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蝦養不大原因——腸道上皮細胞微孢子蟲

作者:中國水産門戶網
蝦養不大原因——腸道上皮細胞微孢子蟲

腸道上皮細胞微孢子電鏡

2010年越南報道稱,感染腸道上皮細胞微孢子蟲的斑節對蝦呈現“白便”症狀。

2013年在中國也發現這個疾病。同年,泰國報道腸道上皮細胞微孢子蟲不是南美白對蝦“白便”的原因。

2014年泰國科學家研究發現腸道上皮細胞微孢子蟲是近年來引起南美白對蝦生長緩慢的主要原因之一。

南美白對蝦感染腸道上皮細胞微孢子蟲之後,最明顯的特征就是生長速度會變得緩慢,導緻對蝦個體差異大、參差不齊。但感染了腸道上皮細胞微孢子蟲的蝦,并不會立即死亡,相反觀察蝦體,其腸道也是非常飽滿,食欲正常,一樣能正常吃料,腸、胃充滿着食物,肝胰腺略微萎縮,發軟,但顔色很深。

是以從表面上看起來,蝦并沒有明顯疾病症狀,但就是不長個,偶爾伴随有白便。因為患病對蝦也一直吃飼料,是以養殖戶會把所有的時間和飼料都用于養殖這種患病而根本長不大的對蝦身上,而到頭來往往得不到有效的收獲,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對蝦腸道上皮細胞微孢子蟲可以垂直傳播也可以水準傳播,如從種苗攜帶病原垂直傳播,或者被腸道上皮細胞微孢子蟲污染了養殖池進行水準傳播。

蝦養不大原因——腸道上皮細胞微孢子蟲
蝦養不大原因——腸道上皮細胞微孢子蟲

感染微孢子蟲的對蝦(“棉花蝦”)

蝦養不大原因——腸道上皮細胞微孢子蟲

對蝦微孢子蟲光學顯微鏡高倍鏡下

蝦養不大原因——腸道上皮細胞微孢子蟲

與傳染性皮下及造血器官壞死病毒病的差別

感染傳染性皮下及造血器官壞死病毒的蝦在整個養殖期無法長大,患病蝦表現為額劍和觸角彎曲、變形,甲殼粗糙無光澤或殘缺等病變,在組織學上通常表現為胃表皮、後腸、鰓、條紋肌、神經節、連接配接組織、血細胞、造血器官的發炎性病變,嚴重的表現為壞死。

感染傳染性皮下及造血器官壞死病毒的蝦終生帶毒,可以通過互相感染傳染給其他群體,也可通過受精卵将病毒傳染給下一代,即存在垂直和水準傳播兩種情況。此外,該病毒能夠通過同類殘食的方式在個體間進行傳播。感染傳染性皮下及造血器官壞死病毒的蝦,在養殖水體環境惡化時,可能會伴随着大量死亡。

腸道上皮細胞微孢子蟲病的診斷

南美白對蝦養殖過程中,引起生長緩慢的原因很多,目前,還未發現感染腸道上皮細胞微孢子蟲南美白對蝦差別于其他疾病的特征性症狀,是以,需要對其進行電鏡觀察或實驗室PCR檢測進行确診。

對蝦腸道上皮細胞微孢子蟲病的防控

目前,還沒有發現針對對蝦腸道上皮細胞微孢子蟲治療有效的措施,是以,做好預防工作非常重要。

1、選購大品牌優質蝦苗,經過嚴格檢測,防止苗種攜帶;

2、在發現該病的養殖區域,盡量少換水,如需換水,要經過消毒處理;

3、養殖過程中經常使用藥物調節穩定水質,防水變誘發發病;

4、保健護理好對蝦腸道,增強對蝦免疫力;

5、定期改底,改善池塘底部環境,可能減少孢子蟲的滋生。

轉載自:愛養蝦

投稿

中國水産門戶網,志創漁業資訊第一品牌;營運十餘載,用心感悟行業發展的點滴;水産人,就上中國水産門戶網。

官方微信公衆賬号“bbwfish”現誠征原創文章,歡迎廣大行業人士踴躍投稿,積極爆料。一經采用,必有稿酬!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微信:13707793355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