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兩旁,随時撒種,随時開花,将這一徑長途點綴的香花彌漫,使穿枝拂葉的行人,踏着荊棘,不覺痛苦:有淚可落,也不覺悲哀。”——《寄小讀者》
世紀老人——冰心,她用這樣一句充滿大愛的話來撫慰讀者,一方面能看出她對文學的貢獻,同時也是對她自己的勉勵。

要知道,人的一生多有坎坷,冰心又何嘗不是呢?
說起那個動蕩與機遇并存的年代,冰心一家剛剛迎接新生命的到來,也就是她的兒子吳平,那個時局下和自己工作的責任下,她迫于現實,難于參與兒子的成長過程,留給了家裡老人帶着。
這樣說來的确讓人覺得吳平是缺少父母教育,因而才導緻後來對家庭的态度不友善,最後甚至引起他的兒子對他不滿,把這一切怪罪到冰心身上。
從那個年代到現在,已經曆好幾代的更疊,這個問題冰心顯然已無法對孫子吳山給出回答。對于很多人的疑慮,什麼是錯,怎麼做又是對呢?冰心真的做錯了什麼?這就要從冰心經曆說起。
冰心共有三個孩子,各自都小有成就。
因孫子吳山所引發的一場風波,把那個年代的文學人物又拉回我們身邊。
這件事情起因很簡單,就是吳平生性開放潇灑不管家裡,甚至對妻子淡漠。兒子吳山不忍自己母親既要受病痛折磨,還要面臨婚姻的困擾,煩惱苦悶的他索性拿着油漆,跑到冰心先生的墓碑上寫:“教子無方,枉為人表”。
由此可以知道,在吳山心中認為是祖母沒有教育好兒子,才讓自己母親這麼受苦。
對于這個做法,許多人對此事情褒貶不一。
但是從中國由古至今都講究敬祖的傳統來看,現在所遺留的一些宗廟、祠堂等都是敬重祖先證據。像這樣的傳統早已深入人心。而今吳山公然在墓碑上寫字,實在令不少人憤懑和不解。
真的是冰心造成這樣的後果嘛,盡管是真實存在的,也難以磨滅冰心在人們心中那個堅持抒發内心,清透的形象。
冰心作為一代文學共工作者,她的作品有自己的心理,有自己的特點,并且一直堅持。不然現在我們也見不到,在那個亂世的一個獨一無二述說自己、社會大衆的人。可以說她從來都是跟着心走的。
是以在面對後代的教育問題上,冰心可能做得不一樣,但是不代表她沒有教育過。有那個年代過來的人,知道當時的艱辛和不甘,會讓孩子缺少一定的關愛,但是這也不能成為孩子後來人生變化的禍因。因為不論怎麼說都是愛的展現,隻是表達的方式不同罷了!
冰心被稱為中國詩人、現代作家、兒童文學家等,像有再多這樣的描繪,也得承認她是因父親的緣故,從小就有更好的平台接觸不同教育。
從小開始讀書的冰心,早就已經接觸中國古典文學名著,有了自己的了解,還讀了英國著名作家狄更斯的《塊肉餘生述》批判現實主義作品,并且在青年時期不斷求學,擁有了一個好的文化基礎。後來她還加入“五四”運動,投身學生運動。如此的經曆,是讓冰心迅速成長起來的因素之一。
她緻力于用文學作品來談及社會問題,反映封建家庭對人性的摧殘以及當時軍閥混戰給人們帶來的痛苦。“一片冰心在玉壺”這句詩是其筆名的來由,想必她就是想同這樣一個清透的名字展現自己即将面對的生活。對于這樣一個人,難怪在也能成為民國一代才女。
那既是如此,冰心的墓碑遭受孫子的對待,似乎就上升為對冰心的文學成就的不肯定了。這樣一說當然明白其中利害關系,“枉為人表”實在是太重。
要知道,冰心最為著名的就是對于兒童文學方面的貢獻。她的兒童文學作品,是那樣的淳厚,綿綿情意才能直擊心靈,而幽幽情誼又牽動孩子那顆幼小純潔的心靈。她用文字告訴孩子愛與希望,又以此來啟發少年兒童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冰心表示自己從不以空泛地說教,來教育孩子,而是以一種談心的姿态,述說内心的感受和身邊的所見所聞。是以,這也讓人很難想象,冰心對自己的孩子難道就變得不一樣嘛?答案我們應該心知肚明,她是怎樣的人我們能看到,她是怎樣的母親我們總能感受到。不然也不會有那麼優秀的兩個女兒和一個兒子。
盡管如此,也還是被孫子吳山質疑。這難免有解釋說,可能是冰心對文學工作投入太多,而對家裡有一些偏移。
但其實說起冰心對愛的吐露是有憑證的。那就是她所作的《小桔燈》、《繁星春水》等作品,都是被廣為閱讀的,甚至編入國文教材。這些作品都是冰心真實情感的流露,裡面她贊頌母愛,也包括手足之情,甚至贊頌人類之愛,這樣的大愛。
是以如果說有這樣大愛的人,卻看不見自家的小愛,這樣的人不是沒有,但也還說不到冰心。她以實寫實,以事動人,以情感人的代表。
茅盾在《冰心論》中有寫“一片冰心安在,千秋童稚永存”!可以想象當時冰心先生的文學影響還是非常顯著。
冰心是一個純真的人,喜歡從實踐到現實中去,這其中又帶有自己微妙的氣質。但冰心也遭到過質疑與諷刺,那個年代湧現出很多作家,冰心的作品受讀者喜歡,同行卻是相反的聲音,他們不認可冰心。
她的文字溫柔而輕柔、淡微帶着憂愁,以女子的心态述說那個時代的光與血。也就是因為在那個時代,有人還說她就是個“小姐的代表”,寫來寫去跳不出家庭,冰心一路的辛苦隻有自己知道,她也在那個時代的人中最屬于她自己的。
在鬥士層出的年代,冰心隻能說是一位持燈者,照亮那些可以到達的地方,還有那些光線不能到達的地方。她不會改變對自己如此,對社會如此,對家庭也如此,不然冰心就不是冰心了!
最後綜上談了這麼多,隻是想要大家知道,隻有自己去争取的光與愛,自由與平等,才說得上不錯。
如果要問冰心做錯了什麼,遭遇如此,或許她自己都不知道怎麼才是不錯。畢竟那個時候誰也不是誰的信仰,都是在文字裡尋找光明。而她隻是盡可能地去表達自己,表達我們不願透露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