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舜帝南巡到達三苗之地全州

作者:楚南舜文化
舜帝南巡到達三苗之地全州

舜帝南巡三苗

何為三苗?三苗,又稱有苗,是中國五帝時代一個著名的部落,曾長期與唐虞部落争戰。三苗的勢力範圍,據《戰國策》記載:“昔者,三苗之居,左彭蠡之波,右有洞庭之水,文山在其南,而衡山在其北。”這是指整個苗蠻集團的活動地域,彭蠡、洞庭就是後世的鄱陽湖、洞庭湖;衡山是《水經注·汝水》中提及的在雉縣(今河南南召縣南)界的雉衡山;文山地望在全州,清代嘉慶《全州志》卷之一·輿地有記。

後來,中原部落聯盟堯舜禹發動了國家統一的戰争,對強大的三苗部落進行了多次讨伐。後來唐堯把天下禅讓給虞舜,三苗的首領對此非議。于是“三苗在江淮、荊州數為亂”(《史記·五帝本紀》)。

三苗與堯舜禹的戰争,古文獻有大量記載。《尚書·舜典》:“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竄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鹹服。”帝堯對“四罪”部落進行了讨伐,并進行了分化,其中将三苗遷到了西北三危(陝西、山西、甘肅一帶)。

征伐三苗的戰争非常殘酷。據古本《竹書紀年·五帝紀》:“三苗将亡,天雨血,夏有冰,地坼及泉,青龍生于廟,日夜出,晝日不出。”這些征兆講到上天也不忍看到三苗的滅亡。

三苗部落戰敗後,内部分裂反叛,餘部退回到洞庭、蒼梧一帶,建立了三苗國:“昔堯以天下讓舜,三苗之君非之,帝殺之,有苗之民叛,入南海(古南海為洞庭),為三苗國。”(郭璞注釋)《山海經》)再後來三苗被迫退縮到三苗國的南界古蒼梧的山區。

舜帝南巡到達三苗之地全州

三苗國在赤水東

今廣西全州曾是三苗之地。據《山海經·海外南經》記載:“三苗國在赤水東”,這是說三苗國在赤水的東面。此赤水不是今雲、貴、川三省接壤地區的那條赤水河,它古稱赤虺河,到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在今四川叙永置赤水衛,改“赤虺”為“赤水”。顯然,此明代時始名的赤水河不是先秦時期《山海經》中的“赤水”。

《山海經》中的古赤水是指今廣西全州舊時西延地區(今資源縣地)的資水上源夫夷水。夫夷水是在資水上遊,流經紅層地貌即丹霞地貌地域,在這個舊屬全州西延的苗瑤居住的扶夷苗地仍保留着先秦時期的“赤水”這個原始河名。全州舊志也稱其為“赤水”:清代嘉慶年間的《全州志》卷之首·圖中的西延地圖就仍然使用先秦時期的原始河名“赤水”,并在地圖中将夫夷水标注為“赤水”。(此赤水的東面便是《山海經》記載的舜帝葬地九疑山,後有專文論及)

《山海經·海外南經》記載的“三苗國在赤水東”。古赤水今夫夷水的東面就是全州的宜鄉、長鄉、萬鄉、升鄉即今鹹水、紹水、才灣、龍水、大西江、文橋、廟頭、黃沙河一帶。此記載說明全州在上古時期屬于三苗國。

舜帝南巡到達三苗之地全州

全州文山

又《戰國策》雲:“昔者,三苗之居,……文山在其南。”此文山地望在全州,《全州志》輿地有記。清代嘉慶《全州志》卷之一·輿地載:“文山在升鄉界,去城四十裡。”“今考洮水出山屋源,在文山上。”《全州志》卷之一·輿地(第18頁)載:“洮水在城北三十裡,發升鄉山屋源,有二源,左出靈源寨萬鄉界上,右出風王殿嶺。……經文山下,……傍會湘水。”此文山就在全州青瑤峒的東面,是指大西江、龍水、全州鎮與文橋、廟頭、黃沙河、永歲等鄉鎮之間的大山脈。

以上“三苗國在赤水東”和“三苗之居,……文山在其南”的記載,說明三苗國的南界在夫夷水與文山之間的今全州境内的湘江以西的越城嶺山脈的東支主幹即全州西北的山嶺,也就是湘江源和資水源的流域一帶。此為戰前堯舜禹伐三苗以前,苗蠻集團的南界。

随着中原部落聯盟堯舜禹聯盟的對三苗部落多次征伐,戰敗後的三苗被迫退縮到三苗國的南界全州的山區一帶。

如此說來,舜帝南巡到達三苗之地的全州也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舜帝南巡是為了用仁德感化三苗,即教化和收服反叛失敗後逃亡到南方地區的三苗部落,以實作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抱負。

相關史料記載,在舜帝時期,三苗不服王道,于南蠻之地作亂。《韓非子·五蠹》載:“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将伐之,舜曰:‘不可。上德不厚而行武,非道也。’乃修教三年,執幹戚舞,有苗乃服。”《淮南子·齊俗訓》載:“當舜之時,有苗不服,于是舜修政偃兵,執幹戚而舞之。”《帝王世紀》:“有苗氏負固不服,禹請征之,舜曰:‘我德不厚而行武,非道也。吾前教由未也。’乃修教三年,執幹戚而舞之,有苗請服。”《竹書紀年》載:“三十二年,帝命夏後總師,遂陟方嶽。”

以上是說舜讓位給禹而做了攝政帝,那時南方以有苗氏為首的三苗部落不服其管轄,禹請求率兵征伐,舜不許,說:“在上的德行不厚而靠武力去征服,不是治國之道。”于是舜帝南巡,親自前往“三苗”居住地,懷柔德服,以音樂感召之,以德行恩澤之,以大義誠服之。最後舜帝以德感化了三苗,“舜卻三苗,更易其俗。”以緻“四海之内鹹戴帝舜之功”,舜帝可謂是融聚民族情感的表率,在實作中華民族大團結大統一方面功不可沒。

今全州的青瑤峒境内還留下了歸崇坪的故事傳說。相傳,舜帝南巡時,三苗首領因崇尚舜帝之德而在青瑤峒的枕山之上歸順了舜帝。後來,為了紀念舜帝德服三苗的事,就稱這個地方為歸崇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