢俶占據兩浙十三州;北漢劉鈞占據河東十二州。此外,尚有契丹(遼)、與宋并立。分裂割據的局面,阻礙着南北經濟、文化的交流和社會生産的發展,也使北宋王朝的安全受到威脅。趙匡胤作為曆史上一位有作為的皇帝,卧榻之旁其容他人酣睡。這是有一個重要人物--首席智囊趙普登場了。有一日,大雪紛飛,趙匡胤輕車簡從來到了丞相趙普的府中,又吃了趙普夫人的“三狠炖肉”。席間,弟弟趙匡義也在座,三人共同探讨國家統一的方針。趙普獻計“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方針。後周時期,世宗柴榮采取王樸的《平邊策》主張,“先易後難”即:先攻下江南(南唐)、嶺南(南漢),再取巴蜀(後蜀),其後是遼國的燕雲之地,最後是河東(北漢),并以此制定統一大計。 後來趙匡胤“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統一政策與後周世宗的統一政策就是一脈相承的。 趙匡胤雪夜訪趙普,收獲頗豐。

“唐宗宋祖,稍遜風騷”-讓我們聊聊宋太祖趙匡胤之五

北宋初年割據勢力圖

既然方針政策已定,接下來的就是執行了。趙匡胤調兵遣将,積極準備。時值,湖南割據勢力首腦周行縫病逝,其子周保權繼位,衡州張文表起兵造反。周保權乞援于宋,借此時機,宋朝大軍以借道之名降服荊南,公元962年在克湖南。

後蜀王孟昶聞訊想依托蜀地的地理優勢予以抵抗,怎奈依然無法阻止宋軍的進攻,公元965年孟昶降。随後,南唐、吳越臣服。

隻剩下了南漢王劉鋹,想憑借水軍優勢予以抵抗,最終仍不敵公元971年降。

南唐後主李璟明意上臣服,實際暗中積蓄力量防備北宋。趙匡胤志在統一江南,經過兩年的準備起,于公元947年兵伐唐。命吳越水軍側翼相助,一路上大軍勢如破竹于公元975年攻克江甯,李璟降。

由于北漢政權依附于契丹人,趙匡胤三征皆敗于遼軍。後來,在太宗趙光義繼位後,遂制定圍城打援、先退遼軍、後取太原的方略,于公元979年,亡北漢。

“唐宗宋祖,稍遜風騷”-讓我們聊聊宋太祖趙匡胤之五

北宋疆域圖

趙匡胤文功武治,基本上統一了古代的中國,結束了自唐朝末年藩鎮割據,五代十國的局面。促進了南北交流,對社會經濟起到了推動的作用。

“唐宗宋祖,稍遜風騷”-讓我們聊聊宋太祖趙匡胤之五

北宋時期的燕雲十六州

但是,燕雲十六州未被收複,一直是趙匡胤心中的隐痛。因為地理為重的重要性,燕雲十六州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自北宋定都開封後,遼國鐵騎直接從燕雲十六州過來三日即可直兵臨封。是以,趙匡胤指令開封城周圍廣植樹木,開墾水田以防騎兵。公元976年,趙匡胤帶領文武百官巡視洛陽,自己的出生之地。考慮到開封"形勢渙散,防維為難",趙匡胤突然提出了遷都洛陽,遭到了群臣強烈反對。他們認為洛陽基礎設施不完善,開封水路發達等等。最後,晉王趙光義一句“在德不在險”徹底斷絕了趙匡胤的遷都之心。也正是因為如此,才有了後來的“靖康之難”。此時,趙匡胤的人生也接近終點。預知後事,請看下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