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打眼記(五) 一真一假話玉鳳

作者:隴中山野

對于古玉的購買是從大約十年前開始,有一次到成都出差,于是就來到了送仙橋古玩城,因為同行的同僚沒有人喜歡古玩于是一個人便去了,說實話,那時一點兒也不懂,雖然有認識做古玩的朋友,但他主要是經營青銅器,看的,聽的,見的全是青銅器,古玉是一點兒也沒有接觸過,雖然也接觸新玉,但是買古玉是頭一次。

送仙橋也不大,沒多長時間就轉了二圈,不知道從哪兒下手,當我轉到一家古玉店的時候便停下了腳步,老闆是個老年人,頭發發白,人倒是挺精神的,于是心想,老年人一般不會騙人,就到他這兒看看。

我也很直白地告訴老闆,對古玉不懂,老闆很熱情,說:“小夥子,不懂沒有關系,慢慢學。”然後就給我介紹,最後,就給我推薦了三件玉器,有二件小的,他給我拴在一起, 就是下圖的二件。還有一件是玉龍,下次再聊。

打眼記(五) 一真一假話玉鳳

圖1 十年前買的二件古玉

老闆給我說,先從标本學起,圓的是系璧,另外一個是西周的玉鳳,我也不懂,就拿上了。後來找了懂行的人,說玉璧是對的,西周的玉鳳不對,我也不知道是以然,于是就把玉鳳拆下來,放在什麼地方也不知道了,現在想重新照相找不到了。隻能用以前的照片,就是有點不清晰。本文主要是對玉鳳進行辨僞分析,玉璧稍帶介紹。

一、判斷古玩的一個方法

對于古玩,要建立一個方法,一個觀點,就是不管瓷器、玉器是老的還是新的,首先要判斷這個器物是什麼年代的。

先來看小玉璧,根據制作工藝,大小,器型,沁色等初步判斷為漢代(最晚時間)。另外一個,老闆說西周的玉鳳,一直沒有看明白,直到後來學習了後才知道,是西周中晚期的鳳鳥風格。

二、從材質來看

系璧的材質為和田玉青白玉,玉質細膩,張骞通西域後,和田玉大量進入中原,采用和田玉材質也是與時代相符,且玉質熟糯,看真。

玉鳳的材質為地方玉,玉質較粗,西周時期雖然有些采用和田玉,但是大量地方玉也在大量使用,也是不能否定玉鳳就不對,但是從玉質上來看,玉質比較生硬,是以存疑。

三、從沁色包漿來看

打眼記(五) 一真一假話玉鳳

圖2 另外一面

古玉在地下環境下,要經曆“失”與“得”二個過程,“失”就是風化淋濾,玉體中可溶于水的物質溶解到壤液中,表層先流失,由表及裡,就會形成裂理面、晶體疏松、晶體脫落、蝕坑、沁裂紋等等,“得”就是壤液的膠溶物在器物的表面或着沿着晶體疏松、沁裂紋和裂理面滲透膠結到表面或者玉體内形成的包漿和沁色。

先看看系璧:從圖1中可以看到系璧的表面左下角有一道沁裂紋,且沁裂紋填充黑色的沁色,系璧表面有黑色的、紅褐色的沁色。沁色下泛白的地方是晶體疏松。符合老化痕迹特征。

再來看玉鳳:圖1能夠看到多道裂紋,浮于表層,裂紋泛白,表面一層白色的物質,浮于表面,沒有滲透到玉體的沁色,再看包漿,看不出膠結物在表面的狀态,是以存疑。

四、從工藝特征來看

先來看玉璧:

打眼記(五) 一真一假話玉鳳

圖3 系璧正反面

鑽孔,就這麼薄的一個璧,也是采用雙面對打孔,外大内小,中間形成一個馬蜂腰,孔壁光滑,有黑褐色的沁。同時可以看到玉璧的切割痕,也符合高古玉制作工藝。

再來看看玉鳳,主要分析玉鳳陰刻弧線工藝:

西周時期,陰刻弧線的加工方法主要還是刻劃、搓磨的方式,有寬弧線和窄弧線二種。

1、寬弧線。寬弧線,是延續了商代晚期的線條樣式,俗稱“一面坡”,也稱“斜刀線”,線槽内壁一面陡直,一面平緩斜坡。流行于西周早中期(圖4)。

打眼記(五) 一真一假話玉鳳

圖4 西周 玉鳥 圖檔來源《丁哲論古玉》

仔細觀察這種線條,說是流暢、工整,槽内打磨精細,仔細看的話,能夠看到搓磨的痕迹遊離的解玉砂痕迹十分明顯,線條也寬窄不一,弧線拐彎處也是有寬有窄,不是很圓滑。

寬弧線還有一種與窄弧線的組合形式,也是流行于西周早中期(圖5)。

打眼記(五) 一真一假話玉鳳

圖5 西周 玉璜 圖檔來源《丁哲論古玉》

寬、窄二道弧線組合,即在寬弧線的豎直一側再沿其輪廓琢出一道近乎平行的窄弧線,增加了圖案的立體感、層次感。

2、窄弧線,就是用二條細的平行雙弧線構成,流行于西周中晚期(圖6)。

打眼記(五) 一真一假話玉鳳

圖6 西周 玉環 圖檔來源《丁哲論古玉》

采用二道平行窄雙弧線的形式,風格簡約、樸實,線條規則流暢。跟寬弧線一樣,說是流暢,仔細觀察,弧線拐彎處也是有寬有窄,不是很圓滑,平行線看似平行,實際間距有寬有窄。

再來看看我的這件玉鳳(圖7),構成身體、翅膀的弧線,既不是寬、窄組合,也不是窄弧線組合,是二條基本等寬的寬、寬結合,再看拐彎處,異常流暢,沒有古拙感,不具備西周中晚期弧線特征,是以,看仿。

打眼記(五) 一真一假話玉鳳

圖7 玉鳳弧線

五、從形制特征來看

在西周中晚期,有沒有這樣風格的玉鳳呢,有,有這種樣式,那我們看看出土西周中晚期的玉鳳是什麼樣的呢?

打眼記(五) 一真一假話玉鳳

圖8 西周 圖檔來源丁哲論古玉課件

打眼記(五) 一真一假話玉鳳

圖9 西周 圖檔來源丁哲論古玉課件

通過圖8和圖9可以看出,古人制玉基本的形态還是不會錯,有些地方會有點誇張,但是基本形制不會錯。先看鳳頭,輪廓清晰,鳥喙的形狀像誇張的鷹嘴,腦袋比嘴大,符合鳥的生理特征。看看我這玉鳳,嘴比頭都大,嚴重比例失調。再看看尾翼,不管是朝後還是向下,都是比身體窄,基本展現了鳥的形态,再看看我這隻,做了個束腰,尾翼和身體基本等寬,顯得非常地笨拙。最後看看身體紋飾線條,真品的身體、翅膀和尾翼用不同的線條來表現,而我這隻鳳,一是表示不全,二是紋飾混亂。肯定看仿了。

六、總結

通過這件玉鳥的紋飾和形制,可以判斷這是一件具有西周風格的玉鳳。

1、通過材質對比,可以看出這件玉鳳玉質生硬,不熟糯,存疑;

2、通過沁色包漿來看,這件玉鳳沒有長期地下環境下生成的包漿,一層白色的物質浮在表面,裂紋泛白,沒有膠結物沁入玉體,看仿;

3、通過陰刻弧線特征來看,既不是西周早中期的寬弧線和寬、窄組合弧線,也不是西周中晚期的窄弧線,也沒有西周陰刻線的制作工藝痕迹特征,可以判定為這是一件仿品。

4、通過器型對比,可以得出這是件形制呆闆,紋飾混亂的仿品。

作為一個古玩愛好者,古玩的國小生,認識肯定有不足和錯誤,希望專家老師朋友們批評指正。歡迎關注、評論、轉發。文中部分圖檔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删除!

參考資料:

1、丁哲 《丁哲論古玉》

打眼記(五) 一真一假話玉鳳

《原野·在路上》之高原夏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