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鮮卑慕容風雲錄 24 枭雄桓溫

作者:隼青喲

永和元年(344年),東晉康帝司馬嶽崩,年僅兩歲的司馬聃繼位,是為晉穆帝,皇太後褚氏抱帝臨朝稱制。後東晉權臣庾冰、庾翼兄弟也相繼離世。

此時中國版圖上,主要的政權分布是:東晉偏安江南一隅、巴蜀有成漢李勢、華北有後趙石虎、東北有前燕慕容皝、西北有前涼張駿、山西内蒙一帶有代國拓跋什翼犍等。

中國曆史上有幾座城市自古以來便是“兵家必争之地”,而襄陽、荊州這兩座城市更是在軍事史上有着舉足輕重的曆史地位。遍翻史書,從古至今,襄陽、荊州一帶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更是飽受了幾千年的“戰火洗禮”。東晉前中期時,襄陽北扼後趙,荊州西拒成漢,且兩地相距不遠,又互成犄角之勢,互相支援,可謂一等一軍事要地,其戰略意義不言而喻。

庾翼臨終前,推薦其次子庾爰之代其任,鎮守荊州。其長子庾方之當時戌守襄陽。

庾翼既亡,與庾氏兄弟一向“政見不和”的大臣何充舉薦 桓溫 為安西将軍、都督六州軍事,屯兵原是庾氏世鎮的荊襄之地。朝臣皆言應依庾翼所請,以庾爰之代任。

何充曰:“荊楚,國之西門,戶口百萬,北帶強胡,西鄰勁蜀,地勢險阻,周旋萬裡;得人則中原可定,失人則社稷可憂,陸抗所謂—存則吳存、亡則吳亡者也。豈可以白面少年當之哉!桓溫英略過人,有文武器幹,西夏之任,無出溫者。”

議者又曰:“庾爰之肯避溫乎?如令阻兵,恥懼不淺。” 充曰:“溫足以制之,諸君勿憂。”

意思是——何充道:“荊州襄陽一帶,是我國西邊門戶,戶口百萬。且北扼後趙,西鄰成漢,地勢險阻,是可周旋萬裡的戰略要地。有此二地,我們可以揮師征伐,光複失地,進而一統天下;失此二地,則我們門戶大開,再無險可守,必有亡國之禍。昔東吳名将陸抗(東吳大都督陸遜之子)曾說有此二地東吳可存,失此二地則東吳必亡。是以,此等關系着我國生死存亡的戰略要地,怎可讓庾爰之、庾方之這樣的白面少年鎮守呢?桓溫文武全才,智略過人,荊襄之地鎮守重任,非桓溫莫屬!”

群臣又道:“庾爰之如不肯交出兵權,豈不是後患無窮?” 何充道:“桓溫之才,足可以制服,諸君勿憂”。

桓溫(312年—373年),字元子,谯國龍亢(今安徽懷遠)人。東晉時期政治家、軍事家、權臣。“王庾桓謝”中谯國桓氏的旗幟人物。史載桓溫為人豪爽,姿貌偉岸,風度不凡,後娶晉明帝南康長公主為妻,拜驸馬都尉,後出任琅琊太守,因随庾翼北伐,遷徐州刺史。

桓溫年幼時,因其父宣城太守桓彜在“蘇峻之亂”中被江播、韓晃等人設計殺害,當時桓溫年僅十五歲,枕戈泣血,誓報父仇。鹹和六年(331年),江播去世,其子江彪等兄弟三人為父守喪,因怕桓溫借機尋仇,預先在喪廬内備好兵器,以防不測。桓溫假扮吊客,混入喪廬,先手刃江彪,後追斬其二弟,用“父債子償”告慰了其“殺父深仇”。少年桓溫的謀略膽識,為世人稱頌。

桓溫與庾翼交厚,曾相約一同匡濟天下。庾翼當權時,曾向晉帝舉薦桓溫,道:“桓溫有英雄之才,願陛下勿以常人遇之,常婿畜之,宜委以方召之任,必有弘濟艱難之勳”。

意思是:桓溫有英雄大才,願陛下不要以常人對待,也不要當作平常的女婿,應當像周宣王對方叔、召伯(一說虎)一樣,委以複興晉室,匡濟時局的重任,它日桓溫必定為陛下立不世之勳。

“西平成漢、三伐中原”是桓溫最主要的軍事成就。

成漢,是十六國政權之一,西晉末年,天下大亂,益州蜀郡(今川、雲、貴及周邊,治所今成都)巴氐族領袖李特起兵反晉,303年其子李雄率衆攻下成都,自封成都王,306年稱帝,國号成,史稱成漢。

成漢地處長江上遊,東晉地處長江下遊,東晉若欲長治久安,必須依賴上遊的巴蜀地區,昔蜀滅于魏,東吳遂難自保,便是此理。巴蜀地區戰略地位極其重要,是以消滅成漢政權也就勢所必然了。

桓溫出鎮荊州後次年(346年)十一月,即率奇兵西伐成漢,而當時成漢日漸衰微,成帝李勢更是殘暴荒淫無道。347年二月,桓溫三戰三勝,兵鋒直趨成都城下,李勢集結所有兵力,在成都城外的笮橋與晉軍決戰,戰況慘烈,晉軍前鋒失利,參軍龔護戰死,成漢箭矢甚至射到了桓溫馬前,東晉諸将皆懼,意欲退兵,此時鼓吏卻誤擊前進鼓,前鋒袁喬趁勢督促軍士奮戰,終于反敗為勝,桓溫率軍攻陷成都。李勢率衆遠遁百裡,後投降桓溫,遂被送往東晉都城建康(今江蘇南京),至此,成漢政權滅亡。

桓溫平蜀後,在當地舉任賢能,安撫蜀地,休養生息。永和四年(348年),桓溫被封為征西大将軍、開府儀同三司、臨賀郡公。

“錦鯉豈是池中物,一遇風雷便化龍”

自此,桓溫逐漸取代諸庾掌管了東晉長江上遊兵權,開啟了其“類曹操、司馬懿式的枭雄權臣”之路。

桓溫曆史上評價褒貶不一。軍事上,平蜀之戰雖使得桓溫聲名大振,但後期桓溫三伐中原(後期章節詳述)雖敗多勝少,卻收複了部分北方失地,極大的打擊了北方胡族政權;政治上,深感東晉朝廷“外難未弭,内弊交興”曾提出具有深遠意義的《七項事宜疏》,推行土斷,提拔賢才;晚年又擅權專制,清除異己,廢帝立威。桓溫死後,其子桓玄更是篡晉稱帝。

熟讀晉史,你會發現——桓溫所達到的成就遠超王導、陶侃、庾亮、庾翼、謝安等東晉名臣,可謂之為“東晉一哥”。

而我們熟知的:“忠孝不能兩全”、“一個人若不能流芳百世,那就應該遺臭萬年”,“木猶如此,人何以堪!”等典故皆出自桓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