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百度網際網路技術公開課透視網際網路的現狀與未來

近日,筆者看到這樣一則有意思的消息:百度面向高校大學生推出網際網路技術公開課,授課的内容主要集中于當下主流的技術方向及領域,如搜尋引擎技術、軟體開發與測試、軟體工程和雲計算等。據媒體報道,授課期間,可以容納300人的會場堂堂爆滿,座位成為了整個會場最緊俏的東西。其在大學生中受歡迎的程度可見一斑。正如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陽的光輝,其中,固然有百度技術品牌在大學生群體中号召力強大的因素,但它也折射出網際網路行業的現狀與未來。

<b>開放還是封閉?</b>

自2001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決定向社會公布其從大學至研究所學生的全部課程起,一場國際教育資源開放與共享運動便轟轟烈烈地展開。從該項運動的發起者到每個參與者都堅信,分享知識和技術是大學的首要任務,是企業應盡的職責,高等教育和技術應該是為更廣泛的人群服務,而不是掌握在少數人的手中。

讓我們的目光回到IT行業之後,就會發現,自IT業誕生起,“源代碼開放”精神就成為這個領域的一個強大精神信念,早期的IT先驅們,以免費、開放、人人有權參與為IT的基本信念,造就了那個年代宛如童話般的傳奇。

然而,這種傳奇,在中國的IT行業似乎無法得到延續,由于同質化競争、創新性發明的相對薄弱,中國的IT行業都變成了守财奴,甯願讓自己掌握的變成技術孤島,也不願同客戶分享、同營運分享、同員工分享,在最大利益的誘惑面前,很多企業忘記了自己的初衷,失去了平和的心态。

值得慶幸的是,網際網路還有一群人、一些企業始終保持着冷靜的頭腦。如百度就用實際行動将分享、責任、開放徹底貫徹:本次百度網際網路技術公開課的授課人楊震原、王磊、董海峰等都是百度核心部門的資深工程師,他們有着豐富的理論和實戰經驗,而這些經驗,對于即将走入工作崗位的大學生來說,都是彌足珍貴的。同樣,這種授課對學校來說也是一次難得的機會,書本上講述無數年地将理論轉化為實踐,在這些授課人身上變成了現實,一方面是單赢小赢,另一方面是企業、學校、技術、學生四赢大赢,百度這一舉措,可謂是皆大歡喜。

一個行業要想長足發展,必然要有先行者秉承無私的理念分享自己擁有的技術,正如當初尼古拉·特斯拉分享交流電的專利讓世界擁有長久光明一樣,中國網際網路開放的環境剛剛起步,需要有更多的企業像百度一樣,以行業長遠發展為己任。

<b>涸澤而漁還是放水養魚?</b>

<b>   </b> 蹲點挖人、薪水翻番、内部推薦重點……每當一個公司需要開展新業務、或者對一項業務的現有發展速度不太滿意的時候,組建新團隊最簡單也最直接的辦法就是挖人,以這種方式獲得的人才優勢不言而喻,可劣勢同樣明顯:1.人才對企業沒有歸屬感,看錢吃飯成為很多網際網路人的重要選擇,2. 企業成本提高,付出的代價太大。

    與轟轟烈烈的人才争奪戰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計算機專業大學生就業難。不少大學生在畢業後為了能進入心儀的公司實習或工作,在招聘季上,甚至打出了零薪酬的口号。

    此時進行公開課的百度,也從側面表明了它對未來人才的态度:一方面,在“準”人才心目中樹立百度企業形象,培養大批“粉絲”;另一方面,給無數大學生一個了解百度,進入百度實習的機會。四處高價挖人對于企業來說就好比是“涸澤而漁”,而要想要穩定長期發展,減少人才的風險因素,養出一批認同企業價值觀的“魚”才是正途。

反觀更多IT行業的飲鸩止渴,無休止的促成網際網路的人才“泡沫”經濟,你出20萬,我出40萬,你出50萬,我出70萬,如果這還不行,沒關系,什麼紅利、股票……統統都可以拿出來許諾,在透支企業未來的同時,也在透支着人才的未來。

說到這,我們不得不深思,為什麼我們的企業在對待人才上不能以戰略的、長遠的眼光看待,不能像百度一樣,更重視準人才的挖掘和潛力。在企業中形成既有高端、核心的技術人群,又有基礎的潛力技術新生代的人才機制。隻有這樣,人才才能形成良性循環,生生不息。

    中國網際網路經曆了10年的飛速發展,已經初步建立了自己的一套體系,各種觀念總在不停的鬥争和交鋒。封閉還是開放,要魚還是要漁,相信在每個企業心中都有一把衡量的尺子,未來的五年、十年,中國網際網路将擁有更強大的技術研發體系和技術人員,到那時,再拿回首過去這十年的道路,孰是孰非,自有一番評說。

本文如需轉載,請用以下方式聯系,并注明出自科幻星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