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消除孩子心中的小叛逆

  問:也不知道怎麼回事,孩子最近變得很不聽話。常常你讓他做一件事情,他要不拖拖拉拉,要不陽奉陰違,有時候逼急了,他還會和你吹胡子瞪眼。朋友提醒我說孩子進入了青春期。我想問一下對于叛逆期的孩子在教育方面應該注意些什麼呢?

  答:想要尋找到合理的教育方式,就要先找出産生心理叛逆的原因。而孩子産生叛逆,多半是由父母的不正當教育引起的。

  “父為子綱”,這是封建社會遵循的道德關系,這個道德關系至今仍深刻地影響着我們的親子關系。傳統的家長深受此毒性教條影響,在家庭中家長專制,孩子隻能處于從屬的地位上。青春期的孩子,本身獨立意識增強,正是要彰顯自己的時候,專制型的家長容易觸發孩子心底的反抗欲。想要讓孩子把自己當成一個可以傾訴的對象,就需要家長放下架子,真誠地和孩子交流,和孩子做朋友,和孩子一起去分析問題,商量解決的方法。

  而一些家長出于溺愛的保護主義,什麼事情都替孩子包辦好了。家長這樣做無疑在向孩子傳遞一種貶低的暗示:你自己做不成,你必須依賴我。如此一來,子女渴望獨立的想法和家長的做法截然相對,沖突也就在所難免。

  還有一種溺愛的方式就是對孩子過于放任,什麼都聽孩子的,孩子沒有邊界,沒有限制,想怎麼樣就怎麼樣,家長有時出于保護孩子的心理來幹涉孩子的行為,就會被孩子認為是阻礙自己的“自由”,形成沖突。

  由于認知的偏差,孩子可能會因為某件事情而産生對社會和他人的不信任感,進而産生自閉、抑郁等情緒,若是這種情緒得不到合理的調節,必定引發孩子更嚴重的叛逆心理。是以,在孩子犯錯之後,身為家長,不要橫加指責,而是要耐心去了解孩子那樣做的理由,讓他感到家長始終是接納他們的,願意去了解他們的,孩子就會放棄和你對抗的想法。

  問:知道孩子進入了叛逆的青春期,這個時候家長應該怎麼樣去合理引導他們呢?

  答:首先,青少年時期有叛逆心理是很正常的事情,完全沒有必要過度擔心。隻是,在叛逆心理的慫恿下,孩子往往對家長有抵觸的情緒,是以最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溝通方式。青少年有自己的價值觀,家長應該明白沒有哪一種價值觀是絕對正确的,是以不要把自己的價值觀完全套用到孩子身上,否則隻能引起孩子心理的反感。你隻需要告訴他們持有何種價值觀的人将會有什麼樣的未來,然後把選揮權交給孩子自己,充分尊重他們自由和選擇。

  在面對孩子的時候,家長自己還要表現出多元化的思維,不要走進自己的死胡同。世界上沒有唯一的答案,家長也沒有權利去強迫孩子做出哪一種選擇。

  很多時候,父母必須超越自己本身的角色,從第三者的角度來看待彼此之間的關系和溝通方式,這樣才會發現也許問題并不一定出在孩子身上。孩子的不順從,往往會被父母看做是叛逆。是以,父母要學會謙卑,以不同的角度去對待孩子,保持冷靜,控制住自己的情緒,盡量向孩子征求相關的意見。

  家長拿不定主意的時候,不妨從孩子的角度出發,以電子遊戲等孩子們喜聞樂見的事物為切人點,走進孩子的内心,就能明白他們的真實想法。當孩子得到了足夠的尊重,和父母能融洽相處,當然也就沒有叛逆的必要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