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打眼记(五) 一真一假话玉凤

作者:陇中山野

对于古玉的购买是从大约十年前开始,有一次到成都出差,于是就来到了送仙桥古玩城,因为同行的同事没有人喜欢古玩于是一个人便去了,说实话,那时一点儿也不懂,虽然有认识做古玩的朋友,但他主要是经营青铜器,看的,听的,见的全是青铜器,古玉是一点儿也没有接触过,虽然也接触新玉,但是买古玉是头一次。

送仙桥也不大,没多长时间就转了二圈,不知道从哪儿下手,当我转到一家古玉店的时候便停下了脚步,老板是个老年人,头发发白,人倒是挺精神的,于是心想,老年人一般不会骗人,就到他这儿看看。

我也很直白地告诉老板,对古玉不懂,老板很热情,说:“小伙子,不懂没有关系,慢慢学。”然后就给我介绍,最后,就给我推荐了三件玉器,有二件小的,他给我拴在一起, 就是下图的二件。还有一件是玉龙,下次再聊。

打眼记(五) 一真一假话玉凤

图1 十年前买的二件古玉

老板给我说,先从标本学起,圆的是系璧,另外一个是西周的玉凤,我也不懂,就拿上了。后来找了懂行的人,说玉璧是对的,西周的玉凤不对,我也不知道所以然,于是就把玉凤拆下来,放在什么地方也不知道了,现在想重新照相找不到了。只能用以前的照片,就是有点不清晰。本文主要是对玉凤进行辨伪分析,玉璧稍带介绍。

一、判断古玩的一个方法

对于古玩,要建立一个方法,一个观点,就是不管瓷器、玉器是老的还是新的,首先要判断这个器物是什么年代的。

先来看小玉璧,根据制作工艺,大小,器型,沁色等初步判断为汉代(最晚时间)。另外一个,老板说西周的玉凤,一直没有看明白,直到后来学习了后才知道,是西周中晚期的凤鸟风格。

二、从材质来看

系璧的材质为和田玉青白玉,玉质细腻,张骞通西域后,和田玉大量进入中原,采用和田玉材质也是与时代相符,且玉质熟糯,看真。

玉凤的材质为地方玉,玉质较粗,西周时期虽然有些采用和田玉,但是大量地方玉也在大量使用,也是不能否定玉凤就不对,但是从玉质上来看,玉质比较生硬,因此存疑。

三、从沁色包浆来看

打眼记(五) 一真一假话玉凤

图2 另外一面

古玉在地下环境下,要经历“失”与“得”二个过程,“失”就是风化淋滤,玉体中可溶于水的物质溶解到壤液中,表层先流失,由表及里,就会形成裂理面、晶体疏松、晶体脱落、蚀坑、沁裂纹等等,“得”就是壤液的胶溶物在器物的表面或着沿着晶体疏松、沁裂纹和裂理面渗透胶结到表面或者玉体内形成的包浆和沁色。

先看看系璧:从图1中可以看到系璧的表面左下角有一道沁裂纹,且沁裂纹填充黑色的沁色,系璧表面有黑色的、红褐色的沁色。沁色下泛白的地方是晶体疏松。符合老化痕迹特征。

再来看玉凤:图1能够看到多道裂纹,浮于表层,裂纹泛白,表面一层白色的物质,浮于表面,没有渗透到玉体的沁色,再看包浆,看不出胶结物在表面的状态,因此存疑。

四、从工艺特征来看

先来看玉璧:

打眼记(五) 一真一假话玉凤

图3 系璧正反面

钻孔,就这么薄的一个璧,也是采用双面对打孔,外大内小,中间形成一个马蜂腰,孔壁光滑,有黑褐色的沁。同时可以看到玉璧的切割痕,也符合高古玉制作工艺。

再来看看玉凤,主要分析玉凤阴刻弧线工艺:

西周时期,阴刻弧线的加工方法主要还是刻划、搓磨的方式,有宽弧线和窄弧线二种。

1、宽弧线。宽弧线,是延续了商代晚期的线条样式,俗称“一面坡”,也称“斜刀线”,线槽内壁一面陡直,一面平缓斜坡。流行于西周早中期(图4)。

打眼记(五) 一真一假话玉凤

图4 西周 玉鸟 图片来源《丁哲论古玉》

仔细观察这种线条,说是流畅、工整,槽内打磨精细,仔细看的话,能够看到搓磨的痕迹游离的解玉砂痕迹十分明显,线条也宽窄不一,弧线拐弯处也是有宽有窄,不是很圆滑。

宽弧线还有一种与窄弧线的组合形式,也是流行于西周早中期(图5)。

打眼记(五) 一真一假话玉凤

图5 西周 玉璜 图片来源《丁哲论古玉》

宽、窄二道弧线组合,即在宽弧线的竖直一侧再沿其轮廓琢出一道近乎平行的窄弧线,增加了图案的立体感、层次感。

2、窄弧线,就是用二条细的平行双弧线构成,流行于西周中晚期(图6)。

打眼记(五) 一真一假话玉凤

图6 西周 玉环 图片来源《丁哲论古玉》

采用二道平行窄双弧线的形式,风格简约、朴实,线条规则流畅。跟宽弧线一样,说是流畅,仔细观察,弧线拐弯处也是有宽有窄,不是很圆滑,平行线看似平行,实际间距有宽有窄。

再来看看我的这件玉凤(图7),构成身体、翅膀的弧线,既不是宽、窄组合,也不是窄弧线组合,是二条基本等宽的宽、宽结合,再看拐弯处,异常流畅,没有古拙感,不具备西周中晚期弧线特征,因此,看仿。

打眼记(五) 一真一假话玉凤

图7 玉凤弧线

五、从形制特征来看

在西周中晚期,有没有这样风格的玉凤呢,有,有这种样式,那我们看看出土西周中晚期的玉凤是什么样的呢?

打眼记(五) 一真一假话玉凤

图8 西周 图片来源丁哲论古玉课件

打眼记(五) 一真一假话玉凤

图9 西周 图片来源丁哲论古玉课件

通过图8和图9可以看出,古人制玉基本的形态还是不会错,有些地方会有点夸张,但是基本形制不会错。先看凤头,轮廓清晰,鸟喙的形状像夸张的鹰嘴,脑袋比嘴大,符合鸟的生理特征。看看我这玉凤,嘴比头都大,严重比例失调。再看看尾翼,不管是朝后还是向下,都是比身体窄,基本体现了鸟的形态,再看看我这只,做了个束腰,尾翼和身体基本等宽,显得非常地笨拙。最后看看身体纹饰线条,真品的身体、翅膀和尾翼用不同的线条来表现,而我这只凤,一是表示不全,二是纹饰混乱。肯定看仿了。

六、总结

通过这件玉鸟的纹饰和形制,可以判断这是一件具有西周风格的玉凤。

1、通过材质对比,可以看出这件玉凤玉质生硬,不熟糯,存疑;

2、通过沁色包浆来看,这件玉凤没有长期地下环境下生成的包浆,一层白色的物质浮在表面,裂纹泛白,没有胶结物沁入玉体,看仿;

3、通过阴刻弧线特征来看,既不是西周早中期的宽弧线和宽、窄组合弧线,也不是西周中晚期的窄弧线,也没有西周阴刻线的制作工艺痕迹特征,可以判定为这是一件仿品。

4、通过器型对比,可以得出这是件形制呆板,纹饰混乱的仿品。

作为一个古玩爱好者,古玩的小学生,认识肯定有不足和错误,希望专家老师朋友们批评指正。欢迎关注、评论、转发。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参考资料:

1、丁哲 《丁哲论古玉》

打眼记(五) 一真一假话玉凤

《原野·在路上》之高原夏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