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蘇小菲
責編|陳沉沉
知乎上,有很多這樣的問題:把人生搞砸了,怎麼辦?
許多網友敲下生命低谷時期的感受:
32歲了,沒有事業、沒有積蓄、沒有朋友。想到過去悔恨,想到未來恐懼!
出國留學,很努力了卻仍然挂科,可能會被開除。沒臉面對努力打拼賺錢的爸媽……
從這些描述裡,我發現:
低谷期,真正可怕的不是現實的處境。
而是一種鑽心的羞恥感——無力直面一塌糊塗的自己、害怕父母朋友的失望。
它痛到徹底攫取了我們全部的注意力,讓我們遺忘了人生的漫長與複雜;
甚至,會讓我們誤以為,結束生命才是唯一的辦法。
在經曆失業、失愛、失錢的低谷裡,我也曾有過一了百了的沖動。
直到我看了一部長長的電影。
電影名字叫《燦爛人生》,長達6小時的沉浸後,我找到了重新來過的勇氣。
01
這是一部18年前的意大利電影,在豆瓣高達9.4分 。
它講述了一家人從1966年到2000年,接近40年的命運起伏、悲歡離合。
其中,最吸引我的,是尼古拉和馬蒂奧兩兄弟在遭遇低谷後的人生走向。
他們兩人在同一所大學讀書,尼古拉讀醫,馬蒂奧讀文。
馬蒂奧喜歡文學,經常一個人窩在房間裡學習,成績很是優異。
但他固執、脾氣暴躁、和父母關系不好、人際間也很疏離和邊緣。
有一次,父親想找馬蒂奧搬一台電視機下樓,但馬蒂奧頭也不擡地拒絕了;
父親想留在房間與他閑聊,也被他不耐煩地遣走了;
後來在一場期末考試中,因為老師諷刺了他喜歡的一位邊緣詩人,他直接起身離開……
弟弟尼古拉在成績上不如馬蒂奧,但對于關系,他有着更多的信任和享受。
他常常帶着一副溫暖的大大笑容,喜歡和朋友一起學習,也非常樂意幫助家人。
而這一份柔軟,也被老師看在眼裡,成為他的加分項——
原本的考試成績是B+,但因為他身上自然流露出的同理心,他獲得了A。
後來,兄弟二人偶然認識了住在精神病院的病人佐珍。
在了解到她在醫院遭遇電擊後,馬蒂奧心生不滿,決定偷偷帶她逃離。
兩人本想帶佐珍投奔她的父親。
可沒想到的是,不僅投奔失敗,佐珍還被警察發現,又被送回了精神病院。
解救失敗,讓2個年輕人都陷入了迷茫與無力,但也無形中影響了他們的人生方向——
馬蒂奧選擇加入軍隊,成為警察,希望通過制度改變對人的漠視;
尼古拉選擇繼續讀書,決心做一名精神病醫生。
這時的他們,就像剛剛邁入社會的我們一般,對未來充滿希冀:
渴望找到自己的人生位置、實作理想抱負、遇到互相愛慕的伴侶、掙到足夠的金錢……
但當我們迎面走向更加現實的生活時,才發現,生活設下的挑戰沒有那麼容易越過。
02
不同的人生選擇,造就了2兄弟不同的命運。
馬蒂奧,在現實的殘酷面前,選擇了以暴制暴。
是以,堅守正義但脾氣暴躁的他,根本無法被自掃門前雪的社會文化所接納。
一次值班時,當地的屠宰場發生一起命案。
事不關己,勞工隻想趕緊下班,
而他滿腔怒火:這裡發現屍體,你們居然要下班?!
甚至,他還怒吼圍觀的群衆,差點動手打起來。
上級不想惹事,将嫉惡如仇的馬蒂奧調去了其他城市。
很快,現實澆滅了馬蒂奧内心最後的一團火——
在調查一宗毒品案時,他發現窮人為了掙錢,甘願為毒販子背鍋坐牢。
暴怒之下,他沖上去揍了嫌疑毒販。
然而,同為警察的同僚,迅速阻攔了馬蒂奧,并狠狠地對他說:你不要讓我惹上麻煩!
看到這裡,不禁感歎:
馬蒂奧的純潔偏執,與世界的黑暗冷漠,格格不入。
豆瓣網友 @C Fontaine 對他的形容更是精準:
他的心被他理想主義和激情的火焰灼燒而後幹裂。 他的堅硬,堅硬到無從彎曲,是以注定要破碎而後斷裂。
與此同時,他的社會關系仍然十分疏離——
不習慣和朋友、兄弟說說心裡話,總是獨自一人;
路過老家,看到蒼老的父母,縱使内心情感洶湧也難以下車探望;
即使遇到喜歡的女孩,也并不相信自己能給對方帶來幸福。
一邊是現實的無望;
另一邊是不知道如何融入的親密關系。
在一個熱鬧的平安夜,他從陽台翻身而下。
遠處,煙花綻放。
看到馬蒂奧最後決絕的背影時,我不禁被震動。
既有對此無能為力的悲傷,還有對我們作為人的一份互相共情——
每個人都對生活有無限美好向往,但總有意料之外的挫折險境,像一張巨網将我們困在生命的低潮裡。
就像馬蒂奧走入了現實的絕境,我們也可能接連受挫:
丢掉工作、分手離婚、車禍生病、被騙、在人群中格格不入……
當挫敗發生,許多人都會不可避免地掉入精神和現實的雙重困境。
有人像馬蒂奧一樣,永遠地留在了那裡;
然而,有人卻能拍拍身上的灰再爬起來。
03
在人生至暗時刻,弟弟尼古拉,選擇了以柔克剛,幸運地穿過了這黑暗的隧道。
他生命裡最大的一次挫折,和他的夫妻茱莉亞有關。
當時,尼古拉的父親因重病去世。
他和夫妻帶着女兒趕回家參加葬禮。
可沒想到的是:
因對社會制度不滿,茱莉亞抛棄了他和女兒。
選擇加入意大利黑手黨(黑幫犯罪組織),執行殺人任務,意圖颠覆社會。
茱莉亞剛離開的那段時間,他過得很痛苦。
對女兒也越來越沒有耐心,甚至還把小小的她吼哭了。
但失去妻子後,好在尼古拉還能從生活的其他支柱裡獲得養料:
在工作中感受到意義感——
成為精神科醫生後,和警察一起找到了不少被醫院虐待的病人。
并協助他們作證,将違反法例實施電擊治療的醫生送入了監獄。
不僅如此,他還用專業知識,幫助了許多病人離開精神病院,回歸正常生活。
同時,也從重要的關系裡獲得支援——
時時和朋友卡洛、巴圖分享近況,三人一直保持多年的友誼;
和家人的關系一直很好,常常相聚,彼此照看。
這些支柱,都在遭遇生活變故時,幫助他黏合暫時破碎的心靈,回歸平穩的心境。
看到兩兄弟的不同命運,我不禁感慨:
在生命的低谷之中,是什麼讓人走出來,又是什麼讓人走入絕境?
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這與一個人的「支援系統」有關。
我們每個人都面臨3個人生課題:
有意義的工作、親密的關系、緊密的友誼 。
隻要其中2個無法實作,我們就有可能患上心理疾病。
而馬蒂奧——
既對工作絕望:面對冷漠的社會現實,他極端憤怒卻又無可奈何;
又對關系失望:不相信親密關系,與父母溝通受阻,和兄弟朋友疏離。
當所有生活支柱坍塌,他又無意識忽略了變好的可能時,生命便失去了繼續的理由。
而溫和柔軟的尼古拉,卻能在親密關系受挫後,從工作、朋友等其他生活支柱中,汲取能量。
最終幸運地穿越了人生裡的黑暗隧道,找到了往前的方向。
04
6小時的電影結束後,内心恍如隔世,再回看當下的處境:
雖然依然艱難,卻似乎帶上了時空濾鏡般,有了新的感悟——
他人的生命故事讓我發現,關系對人究竟有多重要;
也能用十年、二十年的長期眼光,來重新審視當下的困境。
這些都幫助我更妥帖地收拾安放了自己悲傷的心緒。
現在也想把它們分享給你。
1、别放棄,關系是救贖。
武志紅老師在人性坐标體系理論中,将人性分成自戀、關系2個次元。
每個人都希望追求自戀的高位,例如事業有成、财務自由、被社會承認……
但不是每個人都能和他人建立深刻的情感關系。
在失敗面前,一份重要的關系,能接住自戀受傷、羞恥而絕望的我們。
此時的我們,可以承認暫時的挫敗,再尋找出路。
尼古拉的伴侶茱莉亞,也曾陷入和馬蒂奧相似的人生處境。
茱莉亞加入黑手黨後被逮捕,在監獄裡度過了好些年,幾乎錯過了女兒的整個成長曆程。
為自己感到深深羞恥的她,無顔面對家人。
但“想看一眼女兒”的堅定信念,還是支撐她完成服刑,并活下去。
與此同時,她得到了伴侶尼古拉的關懷與支援。
經曆了兄弟馬蒂奧的自殺後,深感内疚的尼古拉,決定緊緊抓住茱莉亞——
帶上女兒去監獄看望茱莉亞;
還提出要和她結婚(兩人最初是未婚生女);
給她寄去她曾經熱愛的鋼琴曲譜;
……
出獄後,她也得到了女兒的了解與親近:
女兒緊緊擁抱她、帶她逛家居店、與她一起睡覺……
此時的茱莉亞,擁有了新的人生盼頭:等女兒生小孩之後,要時常去看望她。
而馬蒂奧令人心痛扼腕的地方就在于,如果他回頭尋求支援,就能夠發現:
其實,家人、夫妻一直在身後。
2、耐心點,等天亮。
真人秀《戲劇新生活》裡,有一幕戲劇讓我觸動頗深:
一個絕望的植物人,指令負責照看他的機器人,幫他自殺。
機器人一直計算不明白他為什麼一心尋死。
終于,在腦子裡計算了15億個解決方案後,找到了阻止自殺的辦法。
它看着窗外對植物人說:“陽光真好啊。”
那些遭遇挫折的、絕望孤獨的黑夜裡,我們也許萬念俱灰。
猶如一隻困獸,隻能想到 “自殺” 這一個出路。
然而,再長的夜,天也會亮。
為了自己,試着多等一會兒……
看到太陽照常升起,經曆陰影面的我們,也可以重新來過。
我特别為馬蒂奧感到可惜的是,選擇自殺的他,也随之錯過了人生的另一面幸福:
死後,他愛過的女人,生下了一個健康帥氣的小男孩。他原本,就要當爸爸了。
而在另一段故事裡,茱莉亞走出監獄,擁有了重新開機人生的可能:她在圖書館找到了工作、也見證女兒的幸福……
武志紅老師曾說過:
人生很長,要用長期主義去看待自己的人生。 此時打了敗仗,以後可以赢回來。 更常見的是,随着人生閱曆的增加,看的事情越來越多,最終發現: 過去的敗仗裡也有價值;即便真是敗仗,也可以看淡了。
我很喜歡這段話。
因為人生的漫長和宏大裡,從來不會有單一片面的失敗。
它不止有悲傷,還有歡樂;不止有絕境,還有希望。
而死亡,會将一切可能抹去。
是以,活着本身,就是一場勝利。
寫在最後
浏覽知乎那些關于“搞砸人生”的文章時,我發現:
我們很容易就覺得,自己已經完蛋了。
但從旁觀者的角度來看,生活還遠未走到絕路。
如果我們能學會厚臉皮地活下去,就有機會發現人生的複雜與多元:
事業失敗了還有親密關系,親密關系失敗了還有朋友,
就算一切都很糟糕,我們還有時間。
等到生命自然結束的那一天,我們會由衷地感謝自己:
還好當時沒有放棄,我見證了自己的燦爛人生。
最後,想将劉擎老師在得到演講中的一句話送給你:
每一天,都是餘生的第一天。
隻要活着,你永遠都可以重新開始。 END
作者:蘇小菲;責編:陳沉沉。
(此處已添加小程式,請到今日頭條用戶端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