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喬榛從藝60周年:聲音塑造靈魂,精神力量主宰人生

澎湃新聞記者 陳晨

視訊加載中...

“這幾十年的生涯,風風雨雨,坎坎坷坷,有歡愉,也有糾結,有痛苦,也有種種百感交集。但為人在世,首先要實作自己的人生價值。我努力去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去發揮自己的才能和付出。”

11月17日下午,“澄懷觀道,魂的再塑”——海上電影論壇之“喬榛從藝六十周年特别活動”在上海文藝會堂舉辦。自稱“80後”的喬榛,與文藝界的朋友們分享自己的從藝心得和人生态度。

喬榛從藝60周年:聲音塑造靈魂,精神力量主宰人生

喬榛

作為著名的配音表演藝術家,喬榛用聲音塑造的上千個銀幕形象與無數朗誦作品,是幾代人集體記憶中精彩而溫馨的存在。活動以《喬榛配音經典電影片段集錦》和紀錄短片《吟風者》《我的記憶》三段視訊開場,帶領觀衆回顧了這位聲音表演藝術家璀璨的藝術人生。

喬榛以 “澄懷觀道,魂的再塑”這個主題發散而起,侃侃而談,結合從藝六十年的經曆,将自己在聲音中追尋靈魂的藝術境界和八次與死神擦肩的人生曆練娓娓道來。說到動情處,他還現場為大家朗誦了《蠶》《蜀道難》兩首詩歌,富有磁性的聲音和充滿激情的吟誦讓全場觀衆為之沉醉。

喬榛從藝60周年:聲音塑造靈魂,精神力量主宰人生

活動現場

“從事創作,首先應該蕩滌自己的靈魂”

喬榛1942年出生于上海,從小熱愛文藝。他最初學習的是表演,上戲畢業後,也順利配置設定進入上海電影制片廠,本應該在銀幕前做一位光鮮的演員。但1970年,因為偶然被借調到上海電影譯制廠參與了英國影片《紅菱豔》的配音,他被聲音的魔力迷住,從此踏上了配音之路,在這條路上一走就60年。

從藝六十年來,喬榛用聲音塑造上千個銀幕形象,《美人計》中的迪普、《魂斷藍橋》中的羅依·克羅甯、《葉塞尼亞》中的奧斯瓦爾多、《尼羅河上的慘案》中的西蒙、《寅次郎的故事》中的寅次郎、哈利·波特系列電影中的鄧布利多等角色,給觀衆留下深刻印象。他的聲音渾厚華麗,儒雅隽逸,同時也兼具豐富的可塑性。

喬榛從藝60周年:聲音塑造靈魂,精神力量主宰人生

“在話筒面前必然做到跟你所配的角色,要同呼吸共脈搏,通過對銀幕上的角色的塑造,把我自己的靈魂跟作者的靈魂,作者筆下所塑造角色的靈魂,國外演員這個演繹者的靈魂,幾者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我覺得我是在從事一個非常神聖的事業。”在不斷鑽研打磨配音技巧的歲月裡,喬榛找到了他所追求的藝術目标——用聲音塑造靈魂。

“我總是在創作的時候,要求自己真的忘掉一切。演員有一個大忌,就是自我意識,如果你總是在表現自己,沒有投入這個作品的内涵去塑造作品的魂,想着我的聲音是多麼的優美,我的朗誦技巧如此的精湛,你們看見了嗎?聽到了嗎?——絕對要把這個東西去掉。”

除了在1000多部譯制片裡擔綱配音,喬榛也為許多譯制片的配音擔任導演工作,并緻力于朗誦傳播中外文化經典的工作。即使是退休後,他也堅持帶病四處奔波在大小舞台上,懷着使命,以自己獨特的聲音藝術演繹真善美,奉獻光與熱。

談到從藝心得,喬榛說,“我是從事表演藝術的,要從事創作,首先應該蕩滌自己的靈魂。幾十年來通過我自己生活的經曆,通過自己所觀察到的,所體悟到的,我感覺必須先把人做好,才能創作出真正的藝術作品來。”他把“澄懷觀道”作為自己的座右銘,“把自己的靈魂蕩滌幹淨,把那些自我雜念不斷地去除,不斷地警示自己,用一顆善良、純淨的心,真誠的心去面對你眼前的一切人、事、物,包括你從事的事業。”

八次與死神擦肩,精神力量不可磨滅

除了用聲音締造藝術上的傳奇,喬榛半生與癌症抗争的人生更是另一段傳奇。

聽他朗誦《老人與海》總是格外令人動容。“人并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可以消滅他,可就是打不敗他!”

喬榛第一次被診斷出癌症是在1985年,那一年他43歲。13年後,相同的部位癌症複發。2001年,大面積骨轉移。2009年先後心梗、腦梗,2015年結腸癌,2017年小腸轉移……喬榛徘徊在鬼門關口,一次又一次。他曾多次談起自己的抗癌經曆,每次總是最感謝自己的夫人唐國妹。“是國妹把我拉了回來,沒有她,就沒有我的命。”

現場播放的紀錄片《吟風者》中,唐國妹的一段話令人十分動容,“以前他就經常跟我說,‘我倒在舞台上,我也值’,我不希望再有這樣的想法,其實每個人都會倒下去,總有那麼一天。我想跟他說的是,哥,你悠着點。”

喬榛從藝60周年:聲音塑造靈魂,精神力量主宰人生

喬榛與夫人唐國妹

上海電影家協會主席任仲倫在喬榛身上看到了一種“英雄主義”,“喬榛老師看上去儒雅、君子,但他的内心是有英雄氣息的,兩次重病,八次與死神擦肩而過,沒有毅力,沒有這種精神,能走到今天,依然和我們在一起,依然不斷創作着藝術形象,也完成着自己塑造的這樣一個傑出藝術家的形象?我相信不可能。是以我們在贊美,贊歎,敬重他藝術形象的同時,更應該敬重和贊美喬榛老師塑造的人生形象。”

對于自己與病魔抗争的經驗,喬榛的回答是,坦然無懼。“我八次跟死神抗衡,結果都是死神敗下陣來,為什麼?就是這麼一種精神力量,始終在支撐着我,不怕,坦然面對。”

他打趣自己所在的定點醫院院長把他的病情總結為“喬榛現象”,“為什麼一次一次的癌症,連可怕的骨轉移,最後都修複了,怎麼回事啊?最後他們反複讨論得出一個結論,主要的因素就是你的心理狀态、精神狀态好,你不畏懼,不怕。盡管現在還帶着病竈,但是已經鈣化了。我的心髒可能會産生一種荷爾蒙,這種荷爾蒙是一種抗源,能抵抗不好的東西。”

喬榛的精神也深深影響着身邊的人。上影集團副總裁、上海電影家協會原副主席許朋樂談到,跟喬榛認識多年,“像他這樣對藝術執着虔誠的人不多,他始終有職業理想,有職業目标。他從一個電影演員,可以當明星的,從幕前走到幕後去配音,而且完全投入,全身心地投入。是以,他不是沽名釣譽,也不是想出人頭地,他有他的藝術追求,他癡迷、癫狂、執着,他要把他的生命溶化在舞台上,溶化在藝術中,這就是喬榛。”

喬榛的晚輩,現任上海電影譯制廠廠長劉風在現場向師長彙報了譯制片廠目前的一些新嘗試,并透露喬榛老師正在錄制的有聲書《紅與黑》今年年底即将上線,而在錄制這版有聲書的過程中,喬榛也帶領教導着年輕上譯人怎麼去創作,令大家都受益匪淺。

活動最後,喬榛即興帶領全場觀衆一起朗誦了戴望舒的《雨巷》,在他的引導下,大家沉浸在這首哀而不怨、惆怅綿綿的詩的意境中,感受語言藝術的深厚魅力。

喬榛從藝60周年:聲音塑造靈魂,精神力量主宰人生

部分演藝界人士合影

責任編輯:張喆

校對:施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