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賽場沖突頻發,鐵血NBA真要回歸了?

距離比賽結束還有4分鐘。戈貝爾提到弧頂做了個掩護,之後立刻轉身切入到籃下。康利的高吊球繞過了防守球員,傳到了他的手上。但邁爾斯·特納回位非常快,他一躍而起,将戈貝爾的左手上籃拍飛,同時被撞飛的還有戈貝爾自己。

戈貝爾倒地之前,順勢一把拉住了特納的球褲,将其拉倒。特納當然受不了這委屈,在雙方起身後直接撞向了戈貝爾,戈貝爾則回以熊抱。兩人抱着轉了好幾個圈,被裁判和保安們拉開。裁判當即将他們倆驅逐出場,同樣被驅逐的還有介入沖突的英格爾斯和米切爾。

賽場沖突頻發,鐵血NBA真要回歸了?

在這場比賽中拿下26分的米切爾在賽後把這場沖突歸咎于裁判:“我覺得這一切都可以避免——隻要裁判早點幹活兒就行了,而不是在那眼睜睜地看着火藥味在比賽程序中變得越來越濃。”

正如米切爾所說,本賽季沖突頻發的背後,是裁判對身體對抗的縱容。在過去幾年裡,球場沖突總體來說是偏少的,尤其在正常賽裡,有時候比賽顯得過于和諧了一些。大家開開心心打球,快快樂樂收工,你進記三分,我還個飛扣,比賽輸赢不重要,重要的是每個人都能刷到資料。但新賽季剛開始不到一個月,已經出現了兩起球場沖突,頻率遠超以往。籃球運動在原則上不鼓勵身體接觸,但在裁判具體執法時,當然也會允許一定強度的對抗。這個允許的尺度,在今年夏天剛做了大幅度的修改。裁判組說,他們想要允許球員們完成一些防守動作,也想要讓比賽變得更加流暢。

賽場沖突頻發,鐵血NBA真要回歸了?

在夏天聯盟修改了吹罰尺度之後,這賽季的NBA比賽确實變得更流暢了,流暢得有時候你忘了場上還有裁判。戈貝爾将特納拽倒時,執法了NBA20年的老裁判埃德·馬洛伊就站在他們身邊。但他瞟了一眼這兩人,完全對攤手要犯規的特納視而不見,隻是扭頭跑向前場,留給他們一個背影。為了給自己找回公道,特納隻有用自己的辦法,他對此并不後悔:“我覺得我啥也沒做錯。我覺得在那種情況下,我不能忍氣吞聲。”

很快,這次沖突就成為了昨日比賽的焦點:比賽天天都有,沖突就是另一回事了。體育是和平年代的戰争,有很多觀衆就好這口。買一張票,看兩場大戰,這也很多球迷都想要享受的視覺盛宴。90年代的紐約球迷願意買全聯盟最貴的球票去麥迪遜廣場花園看球,除了看尼克斯赢比賽,也是為了看尤因、奧克利、梅森們如古羅馬鬥獸場一般和對手肉搏厮打的。

時代可能在變,但觀衆沒變。如果你不信,你可以看看沖突集錦和進球集錦的播放量對比。

賽場沖突頻發,鐵血NBA真要回歸了?

也許是因為同有爵士球員參與,我們看到有朋友拿這次沖突和當年馬龍和羅德曼的經典摔跤秀相提并論,此般越級碰瓷實不可取。當我看着90年代最頂級的三名大前鋒其二一路摸爬滾打、磕磕絆絆時,我腦海裡浮現的是《進擊的巨人》中巨人互毆的拳拳到肉場景,但戈貝爾和特納之間熱烈擁抱、把臂旋轉的沖突隻會讓我想起我學生時期那些手挽着手去樓下小賣部買東西的女同學,甚至比起兩年前唐斯和恩比德的沖突尤有不如——至少大唐和大帝的推搡抱摔看起來着實很有力道,而不像特納和戈貝爾這樣,隻是輕飄飄地敷衍了事。

賽場沖突頻發,鐵血NBA真要回歸了?

我們甚至隻能把這次身體接觸定義為“沖突”而非“鬥毆”——連一個出拳的人都沒有,怎麼能算鬥毆?與其看這個,不如多看幾次克裡斯·保羅的炮拳警告呢,在他和英格拉姆那些你來我往,打到或者沒打到的刺拳裡,也許你能聽到冥冥中的念叨:“42比6,42比6,42比6……”

賽場沖突頻發,鐵血NBA真要回歸了?

要說力道,前幾天約基奇推大莫裡斯的那一把看上去倒是足夠老派了,但這件事情引起的後續發展卻現代化得令人震驚。當約老師屹立于球場之上,而莫裡斯抱頭倒在地上的時候,熱火球員們沒有一個要挺身而出找約基奇要說法,倒是在賽後發酵出了“在保安掩護下更衣室堵門”、“社交媒體放狠話”等經典橋段。對于想看一場血戰的觀衆們來說,這次沖突過于虎頭蛇尾,隻能期待熱火能在月底邁阿密主場迎戰掘金的比賽裡整點兒新活——畢竟那可是阿朗佐·莫甯和P.J.布朗們用鐵拳守護過的球場,回了那兒再認慫,總說不過去了吧?

賽場沖突頻發,鐵血NBA真要回歸了?

社交媒體時代的球員們實在是太喜歡微網誌辦公了。恩比德和唐斯在場上打完還要在社交媒體上對罵,那句“我在獅群中成長,今晚卻被貓撓”令人記憶猶新;約基奇和莫裡斯的沖突已經進展到了兄弟會推特Battle,以莫裡斯一句“媽媽不讓我發推特了”宣布終結。你可以把這當成是數字時代的球員會更加真實、生動的例證,但與此同時,老球迷多少也會覺得這樣的聯盟“差點兒意思”。

球迷想看的,球員不一定想演。戈貝爾就在昨天賽後的采訪表示:“在籃球場上,我不會打架的。我也知道我們是不會打起來的,是以你們也沒必要把這件事情上綱上線。”再想想他在特納推搡他之後,二話不說一把抱住特納的樣子,我們就該知道,戈貝爾是個明白人。他既不願意在球場上吃虧,也不願意在沖突裡退縮,因為那不利于這位三屆最佳防守球員在球迷和媒體心目中塑造強硬的人設,但那并不意味着他願意為此揮拳、禁賽、交罰款,并且承擔被人打傷的後果。

賽場沖突頻發,鐵血NBA真要回歸了?

沒錯,聯盟确實放開了尺度,球場沖突也是以變得多了起來。在這些沖突背後,我看到有很多朋友拍手叫好,說是籃球運動員的“血性”回來了。這可能是老一輩球迷對曾經見識過的肉搏時代所産生的懷念,但時代終究已經變了。球員們如同被投入八角籠的鬥獸一樣彼此撕咬的時代已經結束了,哪怕如今的球員們在重新變得激烈的身體對抗裡把沖突的怒火演得再像,那時代終究不會回來了——何況,他們還演得很爛。也許,NBA的現役球員們真該學學怎麼打架,哪怕真的要抱摔,也該摔得像當年巴克利那樣。

除了學打架,球員們更該學會的是應當如何在可想而知的更多球場沖突裡保護自己——曾經一度嘗到自己腦漿味道的魯迪·湯姆賈諾維奇老師,肯定知道我在說什麼。

賽場沖突頻發,鐵血NBA真要回歸了?

很多球迷對看球員們之間的激烈沖突有點葉公好龍式的喜愛,卻總會忘記,球場沖突是有風險的。球員們在場上揮拳相向,本質上都承擔着禁賽、受傷甚至生涯報廢的風險。總不能為了讓你看得爽,讓球員們都拿命去拼。有誰能打包票,令人血脈贲張的球場沖突,不會上升到令人望之生懼的球場暴力?如果球員在球場暴力裡真的遭遇了不幸,又有誰能為他們的慘劇買單?

如果實在想要看拳拳到肉的對決,我倒可以給大家指條明路:爵士名宿,從未宣布退役,隻是沒人要的德隆·威廉姆斯最近剛官宣了自己将轉戰拳壇的消息,您要是真想要看NBA球員揮拳,也許您看那個更合适……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