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參與案件審理,我都把審理過程作為一次對當事人心理狀況的分析,嘗試從心理學的角度找到被告人的犯罪成因及主觀惡性程度。長期的心理咨詢工作經驗,讓我在聆聽法庭訊問的同時,能夠對當事人的犯罪成因形成初步的心理評估。”對于陪審工作,李有君有着自己的獨到感悟。

2019年4月,李有君被上海市寶山區人大常委會任命為人民陪審員。作為一名心理咨詢師,她在陪審過程中注重觀察把握當事人的心理狀況,把心理表現作為關注重點,不斷思考如何将所學所思與陪審工作更好地結合并加以運用,努力實作陪審能力和本職工作能力雙促進、雙提升。
擔任人民陪審員兩年多來,李有君在寶山區人民法院先後參與了幾十起刑事案件的審理。2020年,她陪審了一起“冰櫃藏母屍”案。出生于1976年的當事人年富力強卻整日沉迷于網絡世界,靠着68歲母親的終身俸勉強維持生活。在母親突然因病離世後,他竟将其遺體放進冰櫃藏匿,繼續領取終身俸達半年之久。
從法律角度看,當事人的詐騙行為已觸犯刑法;但從心理角度看,李有君感到當事人是一個受家庭教育及個人成長經曆影響以緻心理發生畸變甚至扭曲的典型。在合議讨論時,李有君與法官一同分析了當事人的犯罪心理表現,結合其長期居家、沉迷網絡、備受母親溺愛等細節,深入探讨了其犯罪成因、過程、動機及心理。法官對她提出的心理方面的專業意見給予了充分肯定,并在裁判過程中加以吸收。這讓李有君真切地感到:“自己的本職工作與人民陪審員職責是可以互融互通的。”在兩年多的參審過程中,李有君相繼提出專業心理評估意見50餘條,她也為自己能運用本職工作積累的知識和經驗助力案件審判而感到自豪。
在擔任人民陪審員期間,李有君時常遇到年齡較小、文化水準較低的當事人。在庭上,她常常看到他們與父母臉上那悔恨的淚水、呆滞迷茫的目光和無助悲傷的表情,這些鮮活的案例讓李有君的心情沉痛不已,更促使她努力鑽研心理學知識,以便更好地參審案件,同時也能結合案件審理進行适當的心理幹預,提升裁判的社會效果。為此,李有君專門進修了兒童心理學并考取兒童心理咨詢師資質證書,還學習了家庭治療課程,獲得家庭治療師證書,先後被上海市心理協會臨床心理和心理咨詢專業委員會、上海市心理危機幹預中心、上海市心理衛生協會吸收為會員。
“法律是神聖的,人民陪審員工作是光榮的。我希望能進一步運用心理學知識,讓當事人有所醒悟,真正感受到法律的底線不可觸碰;我将努力與法官形成優勢互補,積極參審履職,為法治建設作出自己的貢獻!”精讀“心語”,精進“心力”,李有君在陪審員道路上繼續守護着公平正義。
(轉自《人民法院報》2021年11月10日第四版)
【來源:上海寶山法院】
聲明: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通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将及時進行處理。郵箱位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