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又一家國内企業推出外骨骼,康複機器人的春天來了嗎?

雖然國内在外骨骼領域起步落後于以色列、日本等國家,不過這兩年卻呈爆發趨勢,先後有大艾、尖叫科技、傅利葉智能已正式對外釋出産品。而現在,這個名單上将加一個名字,邁步機器人。他們研發的外骨骼産品目前已經完成第三代樣機,11月11号将正式對外釋出。

邁步機器人由新加坡國立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博士及博士後陳功、日本早稻田大學生命理工學(機器人)專業博士葉晶,以及資深機器人創業者胡峰于去年9月所創立。留學期間,陳功研究的方向包括康複外骨骼機器人控制,大腦控制的下肢外骨骼機器人系統,葉晶主要研究開發針對腦中風、肢體運動障礙患者的新型康複機器人,師從日本機器人之父“加藤一郎”的弟子,康複機器人領域著名教授藤江正克。目前,邁步機器人不僅成功拿到聯想創投集團領投的天使投資,其外骨骼産品目前也已經疊代至第三代。

柔性驅動器輸出,人工智能互動

粗略的劃分,外骨骼應用有三大方向,一個是成為身體的附加式“人工器官”,這類外骨骼基于仿生學設計,使得普通人能夠擁有真正的“超級力量”,在運輸行業和軍方應用較成熟,如美國科研機構SRI.International開發的柔軟型機械外骨骼Superflex,國内初創企業鐵甲鋼拳的外骨骼近期也有了很好的進展;一個是個人出行,即偏消費行業,比如出去遠行穿上外骨骼會幫助減少體力的消耗,哈佛大學實驗室正在這個方向進行嘗試;最後是康複行業,幫助病人做步态康複訓練。目前來看,最後一個應用方向是最為成熟的,上述提到的國内初創企業均選擇了這個方向。

邁步機器人同樣選擇了将外骨骼應用在康複領域。該名為BEAR H1的外骨骼根據病人身高,可在1.5至1.9米高之間調節,體重不超過85公斤的病人都可以使用,它本身的重量在20公斤以下。

跟目前現有的外骨骼不同,BEAR H1有六個關節,包括雙側的髋、膝、踝關節,這增加了外骨骼的運動控制難度。陳功在向雷鋒網介紹外骨骼的優勢時表示,傳統工業機械臂采用的都是剛性驅動的方式,但是因為其本身鋼度高,慣性大,做力控制時就會有一定的難度,需要用複雜的算法去保證穩定性,而且這個系統的帶寬也比較小,導緻訓練的速度會比較慢,BEAR H1采用了柔性驅動器作為輸出,這樣在力控制的時候,穩定性和精度會變得非常高,特别适合在人機互動的場景裡面使用。

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顯示,全球每6個人就有1人會在一生中罹患腦卒中,很多人經過治療後,将進入漫長的術後康複階段。我國目前的術後康複訓練器械功能單一,以固定式為主,無法建立訓練參數和康複名額的對應關系。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邁步機器人在BEAR H1上裝了非常多的傳感器,可以實時檢測人體的運動狀态。而且通過一些人工智能的算法,可以預測人體的意圖,比如想走得快一點還是慢一點,包括他想邁左腿還是右腿以及想走想停這些,這些資訊會用于控制外骨骼。

外骨骼市場遇冷?

由于外骨骼價格偏高,目前主要市場還是局限于作為醫療器械被醫院引用,這就需要産品取得相關認證,國外主要有以色列的Rewalk、日本的HAL、美國的Ekso以及Indego獲得美國FDA(食品藥監局)認證,國内目前并未有企業正式獲得FDA認證。

不過,作為領軍企業,上市企業Rewalk和Cyberdyne(生産HAL)從去年10月開始股票持續下跌,其中Rewalk Robotics的估值更是從3年前上市時的2億美金跌至今日的3370.81萬美金。Rewalk Robotics 曾被媒體捧到“下一個特斯拉”的高度,曾被奧巴馬在通路以色列時親自評估,并在 2014 年通過美國 FDA許可,獲批上市。而如今Rewalk Robotics的表現,一度讓外界猜測外骨骼的市場遭遇寒冬期。

對此,邁步機器人CEO陳功則表現地相當樂觀,他向雷鋒網表示,Rewalk Robotics和Cyberdyne的市場表現不好主要還是太貴了,ReWalk 6.0 系統的售價約是 7.7 萬美金,而 Cyberdyne 的産品售價更是高達 20 多萬美金,是以兩家公司都采用了租賃的商業模式,但是租金依然不菲。雖然還未做最終的定價,但陳功表示邁步機器人的外骨骼售價可能會在30到50萬之間,未來如果推出消費者版本希望可以控制在10萬以内。另外,在陳功看來,這些老牌企業這些年其實在技術上并沒有什麼突破,隻是進行了簡單的疊代,是以市場的競争力也在逐漸降低。

當然,讓陳功對康複機器人市場看好最關鍵的還是在于國内政策的支援,不管是國家還是地方政府都給予了大力支援。陳功向雷鋒網表示,其外骨骼即将進入三甲醫院進行一年的臨床測試,目前院方對于其外骨骼的接受度非常高,已經有多家醫院有意向與其合作。

去年3月,國家衛計委聯合5部門印發《關于新增部分醫療康複項目納入基本醫療保障支付範圍的通知》,在原已納入支付範圍的9項醫療康複項目基礎上,将“康複綜合評定”等20項新增康複項目納入醫保支付範圍。

據前瞻産業研究院釋出的《中國康複醫療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顯示, 2016年中國康複醫療市場規模約270億元。随着我國未來将繼續加大對醫療服務的改革、三級康複醫療體系的完善以及與康複醫療相關的醫保政策進一步落實, 2020年中國的康複醫療市場規模或突破700億元,年複合增速不低于20%。

另外,根據第三方咨詢機構GrandViewResearch的預測顯示,未來5年廣義康複機器人的年複合增長率約為37%,其中康複機器人年複合增長率為21%,外骨骼機器人年複合增長率為47%,遠高于其他類别的醫療機器人的平均增速。

從去年年底,雷鋒網(公衆号:雷鋒網)二度拜訪過邁步機器人的辦公室,見證了其從幾人成長為近30人團隊,也見證了其外骨骼一步步完善。兩次的聊天過程中,陳功都保持很平靜的心态,無論是對于市場還是對于融資,在他看來做好産品才是最重要的,目前産品還需要很多問題需要解決,一個月後機器人将正式對外釋出。

“我們有太多事兒要做了”陳功笑着說。除了要解決産品的問題,他們還需要忙辦公室的事情。

本文作者:金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