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92年,鄧公“批評”軍委的接防香港方案,如有阻礙直接上部隊

1984年,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訪華,簽署了中英解決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簽字儀式,英國政府在聲明中承諾,将在1997年7月1日把香港主權歸還給中國。

時隔8年,1992年10月的一天,鄧小平在看時任軍委副主席的劉華清所寫的一份報告,該報告上寫的是關于解放軍如何接收香港的方案,鄧公看後眉頭一皺,寫下兩個字“軟了”。

1992年,鄧公“批評”軍委的接防香港方案,如有阻礙直接上部隊

不僅如此,鄧公還指出:你們隻準備了和平接收香港的方案,卻沒有武力接收的方案,這樣是不行的!香港必須按時收複,如果出現任何阻礙問題,不排除武力收複。

在英國已經簽署歸還中國香港的聲明後,為什麼鄧公還要做兩手準備呢?英國與我國就香港問題上到底進行了怎樣的争鋒?我國又付出了多大的努力呢?

一、香港怎麼丢的

1840年,英國以林則徐虎門銷煙為借口,派兵對我國發起了第一次鴉片戰争,清政府戰敗被迫簽訂了中國曆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算是把香港島割了出去。

1856年,英法為了擴大在華利益,派出聯軍對我國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争,再次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其中《北京條約》又将香港下轄的九龍半島劃分給了英國。

1898年,清政府再次戰敗,英國政府與清政府在北京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租借九龍界限線以北、深圳河以南,連同附近233個島嶼的土地, 為期99年,直到1997年為止。這部分地區由于沒有統一的名字,便被稱之為了“新界”,寓意“新的租界”。

1992年,鄧公“批評”軍委的接防香港方案,如有阻礙直接上部隊

這三個條約加起來,可以說香港已經完全淪為英國的殖民地了。

二、新中國為什麼沒有立即收複香港

直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毛主席也在考慮香港的收複問題,在他看來,此時不收複利大于弊。

當時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都不接受我黨掌握新中國政權的事實,于是就對中國展開了 “封鎖禁運”的政策。這種情況對于百廢待興的新中國不是什麼好消息,于是毛主席便把眼光放在了香港的身上。

1992年,鄧公“批評”軍委的接防香港方案,如有阻礙直接上部隊

香港與大陸有着割舍不掉的聯系,有了香港這個地方作為緩沖,更有利于我們發展經濟和貿易。英國為了維持自身在香港的利益,自然不願與新中國的關系搞得太僵。就在1950年1月,率先承認了新中國。

由此也能看出毛主席的高瞻遠矚,這樣既維持了香港的經濟發展,也讓内陸通過香港得到與外界的聯系與貿易,使新中國逐漸在國際上站穩了腳跟。

三、中英就香港主權問題進行談判

時間逐漸來到了80年代,眼看租期逐漸到期,我國也逐漸開始把收複香港提上日程。

畢竟從新中國成立開始,我國對香港的主張就是:香港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對于跟香港相關的三個不平等條約我們是不承認的,同時,在合适的時機,我們會通過談判的方式收複香港。

1992年,鄧公“批評”軍委的接防香港方案,如有阻礙直接上部隊

此時其實英國也坐不住了,對他們而言,維持現狀無疑是最好的。畢竟香港這塊“肥肉”已經在他們嘴裡已經捂熱了,再叫他吐出簡直就跟要他的命一樣。

可是1997年“新界”到期之後,萬一中國不再與他們簽約,那麼剩下的九龍半島和香港島就無法維持在他們的統治之下。畢竟“新界”的面積就占到了香港總面積的92%,連食物和物資都要靠“新界”或大陸來提供,根本無法自給自足。

在這個背景下,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就選擇在1982年訪華。

此時的撒切爾夫人可謂鬥志昂揚,因為在同年9月,英國海軍剛剛從阿根廷的手中奪回了馬爾維納斯群島,對于香港的問題,她勢在必行。

1992年,鄧公“批評”軍委的接防香港方案,如有阻礙直接上部隊

然而她這次顯然是低估了中國收複香港的決心。

鄧小平同志在與撒切爾夫人關于香港問題進行談判時,沒有任何客套直接進入主題,“香港是中國的香港,我們必須收回,沒有任何條件可言。”

面對鄧公的強硬,撒切爾夫人也不甘示弱,她提出:“必須遵守關于香港的三個條約,任何手段都不能讓條約失效。”

撒切爾夫人上來就想用上世紀的三個條約來證明香港是英國的。

然而我國早在1972年,就已經向聯合國提出了,把香港從殖民地中劃分出去的申請,這一申請後來也通過投票獲得了認可,是以隻要等到1997年“新界”到期,那麼整個香港就要歸還中國所有。

此時撒切爾夫人拿這個來證明香港是英國的,顯然就不是很明智。

1992年,鄧公“批評”軍委的接防香港方案,如有阻礙直接上部隊

但撒切爾夫人又表明,香港的主權名義上歸屬中國,但實際管理權還是應該在英國手上。

鄧公對此又發表了自己的見解:我們期望與英國有合作關系,保持香港的繁榮,但這不意味着就要讓香港在英國的管轄之下。在主權問題上,中國沒有商量的餘地。

撒切爾夫人知道這是一場心理上的博弈,便又對鄧公施壓說:“你能保證香港回歸前的15年不受影響?搞不好會讓香港崩潰的!”

對此問題,鄧公的回答無比堅定:如果香港在這15年發生什麼意外,那麼我們就不得不對收複香港的時間和方式有所變化,不會排除武力收複。

撒切爾夫人以為自己能像收回阿根廷手中的馬島一樣,那般簡單,卻沒想到中國對收複香港的決心這麼大,鄧小平的回答也是滴水不漏,找不到絲毫破綻,這使得她的内心也漸漸産生了動搖。

1992年,鄧公“批評”軍委的接防香港方案,如有阻礙直接上部隊

但還是向鄧公提出問題:你怎麼保證香港回歸後,經濟不會受到影響?

鄧公則提出了自己的見解:這個問題我們當然也考慮了很多,為了保證香港經濟不受影響,香港老百姓能照常生活,将對香港實行“一國兩制”方針。

這個回答徹底打消了撒切爾夫人的妄想,在後面種種刁鑽問題下,中國始終對答如流,是以在會議結束後,撒切爾夫人離開人民大會堂時都還有些精神恍惚,以至于在下階梯的時候不慎摔倒,這一幕也正好被媒體拍個正着。

1992年,鄧公“批評”軍委的接防香港方案,如有阻礙直接上部隊

各大國外媒體紛紛對撒切爾夫人摔倒一事大肆報道,說撒切爾這次出師不利,莫非是被中國的決心吓倒了?

撒切爾夫人對這次訪談印象深刻,多次提到鄧小平很有人格魅力,直率卻不粗魯。可見鄧小平在香港問題上,雖然堅定了自己的立場,但卻不失風度,獲得了撒切爾夫人的尊重。

鄧公後來多次在媒體面前表示過,如果我不能解決這個問題,那我就成李鴻章了。英國如果還有任何非分之想,我們不惜使用武力收複。

在我國堅定的信念下,英國也隻能找各種各樣的理由來阻礙我國在香港駐軍。

1992年,鄧公“批評”軍委的接防香港方案,如有阻礙直接上部隊

對此鄧公也多次表示:香港以後回歸後,如果我們不能自己管理自己的領土,那還算什麼中國領土。

四、香港回歸

就這樣進行了為期兩年,22次的談判後,我國通過各個從業人員的努力,起草了一份收複香港的檔案,但英國卻始終不願簽字。

我國在這時候也展現出了強硬的态度:如果你們對這個商議了這麼久的檔案還是不願接受,那後果則由你們來負責。我們對收複香港的決心是永遠不會變的。

在中國始終如一的堅持下,英國國内大多數人已不對香港抱有想法,最終在1984年,撒切爾夫人親自來華簽署了圓滿解決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

雖然看起來香港問題的解決隻剩下時間問題了,但還是出現了文章開篇鄧公的話:關于中國主權的問題一定要硬氣,收複香港要做兩手準備,既要做好和平交接的方案,也要有武力接收香港的準備。

1992年,鄧公“批評”軍委的接防香港方案,如有阻礙直接上部隊

不僅如此,鄧公還表示:1997年7月1日香港必須準時回歸,如果發現英國有任何拖延時間的手段,那我們的部隊就直接開進去,一錘子砸死。

不怪鄧公這樣說,英國确實在這個問題上與我們玩心眼。

1996年底,我國還一直在與英國交涉,就是要保證在1997年7月1日0點準時奏起中國國歌,升起中國國旗。

然而英國還耍賴般地說:說7月1日歸還,又沒說具體幾點幾分,總之就是一副我吃不着也要惡心你一把的态度。

最後經過多次談判,英國終于同意在6月30日59分58秒降下英國國旗,誰知這還是英國在玩花樣。

1992年,鄧公“批評”軍委的接防香港方案,如有阻礙直接上部隊

1997年6月30日晚,香港回歸交接儀式舉行在即。每個中國人都懷着激動興奮的心情,等待着那一刻的到來。

23時42分交接儀式正式開始,56分雙方護旗手入場就緒,觀衆全體起立。59分英國國歌響起,英國國旗也就此下降,但這次英國國歌比以往的節奏都要快,這是要提前降下國旗,讓我們幹等着看我們出糗。

但英國還是低估了我們的紀律性,現場沒有任何慌亂,隻是靜靜等待最後的一刻,終于在0點中國國歌準時奏響,中國國旗也随着歌聲緩緩升起,中國旗手如往常訓練地那般,卡着音樂緩緩拉起國旗,當國歌結束的那一刻國旗也正好升在最高處,香港交接儀式由此終于圓滿完成,沒有留下絲毫遺憾。

1992年,鄧公“批評”軍委的接防香港方案,如有阻礙直接上部隊

香港回歸的那一刻也是全體中國人最激動的時刻,我們歡呼着,肆意狂灑着激動的熱淚。

隻可惜鄧公沒能親眼看到香港的回歸,1997年2月19日,鄧公在北京逝世,享年93歲。但相信鄧公泉下有知,也會對中國如今的發展感到欣慰吧。

香港的回歸不僅促進了我國領土的完整統一,也為以後領土的收複問題提供了完美的範本。它标志着我國正日漸強大,使外國再也不敢随意欺辱我們。

1992年,鄧公“批評”軍委的接防香港方案,如有阻礙直接上部隊

當然,這些離不開我國偉大的上司人鄧小平同志,以及衆多從業人員的共同努力,正是有他們作為先驅,才有我們如今美好的生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