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大領域,改編IP的作品之多已經可以分門别類了。
神話志怪類,那必定是《西遊記》《封神榜》,連帶着最近被一些導演挖掘出的《鏡花緣》。

盜墓探險類,基本繞不開《鬼吹燈》《盜墓筆記》。尤其前者,今年已經連續上映了多部改編電影。
而古裝探案懸疑類,《狄仁傑》和《宋慈》就成了重災區。
從今年九月《法醫宋慈2之四宗罪》開始,宋慈系列保持着每月至少一部的頻率上映。《宋慈之絕命詩案》就是在本月上映的這麼一部作品。
電影講述了宋慈在通古縣擔任縣令期間,召文閣内數名書生因絕命詩接連慘死,進而牽扯出三年前的一場冤案。
相比于《法醫宋慈2之四宗罪》中将通敵賣國、小人物的難言之隐、使人變成喪屍的藥物等衆多線索融于一條主線,《宋慈之絕命詩案》就顯得特别簡單。
三年前,落榜學子柳之元因與宋文臣、季如是發生争執,慘遭兩人殺害。
後來,宋季二人通過賄賂縣令而免遭刑罰。
三年後,趁着再次趕考之際。柳之元的父親、妹妹,由于冤情無處訴說,就模仿當年宋季二人的殺人手法,策劃了這起絕命詩案。
從故事劇情以及人物關系來說,電影交代的比較清晰,沒有故布疑陣,也沒有太多波折。基本就是宋慈查到了線索,然後推理出大緻案情,最後将犯人抓獲。
作為一部懸疑劇來說,《宋慈之絕命詩案》顯得太過平淡了。猶如跑完步想喝一杯冰可樂,結果喝了一杯白開水,确實也解渴,卻總有不滿足的感覺。
而且跟後面平平無奇的劇情相比,電影有意在開頭加入了各種特效鏡頭,整地跟恐怖片似的。
亂葬崗裡,一名女子懷抱男人屍體,眼睛流下血淚。
鏡頭一轉,大雨狂瀉,召文閣中用血留下的絕命詩以及時不時出現的氣團,将恐怖驚悚氛圍直接拉滿。
導演會這麼設定的原因大家都清楚,就是為了在前幾分鐘把觀衆忽悠進來。
這樣的問題在太多電影中出現過,這也反映出市場上的一種病态——前幾分鐘的品質跟後面劇情完全不是一個級别,因為隻有前面才是導演真正花過心思的,後面更像是為了趕緊拍完交差。
對于這部電影,網友的評論分歧還挺大。
“能看完的起碼得有三個星。”
“這個ip用爛了也沒有出一部讓你拍手稱快的電影~”
出現這樣的問題,是因為《宋慈之絕命詩案》有很強的的迷惑性。
它好好講故事了嗎?确實講了。
它的故事精彩嗎?一點也不。
我們看過很多導演由于野心太大,在電影中穿插多條故事線,最後把一些故事講崩了,比如《法醫宋慈2之四宗罪》中,葛天一人獨擋大軍的鏡頭就成了衆多網友吐槽的對象。
《宋慈之絕命詩案》就簡單直接地講一條線,雖然缺少了精彩,但是交代的完整。
往好了說,有多大能力幹多大事;往不好了說,這是一種極為保守的做法。
而且電影的一些情節,設定的有些過于“聖母”了。
電影結尾,宋慈與兇手有這麼一段對話。
宋慈:這個世上,任何人都沒有權利剝奪他人的生命。你兒子雖然走了,可你卻親手毀了三個家庭。你可曾想過,這三個家庭也有父母和妻兒,他們的生命難道就不是命嗎?
兇手:官官相護,你們根本就是一丘之貉。既然你們不能幫我,我總得給我自己讨回一個公道吧。
宋慈:冤冤相報,罪孽才會越來越深重。若你能夠等一等,或是退一步,便會是海闊天空,或許,已經有了新的轉機呢?
兇手:就算宋大人斷案如神,可這天底下的冤案你又能斷多少?
對于宋慈的這套說辭,網友表示。
“結尾強行說教真拉”
咱們來理一下宋慈的邏輯——
宋慈認為,每個人的生命都是珍貴的,柳老漢不應該奪走其他人的生命,這樣他們的家人會很傷心。冤冤相報何時了,退一步海闊天空。亦或者,等我這樣的好官來了就可以替你翻案了。
但是站在受害人的角度,體會是完全不一樣的——
兒子被人害死了,結果殺人案硬生生判成了自殺案。縣官的A錢腐敗,已經讓柳老漢不再信任官府。即使宋慈來了,又怎麼去相信他是一個好人?而且即使是好人,又怎麼能一定會幫他成功翻案?
再加上宋季二人隻有趕考時才會來此,不抓住這個機會,再見可能就難了。
相比較而言,柳老漢認為自己動手報仇才是最穩妥的。
電影最後讓宋慈說的這番話,對人物的破壞極大,讓他從斷案如神進化為“聖母”。開口就是全都是柳老漢的錯,可對于淳樸善良的人來說,不被逼到絕境,誰會選擇這條死胡同呢?
點個“關注”,鼓勵鼓勵。(。・`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