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兩伊戰争,讓兩個富國一戰成為“負翁”

作者:要飛天的豬

中東地區

地處交通要道

是歐亞非交流的“十字路口”

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雖然這裡戰事不斷

但是中東地區的國家利用交通要道的優勢

曆史上也是積累了大量财富

而且近代以來

特别是伴随石油的發現

這一地區的産油國可以說是賺錢賺得“盆滿缽滿”

伊朗與伊拉克就是這一地區兩個有影響力的大國

曾經的他們也是“富得流油”

可是一場戰争讓他們從一個富翁成為了另一個“負翁”

那就是曆時八年的兩伊戰争

說起伊朗與伊拉克為什麼會打起來

我們不得不先分頭介紹一下戰前伊朗與伊拉克的情況

兩伊戰争前的1979年

伊朗剛剛經曆了“伊斯蘭革命”的洗禮

推翻了巴列維王朝的統治

巴列維國王在1963年宣布施行白色革命

依照美國的藍圖來進行伊朗的農業與工業改革

例如土地改革

給予婦女選舉權

森林水源收歸國有

勞工參加分紅并限制宗教勢力等措施

另外

還簽下了在伊朗的美國軍事人員可以享受治外法權

犯罪不受伊朗法庭審判

而是交給美國處

國王的改革措施中有進步的東西

但是這些改革卻沒有給伊朗人民帶來實惠

創造的财富更多的是流入了以國王為代表的統治階級的口袋

伊斯蘭教宗教領袖賽義德·魯霍拉·霍梅尼大力反對

巴列維國王逮捕了霍梅尼

最後于1964年11月4日将霍梅尼強行驅逐出

1979年,宗教領袖阿亞圖拉霍梅尼發動伊斯蘭革命

在外流亡了15年的霍梅尼回到德黑蘭

受到數百萬伊朗人的歡迎

經過了全國公投後

伊朗在1979年4月1日成立了伊斯蘭共和國

并通過了新的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憲法

霍梅尼在1979年12月成為國家的最高領袖

将伊朗改造成為了政教合一的國家

另一邊伊拉克在1979年也有大事發生

那就是薩達姆·侯賽因接任總統

說道薩達姆

年輕的時候也是有為青年

1956年10月,薩達姆加入反對親英統治者的起義

同年加入左傾的阿拉伯複興社會黨

1958年,薩達姆參加了刺殺伊拉克第三任國王費薩爾二世的行動

1959年10月7日,薩達姆參加了刺殺伊拉克共和國首任總理阿蔔杜勒·卡裡姆·卡塞姆的行動

在不斷的政治鬥争中

薩達姆也是不斷成長的

最終在1979年7月16日

薩達姆就任伊拉克總統

成為伊拉克黨和國家的上司人

就這樣

在1979年

伊朗與伊拉克迎來了自己國家新的上司人

也許是上天的安排

讓薩達姆與霍梅尼這對雙雄站到了曆史舞台中央

霍梅尼有流亡的經曆

伊拉克也是流亡地之一

在伊拉克的時光

霍梅尼并不快樂

總之

在霍梅尼眼中

伊拉克就是不爽的感覺

相反

在薩達姆眼中

伊朗就是更不爽的感覺

伊朗伊斯蘭革命成功

以宗教領袖霍梅尼為代表的什葉派穆斯林上台執政

伊拉克是什葉派發源地

占人口55%的什葉派穆斯林中反政府勢力活躍

進而成為伊朗輸出革命的首要目标

這簡直就是對薩達姆赤裸裸的威脅

在阿拉伯人看來

宗教是第一重要的

其他都是次要的

沙特、阿聯酋等國

也站在伊拉克這邊反對伊朗

甚至沙特等國還認為

伊朗根本不是穆斯林

而是假穆斯林

務必先清理門戶将他們消滅

伊拉克和伊朗因曆史問題

留下很多嚴重的邊境糾紛

雙方邊境長達1200公裡

有很多争議部分

以阿拉伯河為例

伊拉克人為該河完全屬于伊拉克

伊朗認為應該一家一半

雙方争執了七八十年

互相不買賬

阿拉伯河下遊出海口對于伊拉克來說至關重要

如果得不到下遊出海口

那麼伊拉克将淪為内陸國

石油出口将受到很大影響

雖然都是穆斯林

但伊拉克是阿拉伯人

而伊朗是波斯人

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民族

波斯人的曆史和文明比阿拉伯人還要悠久和先進

然而波斯人卻被阿拉伯人征服多年

也奴役多年

在阿拉伯人統治時期

波斯人形同奴隸

後來波斯人推翻阿拉伯人的統治

雙方戰鬥多年

由此,形成了較為深刻的民族仇恨

更重要的是

波斯人和阿拉伯人都很強硬兇悍

迷信武力

認為一切談判都是虛的

最終還是要通過槍杆子解決

這樣看來

萬事俱備

隻差一戰了

戰争前

伊拉克可以說占據了天時地利人和

伊拉克在從蘇聯獲得了很大外交和軍事上的支援

阿拉伯國家主要是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則提供了經濟援助

另外,美國也偏向伊拉克

向其提供武器和經濟援助

伊朗是既反對美國又反對蘇聯

開戰前僅得到少數幾個國家支援

正因為現實的有利條件給予了薩達姆滿滿的信心

是以伊拉克打響了兩伊戰争的第一槍

1980年9月22日晨

伊拉克調集大量飛機對伊朗首都德黑蘭等15座城市和空軍基地進行空襲

23日淩晨2時

出動地面部隊5個師又2個旅

1200餘輛坦克,分北、中、南三路向伊朗發起進攻

戰前伊朗軍隊指揮官被大量清算

使得伊朗伊朗軍隊倉促應戰

1981年9月,伊朗開始大舉反攻

1982年經過多次戰争較量

伊拉克在6月10日提出全線停火建議

并單方面實施停火

宣布承認兩國于1975年簽訂的《阿爾及爾協定》繼續有效

并準備在伊拉克根本權利得以承認的基礎上同伊朗談判

6月20日,又宣布10天内從伊朗境内撤回全部軍隊

6月29日,其軍隊已基本撤出伊朗

1982年7月13日

伊朗集中12萬軍隊

發動了第一次巴士拉戰役

經過多次拉鋸戰

至9月底伊朗軍隊控制了伊拉克境内面積約200多平方千米的狹長地帶

從10月開始

伊朗又出動5萬軍隊向伊拉克北部曼達利地區發起進攻

深入伊拉克境内

對巴格達造成威脅

伊拉克軍隊前後組織7次反擊

将伊朗軍隊阻擋在邊界一帶

1983年2月以後,伊朗在中線和北線再次發動了一系列攻勢

伊拉克基本守住了防線

至1984年3月底

伊朗的攻勢基本停止

為了進一步迫使伊朗罷兵言和

自1984年4月起

伊拉克采取“以戰迫和”方針

在地面和海上連續向伊朗發起主動出擊

在局部地區對伊朗軍隊發動一系列的小規模襲擊

并在戰鬥中多次使用化學武器

與此同時

伊拉克還利用其空中優勢

發動了舉世震驚的“襲船戰”

這讓中東局勢進一步緊張

1986年,兩伊“襲船戰”一再更新

遭到襲擊的船隻達106艘

其中有28艘進出科威特港口的船隻遭到襲擊

由于兩伊“襲船戰”影響到非交戰國的利益

科威特于1986年11月和12月

先後向聯合國的5個常任理事國美國、蘇聯、中國、法國和英國提出租船和護航要求

為避免戰争進一步更新

聯合國安理會于1987年7月20日一緻通過了第598号決議

要求兩伊雙方立即停火

598号決議通過後

由于兩伊積怨已久

在停火問題上立場各異

分歧較大

誰也不願主動作出讓步

因而聯合國598号決議遲遲得不到貫徹落實

1988年是兩伊戰争出現重大轉折的一年

2--4月,雙方使用了數百枚飛彈襲擊對方的城鎮

掀起了一場空前規模的“襲城戰”

此後,在相持中伊拉克漸漸占了上風

伊朗在欲戰不能

欲罷不忍的境況下

被迫于1988年7月18日宣布

同意接受聯合國安理會598号決議

8月20日,兩伊雙方實作停火

長達8年的兩伊戰争終于落下了帷幕

戰争結果使伊拉克與伊朗曾經富有的錢袋癟了下去

戰前伊拉克擁有370億美元的外匯存底

戰争結束時

它的外債是700多億美元

其中400多億是欠西方國家和蘇聯的軍火債

300多億是欠其他阿拉伯國家的貸款

直接損失是3500億美元

伊朗也欠外債450億美元

直接損失3000億美元

戰争使兩國經濟發展計劃至少推遲20至30年

戰争使兩個國家都受到慘重損失

經濟發展停滞

石油出口驟降

兩伊傷亡人數約270萬

其中,死亡約100萬,受傷約170萬

傷亡人數約占兩國總人口的4.5%

相當于4次中東戰争傷亡人數的17倍

交戰雙方軍事人員傷亡148萬人

被俘8萬人

其中伊朗軍隊死亡35萬人,受傷70萬人,被俘3萬人

損失作戰飛機約150架

坦克1500輛

火炮1200門

艦艇16艘

伊拉克軍隊死亡18萬人,受傷25萬人,被俘5萬人

損失作戰飛機250架

坦克2000輛

火炮1500門

艦艇15艘

付出如此大的犧牲

按理說兩國都應該争取到了利益

然而戰争結束時

兩國的分界線恢複到了戰前的情況

可以說兩個國家打了一個寂寞

拼了無謂的消耗

兩伊戰争

兩個自吹的世界軍事強國

動用了除原子彈以外的所有先進武器

F-14雄貓戰鬥機

幻影戰鬥機

飛毛腿飛彈

蘇式米格-25戰機

美式F-14戰機

法式飛魚飛彈

簡直就是先進武器的試驗場

可是卻給予了人們一種

拿着先進武器打低級戰争的感覺

伊朗和伊拉克可以花巨資買到現代化武器裝備

但買不到軍隊的現代化水準

武器維修技術極差

衆多先進武器成為了一次性用品

兩伊的工業基礎薄弱

許多先進武器的零配件本國無力修配

彈藥主要靠國外供給

兩國士兵的教育程度很低

要掌握先進武器

是相當困難的

戰争過程中

雙方甚至使用了生化武器

這樣的瘋狂行為讓人感受到了戰争帶來的恐怖

土豪間的揮拳相向

除了讓對方感覺到了痛

還有就是消耗了錢袋子

從一個富翁到另一個“負翁”

原來隻需要一場戰争

而且

這是一場讓人恥笑的戰争

和平不是沒有戰争

而是一種從精神的力量中産生出來的德性

真正的強國應該給予人民的是希望

而不是為人民帶來戰争的陰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