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濤:兌現減排承諾,印度要跨幾道坎

作者:環球網

來源:環球時報

聯合國氣候變化格拉斯哥大會(COP26)在延期一天後于13日閉幕。會議完成了持續6年之久的《巴黎協定》實施細則談判,達成了相對平衡的政治成果檔案“格拉斯哥氣候協定”等50多項決議,為《巴黎協定》全面有效實施奠定了基礎。由于印度在最後關頭提出修改減少燃煤産生碳排放的字眼,從“逐漸淘汰”改為“逐漸減少”,因而引起一些西方國家和環保人士的不滿。

李濤:兌現減排承諾,印度要跨幾道坎

按自己的方式推進減排

其實,印度總理莫迪突然在本次氣候峰會上高調宣布2070年印度将實作“零碳排放”目标,與此前印度環境部長及其他高官的強硬拒絕态度已經截然不同。而印度國内輿論對莫迪政府作出的這一承諾普遍是支援的,就連一些因為疫情防控糟糕、經濟低迷而對莫迪政府持批評态度的印度媒體,也在這個問題上予以稱贊。為什麼對印度的減排承諾和立足于本國實際的努力,會在國内國外産生不同反響?

第一,印度對減排有着強烈的意願。從印度傳統文化理念看,減排原則是對甘地提倡的可持續生活方式精神遺産的遵循。而且,印度是世界上受環境污染、氣候災害等影響最大的國家之一,生态問題對其社會發展影響深刻,就連首都新德裡也常受霧霾影響。印度支援減排,隻不過堅持按照自己的方式和規劃推進減排——堅持共同但有差別的責任原則,奉行以人均排放和曆史排放作為減排責任标準,并在政策導向上堅持“減排不能影響發展”的理念。

第二,希望通過“零碳排放承諾”減輕國際壓力。面對全球已有超過130 個國家公開承諾設定減排目标,而印度将成為前十大經濟體中唯一拒絕者,對有“大國志向”的莫迪來說壓力和影響不言而喻。而且,印度在氣候問題上不僅想加大自己的影響力,甚至還想成為南方集團和南盟的“領頭羊”。

第三,通過減排實作經濟發展的“後發優勢”。印度學者認為,莫迪政府的承諾是遵循綠色發展邏輯——在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而不是試圖以巨大的代價進行姗姗來遲的“轉型”。這樣能更好地凸顯印度的後發優勢。

印度方面呼籲發達國家“盡早”提供1萬億美元的氣候融資,這不僅是代表開發中國家的呼籲,也是印度自身節能減排的客觀需求。印度學者認為,雖然印度的承諾似乎與發達國家沒有直接關系,但生态議題是全球性的,淨零目标将是印度發展議程的一部分,與全球支援和合作密切相關。

面臨不小的挑戰

印度“零碳排放承諾”有困難,但已有實作的基礎。目前印度大量家庭仍然使用傳統的生物質能作為生活燃料,而經過國家多年的引導,在印度大多數新的投資(尤其是私人投資)正流向可再生能源領域。根據印度中央電力管理局的預測,到2030年底左右印度太陽能裝機容量可能會大大超過煤炭裝機容量。當然,印度要達到承諾的目的,仍然面臨不小的挑戰。

首先,如何處理好發展與減排關系。2014年莫迪提出“印度制造”,目标是提升創新水準,減少環境污染,增加就業崗位。到 2040年印度将成為世界能源消費的巨頭,占全球新增能源消費的近25%,全國煤炭需求将是目前水準的 2.7 倍。印度是全球第二大煤炭生産國和消費國,印度煤炭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煤炭生産商,在印度約有 400 萬人從事着與煤炭直接或者間接相關的工作。而随着經濟發展,一些特别難以脫碳的領域如建築、鋼鐵和水泥等行業也将快速增長。可以說,印度仍處于能源消費存量的高速累積期,其剛性增長空間和幅度都更大。

其次,亟待建立相關環境法。過去印度制定和實施應對氣候變化政策的根本考慮,重點在于平衡水資源、能源、糧食三者之間穩定的“安全紐帶”,過于注重地緣安全。有印度專家提出,必須扭轉削弱環境法的趨勢,要保護自然與人的關系。此外,需促成相關減排機構的設立及互相間密切合作,将目前“被動決策轉變為主動規劃和執行”。

再次,區域發展不平衡導緻地方邦、中央直轄區和首都在能源獲得、使用以及能源基礎設施建設上差異很大,影響能源開發效能的提高。例如,雖然印度南部地區的植林工程取得成效,但東北部地區的林木植被範圍正在不斷萎縮。

中印是減排合作者

中印同屬開發中國家,又是亞洲近鄰。中國是印度減排的受益者、支援者、合作者。

第一,中印應繼續加強在國際氣候談判中的合作。過去,“基礎四國”(巴西、南非、印度和中國)在國際氣候談判中合作成效顯著。近年來由于中印發展水準不同,減排訴求出現細微差異,且受中印邊境沖突外溢的影響,拖累了雙方的氣候合作,但兩國在相關議題上存在共同訴求,鞏固和加強兩國在氣候上的合作,不僅有利維護開發中國家發展權益、促進南南合作,也有利于雙邊關系的健康發展。

第二,重視低碳能源的技術分享和合作。中印同時作為煤炭消費大國,在國際煤炭市場和清潔煤技術的合作非常重要。中國在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技術和市場方面,目前領先于印度,雙方存在合作空間。

第三,引導金融機構的綠色投資。大規模氣候融資是淨零轉型和創新減排的先決條件。充分利用亞投行、金磚銀行和中國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基金等,加強中印兩國應對氣候變化的低碳金融合作,提高應對氣候變化的項目融資能力,可增加對印度等南亞國家低碳能源的支援,投資太陽能、風能、核能和生物質能等形式的清潔能源。(作者是四川大學南亞研究所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一帶一路’背景下跨喜馬拉雅合作研究”首席專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