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港籍人民陪審員陳麗芳南沙履職7年,努力當好不穿法袍的法官香港女老闆獲聘南沙法院人民陪審員曾與院長同堂審理涉LV知識産權大案參與内地案件審理7年做好粵港澳溝通橋梁喜歡在南沙吃東西多過香港期待疫情早日過去可以回南沙

作者:南方都市報

女企業家陳麗芳是詹記中港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長,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就從香港到内地做生意,在廣州辦有3家企業,企業員工最多時有百餘人。

2014年11月,廣州市南沙區人民法院為深化涉港澳案件審判機制創新,拓展港澳人員司法參與管道,在全國率先聘任多名港澳籍人民陪審員,陳麗芳成為其中之一。

近日,陳麗芳接受南都記者專訪,談到在南沙法院(南沙自貿區法院)擔任人民陪審員7年的經曆時,稱自己學習、收獲了許多。她一方面作為香港投資者,不斷以親身經曆向企業家同行宣傳南沙、大灣區内地法院的司法制度,讓大家對灣區營商環境更有信心;另一方面她通過不斷參審案件,“努力當好一名不穿法袍的法官”。

港籍人民陪審員陳麗芳南沙履職7年,努力當好不穿法袍的法官香港女老闆獲聘南沙法院人民陪審員曾與院長同堂審理涉LV知識産權大案參與内地案件審理7年做好粵港澳溝通橋梁喜歡在南沙吃東西多過香港期待疫情早日過去可以回南沙

港籍人民陪審員陳麗芳。

<h1 toutiao-origin="h2">香港女老闆獲聘</h1>

<h1 toutiao-origin="h2">南沙法院人民陪審員</h1>

陳麗芳是香港人,上世紀90年代初就開始到廣州投資辦廠,在南沙等地辦了3家企業,生意涉及貿易加工、倉儲、物流等領域,年産值過億元。她同時還擔任南沙區政協常委、香港廣州南沙聯誼會會長等職務。

2014年,南沙區正式實施《廣州市南沙新區條例》,其中第36條規定,符合擔任人民陪審員條件的香港、澳門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國公民可以依法經任命後,作為人民陪審員參與南沙新區涉港澳民商事案件的審理。據此,南沙法院經區人大同意,于2014年11月25日首次選任5名港澳居民為人民陪審員,陳麗芳就成為其中一員。

“法院應該是需要一批香港籍、有經商經驗和不同視野的人。”陳麗芳說,與她同一批的5名港澳籍人民陪審員中,有3人是國際知名大學畢業。

<h1 toutiao-origin="h2">曾與院長同堂審理</h1>

<h1 toutiao-origin="h2">涉LV知識産權大案</h1>

當收到南沙區人民法院聘任書的那一刻,“我内心是非常激動和感到一種使命感的”。陳麗芳說,南沙法院敢闖敢拼,當時在全國率先引入港澳籍人民陪審員制度,自己就成為第一批香港籍人民陪審員,“感覺很幸運”。陳麗芳認為這是法院對自己的一種認可,她也将其當做人生中一個新的學習經曆。

剛剛成為人民陪審員的陳麗芳,要求自己抽出一定時間去學習内地的法律以及人民陪審員制度方面的知識。至今,她已經擔任南沙法院人民陪審員有七個年頭。七年間她參與陪審了多宗案件,其中以知識産權侵權案件居多,也有股權糾紛、買賣合同糾紛等,案件都有涉港澳因素。

她印象最深的是參與陪審的第一宗知識産權案件,涉及到國際知名品牌LV被侵權,LV在南沙法院起訴了内地四家不同的公司。該案由時任南沙區人民法院院長主審,三人合議庭的另一名成員是南沙法院資深的知識産權審判法官。“案子很專業,也很複雜,加上跟着院長、資深法官一起審案,對我來說壓力非常大。”

陳麗芳非常認真地将整個案件的證據、材料全部閱讀了一遍,開庭當天也當庭詢問了一些焦點性的問題,最終合議庭妥善判決了該案。

“在院長和法官身上學到了許多專業知識和盤問技巧。”陳麗芳稱,該案的陪審經曆為她日後參與其它案件的審理增強了不少信心。七年來,她覺得自己在陪審方面的經驗已經豐富了許多,也學到了不少專業知識。

<h1 toutiao-origin="h2">參與内地案件審理7年</h1>

<h1 toutiao-origin="h2">做好粵港澳溝通橋梁</h1>

港籍人民陪審員陳麗芳南沙履職7年,努力當好不穿法袍的法官香港女老闆獲聘南沙法院人民陪審員曾與院長同堂審理涉LV知識産權大案參與内地案件審理7年做好粵港澳溝通橋梁喜歡在南沙吃東西多過香港期待疫情早日過去可以回南沙

港籍人民陪審員陳麗芳參與内地案件審理7年,說自己親身感受到了南沙法院司法制度的嚴謹、健全、開放。

陳麗芳說,她在南沙有經營企業,參與涉港民商事糾紛陪審時,會更懂得設身處地為當事人考慮,了解他們的想法。

“我可以角色互換,站在他們的角度考慮問題。”尤其是當案件一方當事人是香港籍時,她的存在會給港方當事人以信心,不會讓他們覺得來南沙投資遇到糾紛,清一色隻有内地法官、陪審員在審理,擔心會偏幫另一方,而是有一個“同聲同氣”的香港籍人民陪審員在幫助分析和解決問題。“當事人會覺得這樣的審理環境是好的,會對法庭有認同感、親切感。”

作為香港籍人民陪審員參與案件審理7年,陳麗芳說自己親身感受到了南沙法院司法制度的嚴謹、健全、開放,整體給她公平、公正、公開的感覺,法院引入港澳籍人民陪審員正是其中一種表現。

“我會以我的親身經曆,以香港人的視角去給在南沙投資遇到問題的商人,對大灣區的内地司法制度做一個解說或者宣傳。”陳麗芳說,她常跟身邊的商人朋友說,要對南沙和大灣區司法有信心。以往香港商人在内地投資,最擔心的是司法制度和稅收制度的不透明、不開放,但随着南沙法院在港澳籍人民陪審員、特邀調解員等制度方面的先行先試,“我覺得大灣區在營造國際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方面走在了全國前面”。

陳麗芳在南沙法院擔任人民陪審員之後,許多香港朋友向她咨詢在内地投資設廠的問題。她說自己的這層身份,有助于香港企業去客觀了解和信任内地司法,在粵港澳三地起到了一個溝通橋梁作用。同時港澳籍人民陪審員的參審,也會促進南沙法院涉港澳糾紛達成調解成功率的提升,以及協助法官更清楚了解香港方面的法律法規、貿易規則,進而更準确地認定事實,做好裁判。“我會堅定當好一名不穿法袍的法官。”陳麗芳稱。

<h1 toutiao-origin="h2">喜歡在南沙吃東西多過香港</h1>

<h1 toutiao-origin="h2">期待疫情早日過去可以回南沙</h1>

談到對廣東交通、飲食和文化等方面的印象,陳麗芳感觸頗多。上世紀90年代剛開始在廣州和南沙投資辦廠時,當時兩地交通是不友善的,随着改革開放不斷深入,逐漸有了高鐵、高速飛翼船等多種途徑。“我自己也可以開車,兩個半小時可以到廣州。如果坐高鐵就更快了,一個小時左右。是以我覺得兩地的距離越來越近,無論交通還是人。”

疫情之前,陳麗芳每周都會在廣州待四天,處理廣州公司的事務,周末再返港。“我是一個真正的粵港通。”飲食上,她祖籍是廣東,是以喜歡在南沙吃東西多過在香港。“無論新鮮程度還是價錢、種類,都覺得南沙優勝很多。”

從2020年疫情開始到現在,陳麗芳已經有近一年時間沒回到南沙了。“希望疫情影響早日過去,我就可以馬上回南沙了。”

在談到對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期待時,陳麗芳稱希望大灣區的司法制度越來越完善,香港商人在内地投資越來越順,“也希望我能夠越來越多地參與到内地的法律活動中去”。

出品:南都政法與民生新聞部

統籌:李陵玻 鄒琳

采寫:南都記者 吳筍林 實習生 聶卓欣 王依晨 通訊員 王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