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媽媽沒事就坐在我房間裡自言自語一會兒……”

“媽媽沒事就坐在我房間裡自言自語一會兒……”

這個假期,都做了些什麼?

很多人要又一次離開老家、離開爸媽,這次的感覺有什麼不同嗎?

《視覺002:想在一生中做一件正确的事》那期,我們策劃過一個專題:“孩子的房間”——既有布置好等待新生命降生的空房間,也有長大離開後留給父母看守的空房間。

同樣是空房間,一來一去,來不易來,去不易去。

人生最奇妙、最幸福和最無奈的情緒,都藏在這些期待和失落之間。

“世界大部分的愛都以聚合為目的,唯有父母和孩子的愛是以分離為目的。”

我們把專題中長大離開後的内容摘選在下面。也邀請你聊一聊自己的故事。

“媽媽沒事就坐在我房間裡自言自語一會兒……”

“想起不能照顧她,心裡就很難受”

“媽媽沒事就坐在我房間裡自言自語一會兒……”

口述者:媽媽:朱芳琴,49 歲

孩子:小貝,離家 6 年

小貝的爸爸去世時,當時她還在讀國中,家裡條件很不好。直到今天,沒能給她富足的生活和完整的家都是我最遺憾的事情。她長這麼大了,還都是和我住在一個房間。

讓她去北京讀書,我心裡是很後悔的。她這個人比較要強,遇到不順心的事情,肯定不會跟我講。

我想起隔這麼遠,又不能照顧她,心裡就很難受。

但是現在的孩子都比較獨立,她不願意回來,我也不強求。她如今一年最多回來兩次,每次時間都比較緊,難得回來,她也有自己的安排,要出門見同學朋友,是以在接送她回家的路上,我們聊天的時間反而最久。我還是希望她以後能在南方成家,不過她有自己的打算,還是順其自然吧。

現在終于不用管她的生活費用,我輕松了一點兒,但還是希望在做得動的時候多做一點兒,多給她一些,讓她的生活輕松一點兒。

“媽媽沒事就坐在我房間裡自言自語一會兒……”

“孩子離開後,

感覺終于有了自己的生活”

“媽媽沒事就坐在我房間裡自言自語一會兒……”

口述者:媽媽:程英(化名),45歲

爸爸:唐少軍(化名),46歲

孩子:唐曉宇,離家2年

出國是孩子自己提出來的,因為這件事情,我們還有過争執,後來他完全獨立操持買了機票、找到同伴, 讓我覺得小孩兒的能力真是無限,我沒替他想到的,他反而自己都安頓好了。

最開始的時候,我每天都跟他發微信,慢慢地,孩子适應了那邊的環境,我就不那麼頻繁地打擾他了。如果他兩三天沒有主動聯系,我會發個消息過去問問。我想得很明白,孩子為理想去做什麼事都該支援,家長沒有必要糾結擔心,總有一天他要長大離開,你不能把他拴在身邊, 他的健康、快樂比什麼都重要。

孩子走了之後,我一下覺得很輕松,感覺有了自己的生活。

他爸爸不在家時,我就在食堂吃飯,不再那麼着急, 還能抽出時間散步,和好姐妹們聚一下。

即使他學成回國,我們也不會和他住在一起。兩代人有兩代人的生活,可能也是因為我還沒有到生病或者起不來的時候吧。我和夫妻很早就想過了,退休之後就去旅遊,還約了好朋友一起。

“媽媽沒事就坐在我房間裡自言自語一會兒……”

“我們這一代獨生子女父母最尴尬”

“媽媽沒事就坐在我房間裡自言自語一會兒……”

口述者:媽媽:聞淨(化名),55 歲

爸爸:吳超(化名),55 歲

孩子:迪迪,離家 7 年

迪迪從小就很獨立,從國小三年級以後,學習、生活方面的事情我們就很少為她操心了,我的同僚都很羨慕。

其實我心裡倒是有點兒失落: 孩子長大以後離得越來越遠,更加不需要我們的照顧了。

現在,迪迪在美國學習中國史。她又是一個追求完美的人,有時候忙得沒時間吃飯休息,更别說經常和我們聯系了。偶爾空閑的時候和我們視訊,也是盡量安排在爺爺奶奶一家人都在的時間。

這也沒有辦法,孩子不是你的私有财産,她有自己的追求和生活。

這一點爺爺是最不滿的,經常跟我們抱怨回國也見不到迪迪幾次。

現在迪迪出國已經 7 年多,博士畢業看看能不能安定下來,我們也會去看她,但不能久留,我和她爸爸都有自己的工作,還有老人要照顧。

我們這一代獨生子女的父母最尴尬,既要把上面的老人照顧好,也不想成為唯一的孩子的負擔。

“媽媽沒事就坐在我房間裡自言自語一會兒……”

“孩子就是個精神寄托,

其他也沒啥了”

“媽媽沒事就坐在我房間裡自言自語一會兒……”

口述者:媽媽:渠晉湘,60歲

爸爸:侯賀良,61歲

孩子:渠成,離家15年

渠成是高二離開家的,一轉眼都 15 年了。他讀國小的時候,我和他爸爸工作都特别忙,渠成就一個人在家湊合着弄點兒吃的。

如果能再活一遍,我一定不上班了, 全心全意把孩子照顧好,我終生的遺憾就是沒能在孩子小時候給他好好做頓飯。

5 年前,渠成從紐西蘭回國創業,我們這一輩子沒買房,沒買車,攢的錢基本上都給了他,供他出國讀書,也給他創業提供資金支援。他現在幾乎沒有休閑娛樂的時間, 給我們打電話也都是在淩晨。

他的孩子出生後,我去北京給他看了 4 年孩子。這 4 年真是太辛苦了,他爸爸也不會照顧自己,我每個月就要在北京和濟南之間跑兩三趟。

沒有辦法,自己的孩子也不能不幫。現在孫女 4 歲了,我就回濟南了。

以後我們也不求孩子照顧,對我們來說,孩子就是個精神寄托,其他的也沒啥了。

“媽媽沒事就坐在我房間裡自言自語一會兒……”

“送完她回家,

我根本沒辦法在家裡待下去”

“媽媽沒事就坐在我房間裡自言自語一會兒……”

口述者:爸爸:蒲文,62歲

媽媽:周若麗,56歲

孩子:曉菲,離家5年

我這輩子後悔的事情有兩件,其中一件就是讓曉菲出國。為了這件事我們父女倆吵過好多次, 最後還是我妥協了。曉菲上幼稚園之前都是我在照顧,她和我的感情比和她媽媽還好。

送曉菲走那天,我和孩子在機場抱頭痛哭,我這輩子可能都沒在那麼多人面前哭過。

我 16 歲的時候被安排下鄉,那種離家後無依無靠、孤獨和無奈的感覺,我到現在都記憶猶新,是以不忍心看着女兒遭同樣的罪。

記得送完她回到家, 我根本沒辦法在家裡待下去,就出去溜了一大圈,想來想去也不能總不回家。

她離開家的前兩個月,我沒事兒就坐在她的房間裡,為了能和她聯系,我學了電腦,每天都在QQ 上和她聊天,恨不得知道她每時每刻幹了什麼。

一轉眼曉菲都出去五年了,好像不再需要特别挂牽和擔心了。以後的路,她想怎麼走也由她自己決定吧。

以前我總覺得,有些事情我們經曆過,是以得到的經驗是可以幫助孩子的,但現在我有點困惑了, 現在兩代人之間對事情的認識有很大不同,我們的經驗在這個時代是否還适用?

現在我就讓自己的生活充實一點,努力把自己的注意力從孩子身上轉移出來。

“媽媽沒事就坐在我房間裡自言自語一會兒……”

這個假期,你留了多少時間來和爸媽聊天?

有個朋友說,平時和爸媽總是報喜不報憂,交流限于噓寒問暖的表面,春節在一起,本來想多聊聊天,又發現對彼此現在的生活很多都不熟悉。

他後來想了個方式,架起錄影機采訪爸媽。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個形式感,爸媽和他講了很多他們年輕時的故事,他們經曆的一些磨難和選擇。大多數,都是他第一次聽說。他很慶幸,能和爸媽有這樣的交流。

你這次對爸媽有什麼印象很深的發現?

本篇主體内容選自

《視覺002:想在一生中做一件正确的事》

“媽媽沒事就坐在我房間裡自言自語一會兒……”

京東、亞馬遜、當當、天貓、淘寶網

全國機場中信書店和各大城市書店均有銷售

“媽媽沒事就坐在我房間裡自言自語一會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