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彭富春:道在天地萬物中顯現自己

作者:彭富春
道雖然不同于天地萬物,但并不意味着與它們完全隔離。相反,道與天地萬物發生關聯。這種關聯形象化為母子關系。道是天地之母。天地為道之子。
彭富春:道在天地萬物中顯現自己

■ 文| 彭富春

老子所了解的道的存在即虛無和一般意義的有與無不可輕易混淆。按照慣常的了解,道的存在即虛無是形而上的,而一般意義的有與無是形而下的。形而上的存在即虛無超出了天地及其萬物。老子認為天下萬物生于有,但有生于無。這裡的有就是無。但形而下的有與無卻在天地及其萬物自身之中。“三十幅,共一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這裡的車輪、器皿和窗戶中的有無是天地間萬物之中的有與無。它們隻是萬物内自身的區分。有作為一個物,不同于一個作為缺失的另一物亦即無。無在此表現為空無。它看起來無用,但卻服務于有。

盡管作為道的無自身無法規定,但它卻顯現出來。它的顯現活動不僅是與萬物相區分,而且是與在萬物之一的意義上的無相區分。是以無的顯現正是它的否定,亦即對于萬物的否定。然而,因為無不是作為某物去否定另一個某物,是以它實際上無法如同某物那樣顯現出來。這裡不如說,它在自身的顯現中自身遮蔽,亦即所謂的道隐無名。

不過,無自身對于萬物的否定是次要的,根本的是無對于自身的否定。隻有在自身的否定之中,無才能成為無自身,否則它将成為萬物之一的特殊形态,亦即與有相對的無。在無自身的自我否定中,無一方面保持了與自身的同一,另一方面也确定了與自身的差異。于是,無自身的否定正是無最本原性的生成。在這種意義上,無自身不是死之無,而是生之無,這樣它才是道的本性。因為無是生成,是以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是以虛靜生動,形成萬物。

如果事情是這樣的話,那麼道必須了解為生。生不是片面的有,也不是片面的無,而始終是有與無的對立。一方面,無轉化為有,于是,有不是從另一個有中生成出來,而是從無中生成出來,也就是從自身中生成出來。是以,它自身就是開端、基礎和根據,排除了一個更本原的開端。另一方面,有回歸于無,它不固守于自身,停止于自身,而是在向無的回複之中開始了新的有的生成。據此,道“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隻有通過有與無永遠的對立和轉化,才有所謂的生生不息。在這種意義上,有與無的同一性成為了在自身之中的循環。

道自身的生成具體地表現在它創生萬物。于是,老子認為道是天下母。“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

道雖然不同于天地萬物,但并不意味着與它們完全隔離。相反,道與天地萬物發生關聯。這種關聯形象化為母子關系。道是天地之母。天地為道之子。母子關系首先是一種生育關系。“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

道是虛無的,同時是神奇的。作為如此的道永恒生成。道如同神秘的母性生殖器官具有生育功能,它作為本原之地而生育了天地。生育不同于一般的生産制造。生産者和被生産者往往是分離的,但生育者和被生育者卻是密切相連的。道與天地萬物的關系正是如此。道在天地萬物中顯現自己。#大道哲學#

彭富春:道在天地萬物中顯現自己
本文作者系武漢大學哲學教授,著有系列學術專著“國學五書”(《論國學》、《論老子》、《論孔子》、《論慧能》、《論儒道禅》,均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與發行)。本文選自《海德格爾與老子論道》,标題為編者所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