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觸網”不“怵網”銀發族也可以是網購達人

作者:光明網

奶奶的“車”裡都裝了啥,青菜、豬肉、雞蛋?近日,一位網友曬出了自家奶奶的“雙11”購物車:面膜、指甲油,還有多種色号的口紅……網友們紛紛表示:奶奶好潮;奶奶比我還精緻。記者随後采訪發現,網購如今已不再是年輕人的專屬,越來越多的老年人網購起來有模有樣,一點不輸年輕人。

A4紙上寫滿購物清單;吧嗒吧嗒敲着電腦算着滿減折扣;定好鬧鐘,卡點搶購付尾款、搶贈品……這樣的“雙11”日常,是吳女士最近的生活寫照,她今年已經65歲了。

“最開始是看女兒買,我一看覺得還蠻有意思的,就自己琢磨學會了網購。她剛發現的時候,還瞧不起我呢,覺得我老婆子了,哪裡會什麼網購。”吳女士告訴記者,現在自己不僅成了網購達人,還能化身“代購”,幫一起跳廣場舞的姐妹買衣服、買日常物品。

友善、省心、便宜,是記者采訪時聽到比較多的體會。家住鼓樓、年過七旬的黃阿姨,早在2016年就參與到“雙11”這場網絡購物狂歡中。“一開始隻是在網上買些紅外線理療儀、取暖的油汀這種電器。後來跟着年輕人,慢慢地衣服、洗漱用品也都開始在網上買了,‘雙11’的活動力度确實要大。”黃阿姨笑着說,自己也算是有着五六年網購齡的購物達人,是以今年“雙11”她早早就準備好了,提前列好購物清單,“有給老伴的羽絨服,給自己的圍巾、蜂蜜,還有家裡要用的卷紙,還給孫女兒買了巧克力。”

除居家、服飾等生活必需品,記者還注意到,銀發族的“雙11”網購清單還有手機、相機等數位裝置。

為何越來越多的老年人“觸網”不“怵網”了?采訪中,多位老年人給出了答案:疫情催化,讓大家更多地接觸了網購;電商平台的APP适老化改造,也讓老年人網購的體驗感越來越好。

不過記者發現,受訪的老年人不少還處在“可以操作但不十分熟練”的狀态,十分熟練玩轉網購的還是占少數。比如,找客服、改位址、退貨退款、算滿減,都是不少老年人網購的“知識盲區”。

“老年人注重品質消費、健康消費,但他們對與賣家溝通、換貨、退貨等相關的一些流程并不十分了解,容易造成退貨不暢等問題。是以,賣家或電商平台都應該在客戶服務、售後等方面,更加耐心和細心,如條件允許可以開通針對老年人的電話退換貨通道,展現出對老年消費者更多的關懷,保護他們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江蘇省電商協會秘書長楊傑認為,銀發族不會被新消費時代抛棄,而是會成為激活消費市場的一股新動力。今年“雙11”,老年群體參與度顯著提升,随着智能手機的普及以及各方面适老化服務的提升,銀發族的消費場景正逐漸從線下轉為線上,“雙11”也不再僅僅是年輕人的狂歡。 南報融媒體記者 張安琪 曹麗珍

來源: 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