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存在有輕有重,我們如何選擇自己的存在,是選擇重還是選擇輕?選擇重,腳踏實地,接近大地;選擇輕,像羽毛一樣輕盈漂浮,接近天空。今天我們一起來讀一部作品《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這部作品的作者是捷克裔法國作家米蘭·昆德拉,首次出版于1984年。它是一部哲理小說,把我們帶入“輕與重”、“靈與肉”的思考當中。

本書一共有四個主要人物:托馬斯、特蕾莎、薩比娜、弗蘭茨。他們分别代表着生命困境的四種典型。我們來看一看,他們是如何權衡生命中的“輕與重”、“靈與肉”的。
托馬斯是一位擁有精湛醫術的外科醫生,性生活放縱,擁有多個情人,在他看來愛情和家庭責任是他的負擔。他決定過輕盈自由的生活,是以他決定與妻子離婚,永遠不見兒子,與父母脫離關系。為了不被任何女人束縛,他堅持這樣的原則,隻和女人發生關系,不會愛上任何女人,不會留女人在家裡過夜。他終于推掉了身上的所有的責任,直到遇到了特蕾莎。
特蕾莎是一位女服務員,是托馬斯偶然認識的,兩個人一見鐘情。當晚,兩人便發生了關系。這一晚,特蕾莎得了重感冒,托馬斯對她産生了同情心,改變了自己“不留女人過夜”的原則。托馬斯覺得特蕾莎就像被抛棄的嬰兒漂流到他的床前。之後他們便開始了同居的生活。同居後,托馬斯依舊和衆多女人鬼混,但是特蕾莎卻始終信奉“靈肉合一”的原則,這讓特蕾莎痛苦不堪。特蕾莎深愛着托馬斯,為了減輕特蕾莎的痛苦,托馬斯決定和特蕾莎結婚。
但是他與特蕾莎的愛情是不對等的。雖然托馬斯是愛特蕾莎的,為了她,他違反了自己的原則,對她産生了愛情;為了她,他放棄了自己光鮮的職業,甯願做一名玻璃擦洗工;為了特蕾莎不再痛苦,他決定遠離女人,移居鄉下。但是,托馬斯對她的愛是建立在特蕾莎對他絕對忠貞的基礎上,而自己則信奉着靈與肉分離的理論,是以他肆無忌憚地出軌。特蕾莎面對着,丈夫的不忠,她也有過出軌的經曆,但是這樣的做法讓她感覺更加痛苦。
結了婚後,托馬斯依舊無法保持忠誠。薩比娜就是他衆多情人的一位。薩比娜選擇了生命之輕。她選擇了背叛與逃離。自從有過一次背叛與逃離之後,她就飽嘗背叛與逃離的快感,背叛與逃離成為了她一生的追求。她背叛了親人、背叛了配偶、背叛了愛情、逃離了祖國,最後她沒有什麼可以背叛與逃離的,隻有空虛、孤獨和輕飄飄的生命。
薩比娜很快有了新的情人,他是一位大學教授,名叫弗蘭茨。弗蘭茨與薩比娜是完全不同的兩個人,他選擇了生命之重。他被沉重的責任、世俗、道德、夢想所制約。自從認識了薩比娜之後,他經常覺得對妻子不安,這實在有違他誠實的道德标準,他決定與妻子離婚,與薩比娜結婚。弗蘭茨的決定讓她感到沉重,她不願意為任何感情負責,于是她連夜逃離了所在城市。弗蘭茨,最後決定加入對外戰争的軍隊,報效祖國,為國捐軀。
本書中的四位主人公,從他們對“靈與肉”的權衡中,我們看到了他們或是輕盈或是沉重的生命狀态。他們對待存在的輕重程度依次為:薩比娜最輕,然後托馬斯次之,然後是特蕾莎,弗蘭茨最重。
從作品的标題《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我們看出作者選擇了生命之重,存在之重。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生命困境,對待“輕與重”、“靈與肉”,你是怎麼權衡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