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太極茶 道安康

姚華

中國茶道吸收了儒釋道的思想精華。中國茶道示範最早出現于我國南北朝時期道家的太極茶。道家使茶成為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安康是王重陽早期栖鶴之地,各種文化受其所創立的全真教的影響很大。旬陽太極城“一線吊葫蘆”,陝西南端銅錢關太極茶業有限公司位于神龍架北麓,秉承道家學說注入茶道“天人和一”的哲學思想,将生長在海拔1800米,森林覆寫率達95%的安康富硒茶給予茶道的靈魂。“太極茶 道安康”抱元守一,留春一味突顯中國根文化。

息心 載一抱素

用息心止念法入靜 。動一分妄念,則損一分真氣;多一厘清靜,即添一分元陽。唐.皇甫曾《贈鑒上人》:息心歸靜理。熄滅雜念,固守素志,元神歸位,生長智慧。達到心中無一物,乾坤自在閑的泡茶境界,從容不迫地走進太極茶,靜靜道地一聲安康。

候湯 一江清水

一江清水是安康的福祉。詩人劉應秋在《謝高先生賜新茶》中說“清泉沸目正如魚”。安爐立鼎,從茶壺“中泠水”沸聲中聽到自然的呼吸,以自己的“天性自然”去接近,去契合客體的自然,徹悟茶道、天道、人道。

賞茶 玉蕊一槍

安康富硒明前綠茶五萬芽頭成一斤。芽體整齊飽滿,緊緊相裹,含苞欲放。沖泡後倒立杯中,根根向陽。傳說呂洞賓贊為“ 玉蕊一槍稱絕品”,“甯當凡人不做仙”。

溫杯 三才合一

用銅錢關山泉水潔淨蓋碗。蓋碗蓋為天,托為地,碗為人,天大、地大、人更大,合一為三才。道家崇尚自然樸素、重生、貴生、養生,追求“三才合一”空靈無我,以至達到“無己”、“無為”的境界

投茶 仙茗一芽

将銅錢關安康富硒綠茶芽撥入潔淨的蓋碗。芽葉嫩壯勻整,白毫顯露,色澤嫩綠,香高持久。富硒茶一杯,隻留春一味的神奇可追溯到明代。弘治七才子之王九思在《金州州守惠茶賦謝》說“仙茗自金州”

洗茶 一塵不染

高沖水後迅速倒掉塵水。讓茶如宋•張耒在《 《臘月小雪後圃梅開》中所說:“一塵不染香到骨,姑射仙人風露身。”讓人達到排除物欲,身心純潔,心境清淨,一塵皆不着染。

沖茶 一心一意

泡茶時要一心一意,專心一緻,一門心思地沖泡當下的茶。在茶裡了悟人生,在每一個當下達到身、心、意合一的根本。進而找到清淨無染的“道”本性、我們人類的本性、所有衆生的本性都是一體的,都是大自然的産物,進而學會觀察自然界,遵循自然規律,最終找到人類生命旅程的自然法則---道法自然。

賞茶 萬法歸一

茶、器、人、境四位一體。道家三清祖師說自然本萬物之源,道有前條,自取其一。皆通自然,是為歸一。就是老子發現的宇宙法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實象。

聞香 玄關一竅

聞香開竅,聞香通靈。“玄竅開時竅竅開。”聞香時虛極靜笃、元神顯露,元精亦随其發動之機的景像立論。道家真人張伯端說:“蓋虛極靜笃,無複我身,但覺杳杳冥冥,與天地合一,而神氣醞釀于中,乃修煉之最妙處,故謂之玄關一竅。”

品茶 清苦一家

品茶投香,安神真昧。品茶的過程,是悟道的過程,飲茶可得道。品茶為自然通物,道家在借助物我對立的時空裡,力圖把深奧的哲理融解在淡淡茶水中,使人們在日常平凡的生活瑣事中去感悟人生大道。達到契合自然、心納萬物的境界。清代安康詩詞名人胡鈞品茗完後《和張廣文留别詩》說:“心比朝葵向太陽”。也如清.乾隆雨夜煎茶時所雲,“清苦原來是一家”。簡淡中求莊重,平實裡修尊嚴。

謝茶 一進制伊始

“塵心洗盡興難盡”,謝茶謝天地,讓我們的生命歸根複命。一為萬物之源,出于大道,入于人間;一進制伊始,生生不息,日新又新。道家重人生,樂入世。熱愛生命,守一不移,追求永恒。堅信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的生存須順其自然地利用物的自然屬性。“茶汁富硒啖七碗,回味無窮吐真言”契合自然。産生“物我玄會”的絕妙感受,使自己的性心得到完全解放;旬陽民歌唱茶:“韭菜開花細茸茸,有心念郎不怕窮,隻要二人情意好,漢水泡茶慢慢濃。”,心靈随茶香彌漫與宇宙融合,升華到悟我無為,至極太和的境界。生命不息,萬象更新。

———獲2021年安康富硒茶茶藝大賽冠軍茶藝解說詞

太極茶 道安康

比賽現場

太極茶 道安康
太極茶 道安康

安康和湯.綠茶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