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劇藝術發展至今已經二百年曆史了,也是處于一個不斷創新的狀态。平劇大師尚小雲曾經演出過《摩登伽女》,這出戲在當時就屬于創新并且非常前衛的,這就是平劇藝術的成功嘗試

後來在平劇舞台逐漸出現了高科技的表情,會用一些煙霧、電燈來配合演出這也是成功。
而到了文革時期平劇樣闆戲又是一次平劇藝術的創新,并且更是傳承多年至今仍然是經典。是以說平劇藝術不排斥創新,隻有是對平劇有益處的創新就是成功。
著名的平劇演員王珮瑜曾經就創新過,那就是摒棄樂隊用現代吉他伴奏,當然了這種嘗試可以,但是可以傳統樂隊和吉他結合啊,為什麼要取消傳統樂隊呢?
當時王珮瑜在武漢演出過就是用吉他伴奏的,結果武漢的觀衆戲迷并沒有被這種現代化的平劇所吸引。反而是台下很多喊着“退票”、“換樂隊”最終這次演出失敗了。
有人說王珮瑜怎麼不在天津用吉他演出呢,如果在天津成功了,那麼肯定在全國都成功。
其實吉他伴奏在天津根本行不通,天津人喜歡的就是傳統的原汁原味的平劇,如果加入吉他并且樂隊必然會遭遇倒好。
當初劉長瑜在天津演唱《紅燈記》結果用的錄音伴奏,這時台下的天津觀衆和戲迷都不幹了,最後劉長瑜無奈隻得換樂隊上來。
是以說,對于喜愛傳統的天津戲迷來說颠覆式的創新絕對不會受到歡迎的,這是不可争議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