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在機器人如何陪伴老年人這點上,這家以色列團隊的産品有點意思

關于目前機器人的發展,除了中美兩地的市場之外,以色列的科技企業也是十分值得關注的,他們的産品通常都是腦洞清奇、角度刁鑽,總能給人一些意想不到的驚喜。

以上是很久之前以為媒體同仁在與雷鋒網(公衆号:雷鋒網)閑聊時所言。

目前來看,人類對于機器人的期望,大概可以分為兩類:

第一、幹活,把人們從繁重且重複的勞動中解放出來。

第二、成為人們的夥伴。

随着技術的發展和機器人風口漸起,很多廠商都開始研究着如何讓機器人發揮作用,主要的着力點也就是這兩種。前者已經有了不少的應用,單單在服務機器人分類中,類似掃地機器人等市場已經慢慢成熟了起來。而後者目前還在摸索中。

對于陪伴類機器人這塊,據雷鋒網的觀察,多數廠商都瞄準了兒童陪伴這個領域,而對于成人的産品并不是特别多,一方面目前技術解決兒童需求比較容易,另一方面,成人對于機器人的陪伴需求似乎并不是特别強烈,而在有需求的人群中,老年人絕對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群體。但是在網上搜尋「老年陪伴機器人」能搜到的産品相對于兒童陪伴之類并不是很多,而雷鋒網今天要說的這以色列公司Intuition Robotics 卻瞄準了這個方向,推出了一款老年陪伴機器人Elli Q。

Elli Q機器人

此前,雷鋒網文章援引英國一家慈善組織的資料顯示:

75 歲以上老人中有一半都處在獨居狀态,而這些老年人中有超過 100 萬都在孤獨中度日。 更可怕的是,每天有超過 36% 的老人都無法與他人交流,有 11% 的老人則表示,他們每個月中可能有 5 天以上都見不到任何人。

由此看來,老年人的陪伴在市場上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剛需。Elli Q機器人就是專為老人設計的一款陪伴機器人,主打老人的情感與生活陪伴,此前包括雷鋒網在内,也有一些媒體對這款機器人進行了報道,根據此前的介紹:

這款機器人可利用人工智能技術了解家中老人的偏好,并幫助那些對新技術不敏感的老人玩轉社交網絡、視訊聊天。如果有需要,還能教他們學會玩簡單的網絡遊戲。

雷鋒網找到了Intuition Robotics的CEO Dor Skuler,跟他們更細緻的了解了一下這款機器人。

從外觀上來看,Elli Q的造型與市場上常見的陪伴機器人還是有些差別的, 這款機器人被設計成了機器人+可分離的平闆電腦的樣式,Dor Skuler表示:如此設計的主要原因是考慮到作為一個陪伴機器人,它應當有更自然的溝通能力和表達情感的方式。而通過可分離的機器人本體和平闆電腦螢幕,能夠提供更多功能和更豐富的互動方式。簡而言之,螢幕為老年人提供一些必要的資訊文字、圖像等,而機器人本體通過LED漫射光進行細膩的情感表達,機器人的頭部可以友好而親切的做出各種拟人化的動作。

另外,Dor Skuler還表達了這個設計的另外一個考量:

我們發現老年人在接觸到新技術時會很猶豫,在與人形機器人互動式更為謹慎,是以我們沒有像其他人形機器人那樣給Elli Q設計一張經典人臉,已讓老年人可以更舒服的與之互動。

近兩年,随着Echo的火熱,加上廠家需要讓陪伴類機器人能夠發揮更大的用處,紛紛給機器人賦予了更多的家居關聯的功能,甚至直接轉型做了智能音箱類的産品,而Elli Q對此有着自己的思路,Dor Skuler表示,Elli Q主要不同于其他智能音箱的優勢在于它是主動互動的,這款機器人可以學習使用者的行為偏好,基于使用者個性和特定目标與使用者交流并提供建議。這使得Elli Q能夠與她的使用者建立更強和更舒服的連接配接,她同時以很自然的互動方式來達到這個目标。

在語音等互動技術上,Dor Skuler向雷鋒網介紹,Elli Q也有用到像google之類的第三方廠商提供的語音、語義識别等技術,但ElliQ背後的核心技術在于讓機器人了解在她所在空間正在發生着什麼,如何在這樣的時空環境下自主的應對,以一種自然的方式與使用者互動。

舉例來說,Elli Q可以決定現在是否是合适的時機去喚醒和建議使用者進行某項活動,比如聽音樂或看視訊(在攝像頭識别出老年人使用者情緒低沉時,可以建議她看孫子/孫女的視訊,照片,與子女打視訊電話,聽聽音樂或看看戲劇)。Elli Q也會知道該如何基于使用者的過往選擇如何更加個性化的提出建議以使得建議有更大的可能性被采納。最後,用機器人本體的動作、聲音、燈光、螢幕顯示等多個次元,以類似人類肢體語言的方式讓互動顯得非常自然。

Dor Skuler表示Intuition Robotics未來計劃在美國加州開始第一批使用者測試,包括多家合作的養老院和已向公司提出試用申請的種子使用者。未來會支援更多的語言,攝像頭背後的計算機視覺技術将能識别更多的使用者行為,內建更多的傳感器以更好的感覺使用者所處的環境,機器學習能力的提升和資料的積累将能夠為使用者提供更個性化和精準的建議,達到更理想的互動效果。

不過,目前ElliQ目前隻能在英語環境下工作,Intuition Robotics也充分意識到中國市場的巨大機會,接下來在中國可能會有一些計劃,但是詳細的資訊不目前還不友善透露。

從投資角度看陪伴機器人市場

目前,Intuition Robotics已經得到了中國投資公司耀途資本的投資,雷鋒網也借此機會采訪了耀途資本創始合夥人陽光,聊了一下他對投資Elli Q以及陪伴機器人市場的一些看法。

楊光表示,之是以選擇Elli Q,首先是因為他們很看好針對獨居老年人的陪伴機器人的這個市場。

首先目前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劇,尤其是中國,獨居老人的群體非常龐大,但現代通訊、網際網路技術以及人工智能技術的發達并未讓這些老年人受益,陪伴機器人可以幫助這些老年人更好的與家人保持聯系,降低孤獨感,擷取更多的資訊和休閑娛樂; 其次我們很看好Intuition Robotics的團隊,創始人Dor做過兩家公司Zing Interactive Media和Safend都被成功收購,之後Dor在阿爾卡特朗訊擔任進階副總裁,并和另外兩位聯合創始人Itai和Roy在阿爾卡特朗訊内部共同打造了全球首個網絡功能虛拟化(NFV)平台Cloudband,是一個既有科技巨頭的管理經驗和創業經驗的成熟團隊; 第三是因為團隊在産品和技術上有核心的技術創新,特别是基于人工智能的認知計算,不同于大部分被動互動的陪伴機器人,可以提供積極主動的智能互動功能。

據楊光介紹,這次和耀途資本一起投資Intuition Robotics的還包括豐田的人工智能基金Toyota Research Institute,掃地機器人領軍iRobot和彭博社的人工智能基金。

談起陪伴機器人這兩年市場的潮起潮落,楊光表示,陪伴機器人的技術門檻比大家想象的高,軟硬體能力都需要很強,這樣的團隊本來就不多。使用者買了價格較高的陪伴機器人,對産品很有很高的期待,認為陪伴機器人已經可以無縫的與使用者交流,但這在目前是不現實的,技術成熟度離達到使用者真正滿意還有很遠的距離。就像人工智能本身的發展也經曆過幾次寒冬,陪伴機器人在很多2C的應用上還不是很成熟,未來能跑出來的一定是針對特定人群,滿足使用者剛需的陪伴機器人。

而對于接下來陪伴機器人發展趨勢,楊光的看法還是十分樂觀的:

現在市場上大部分陪伴機器人都是被動式的,非剛性需求,這樣使用者的新鮮度一過,産品就失去了粘性,沒有頻繁的互動,個性化和資料積累也無從談起,是以我覺得未來的發展方向一定是往主動型陪伴機器人發展,能夠基于使用者行為主動發起互動并給與建議,建立與使用者的強連接配接,才能稱得上真正意義上的陪伴機器人。相信随着NLP,NLU,認知計算等能力的進一步提升,在針對某些特定使用者群體如老年人的陪伴機器人,兒童的STEAM教育機器人領域,一定會有讓使用者滿意的陪伴機器人出現。

在人類社會中,有一些人群總是被人們所忽視的,他們也有一些特定的需求,當人們很難用人力去解決這些需求的時候,為特定的使用者群體創造一個能夠供給他們特定需求的機器人,是機器人行業發展應該去追求的趨勢,不論産品,單說方向上,Intuition Robotics無疑是值得肯定的。

本文作者:趙青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