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让我们聊聊宋太祖赵匡胤之五

作者:老丁故事会

书接上文,大宋取代了后周,太祖爷赵匡胤驾座东京汴梁城。虽然继承大宝,但是天下还是诸侯割据,没有一统山河。忆当年,后周世宗柴荣宏图大志,傲视天下,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的壮志,三征南唐,北伐辽国。可惜英年早逝,没有完成自己的鸿鹄之志。赵匡胤作为开国君王,也继续柴荣的事业,为国家大一统做准备。

既攘外,也安内这是赵匡胤建政初期的治国方针。在国内政治方面:加强中央集权。赵匡胤出身于下级军官家庭,一步一步通过兵变登上了皇位。他时时也恐怕自己的臣子也用同样的方法,谋朝篡位。也就有了历史上著名的“杯酒释兵权”,这也是通过一种温和的手段来解除开国功臣的职位,避免了流血冲突。同时,北宋“重文抑武”也是避免武人做大做强,从而威胁政权。当时,在同一品级的文武官员,往往是文官高于武将。这也被后世人诟病,造成了北宗军事实力孱弱,到后来亡于金国。经济方面:治理河道,发展农桑,减轻徭役赋税,使农业人口增加,农作物产量倍增。农业稳定,粮食丰收,国家也就稳定了。军事方面:军权集中,训练水师,为南征做准备。文化方面:重视图书建设,重修法典。对外关系方面:缓和与北辽的关系,通商其他国家。通过这一时期的休养生息,达到了自唐朝开元盛世以后的又一强盛阶段,史称“建隆之治”。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让我们聊聊宋太祖赵匡胤之五

宋太祖画像

虽然,北宋王朝通过休养生息,达到了又一个强盛的阶段,但是五代十国的割据局面并没有得到终结。赵匡胤建立北宋后,时南北各地仍由五代残余割据政权所控制:荆南高保勖据有江汉三州;周行逢占据湖南十四州;后蜀孟昶据有两川、汉中四十五州;南汉刘鋹据有岭南六十州;南唐李璟据有江南十九州;吴越钱俶占据两浙十三州;北汉刘钧占据河东十二州。此外,尚有契丹(辽)、与宋并立。分裂割据的局面,阻碍着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社会生产的发展,也使北宋王朝的安全受到威胁。赵匡胤作为历史上一位有作为的皇帝,卧榻之旁其容他人酣睡。这是有一个重要人物--首席智囊赵普登场了。有一日,大雪纷飞,赵匡胤轻车简从来到了丞相赵普的府中,又吃了赵普夫人的“三狠炖肉”。席间,弟弟赵匡义也在座,三人共同探讨国家统一的方针。赵普献计“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方针。后周时期,世宗柴荣采取王朴的《平边策》主张,“先易后难”即:先攻下江南(南唐)、岭南(南汉),再取巴蜀(后蜀),其后是辽国的燕云之地,最后是河东(北汉),并以此制定统一大计。 后来赵匡胤“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统一策略与后周世宗的统一策略就是一脉相承的。 赵匡胤雪夜访赵普,收获颇丰。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让我们聊聊宋太祖赵匡胤之五

北宋初年割据势力图

既然方针政策已定,接下来的就是执行了。赵匡胤调兵遣将,积极准备。时值,湖南割据势力首脑周行缝病逝,其子周保权继位,衡州张文表起兵造反。周保权乞援于宋,借此时机,宋朝大军以借道之名降服荆南,公元962年在克湖南。

后蜀王孟昶闻讯想依托蜀地的地理优势予以抵抗,怎奈依然无法阻止宋军的进攻,公元965年孟昶降。随后,南唐、吴越臣服。

只剩下了南汉王刘鋹,想凭借水军优势予以抵抗,最终仍不敌公元971年降。

南唐后主李璟明意上臣服,实际暗中积蓄力量防备北宋。赵匡胤志在统一江南,经过两年的准备起,于公元947年兵伐唐。命吴越水军侧翼相助,一路上大军势如破竹于公元975年攻克江宁,李璟降。

由于北汉政权依附于契丹人,赵匡胤三征皆败于辽军。后来,在太宗赵光义继位后,遂制定围城打援、先退辽军、后取太原的方略,于公元979年,亡北汉。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让我们聊聊宋太祖赵匡胤之五

北宋疆域图

赵匡胤文功武治,基本上统一了古代的中国,结束了自唐朝末年藩镇割据,五代十国的局面。促进了南北交流,对社会经济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让我们聊聊宋太祖赵匡胤之五

北宋时期的燕云十六州

但是,燕云十六州未被收复,一直是赵匡胤心中的隐痛。因为地理为重的重要性,燕云十六州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自北宋定都开封后,辽国铁骑直接从燕云十六州过来三日即可直兵临封。所以,赵匡胤命令开封城周围广植树木,开垦水田以防骑兵。公元976年,赵匡胤带领文武百官巡视洛阳,自己的出生之地。考虑到开封"形势涣散,防维为难",赵匡胤突然提出了迁都洛阳,遭到了群臣强烈反对。他们认为洛阳基础设施不完善,开封水路发达等等。最后,晋王赵光义一句“在德不在险”彻底断绝了赵匡胤的迁都之心。也正是因为如此,才有了后来的“靖康之难”。此时,赵匡胤的人生也接近终点。预知后事,请看下文。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