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蓋茨為什麼會要求對機器人收稅?

随着機器人越來越多的進入我們的生活,相關人工智能的倫理和法規問題也正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和讨論。機器人是否會對人類形成威脅是其中最熱門的議題,但因為這種潛在的威脅所需的技術門檻還非常高,暫時不會形成法規來應對此問題。

但機器人作為高度自動化的生産工具,已經逐漸的進入到了很多行業,特别是容易被機器所替代的簡單勞動力的制造行業,物流等行業。譬如,每天乘坐的汽車一定經曆了機器人的流水線作業,送到手裡的快遞也許經曆了機器人的運送和分揀,等等。

   京東機器人物流倉庫

那麼當機器人開始像人類工作一樣創造價值,并且開始越來越多開始取代人類,那麼是否也需要向機器人收稅呢?

機器人是否需要征稅的幾種不同聲音

去年,歐洲議會對一個包括向機器人征稅的的機器人法案做表決,法案建議當機器人開始大範圍代替人工時,就應該對采用機器人進行生産的這些公司進行額外的機器人稅,以此來對因機器人的采用而失業的勞工進行教育訓練教育和生活補貼,最終這個議案以反對對支援約4:1的比例未得到通過。

2017年法國總統的左翼社會黨候選人伯努瓦·阿蒙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希望對由機器人創造産品的收取增值稅,收取的比例以産生的增值稅所需雇傭人工時所需要繳納的人員相應工資,稅收和福利為一個參考,以此來保證社會全員所能獲得的最低生活保證(雷鋒網(公衆号:雷鋒網)按:南韓已經成為首個對機器人征稅的國家)。

在這些主張對機器人收稅的意見中,最有影響的就是比爾蓋茨在接受一個采訪視訊中所表達的意見,“在工廠中創造5萬美元的價值,人類會為這個價值繳稅;如果機器人來做同樣的事情,我們應該對機器人征收同等水準的稅”。他認為如果機器人替代了原來的勞工,那麼這些勞工必然會離開現有的工作崗位,如果沒有從機器人收的稅來給這些勞工做新的工作教育訓練,或者基本的生活保證,那麼這些錢可以從哪裡得到呢?

對立的,反對機器人收稅的意見,也顯得言之确鑿,大體認為過早過多的征稅會延緩自動化生産的發展效率,特别在機器人自動化生産目前還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更應該給予大力的支援,而不是急于薅羊毛。他們認為,畢竟自動化的機器人生産代表了更先進的生産方式,短期的人員失業雖然會造成一定的社會壓力,但當先進的科技生産成為一種不可阻擋的趨勢提高整個社會的生産價值的時候,必将給整體人類帶來大的福祉,并且新的工作崗位會随之誕生。持這些反對機器人征稅的人群大多來自于工商産業界和大多數的科技人群,

從兩種截然不同觀點的激烈碰撞,且越發迫切,表現出對機器人是否征稅的讨論,是比機器人是否會成為對人類威脅似乎更近的話題。

先來看一看,稅收的目的是什麼?為什麼需要收稅?除了我們每月領工資時需繳納的個人所得稅,其實每天我們在消費的時候也都間接的在納稅。但對稅收的目的和作用,可能少有思考。

關于這個話題,有很多深入和專業的研究,在此不展開讨論,但簡單的來說,稅收由政府來收取,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一方面稅收是作為社會發展所需要的經費來源,一方面當希望促進或抑制發展時,也可以通過減少或提高稅率手段來做靈活的調節。

支援向機器人征稅的意見主要認為機器和人在創造價值上是同等地位,且在很多地方還更加具有競争力,對機器人收的稅可以作為福利金,用以輔助那些失業人群獲得更多的教育或者生活保障。

而反對向機器人征稅的人認為人工智能還在初級階段,過早的稅收會為發展帶來壓力,不利于新技術的普及和快速進步。

在目前機器人還遠遠未能達到人類的自主感覺認知思考情感的階段,無需過度的将機器人中的“人”過度解讀,更多的隻是客觀的注重她的“機器”屬性,從機器的科技型颠覆來評估對人類社會的影響。以此來減少對人和物判斷上的情感影響,更多的關注新技術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初看起來,人工智能,機器人,在創造價值的時候,和任何其他技術在創造價值的時候沒有任何差别。

就像一台車,開始是牛在拉車,然後換成了蒸汽機車,接着換成了燃油車,現在換成了電力車,最後又會成為人工智能機器人自動駕駛車。在征稅的本質上,并不會産生任何的差別,不會因為采用了什麼技術,而産生是否需要征稅的讨論,而隻存在是否會需要通過稅率的調節,來促進或者削弱這種技術的競争力和生命力。

另外,為了突出某種對立,很多媒體将對機器人減稅力度的減少,簡單的解讀為對機器人在征稅,從此就開始大量的批判。客觀的說,減稅力度的減少隻能說随着技術和行業更成熟,對這個産業的扶植力度在變小,就像對目前電動車的補貼在減少,不能說對新能源電池車在考慮征稅,也不是什麼天翻地覆的改變。因為本身,無論汽車采用什麼技術,汽車都是會被征稅的,也即無論用什麼技術生産産品,産品總是會被征稅的。無需因為新技術的應用,做過多的解讀和恐慌。更不必因為幻想出來的“傷害”而過早的尋求道義上的支援。

确實,機器人在生産制造中會創造更大的産值和利潤,就像高科技公司比很多傳統技術公司生産效率更高一樣,需要在萌芽和成長階段更多的扶持和政策的傾斜,但是,對于扶持力度的多少,可以也應該産生不同階段的不同政策。

此次人工智能的機器人的技術革命的力度,不同于以往的技術革命。以往的技術革命都隻是部分的産生了替代了人力的作用,更多的是替代了人的體力。而此次的人工智能革命,則在從腦力上尋求替代人力,可以說此次技術革命的影響力超越了此前所有的影響,所給傳統人力工作帶來的“破壞力”也是前所未有的。人工智能可能會更容易的将生産優勢和财富集中在寡頭手中,進而産生大量傳統的工作的消失,而新的工作崗位的産生數量和速度缺遠遠的落後于崗位消失的速度,這是之前的技術革命從未出現的現象。是以如果僅僅樂觀的認為新的工作會替代消失的工作,可能僅僅隻是一種忽視了此次人工智能技術革命力度的陳舊想法。

如果把比爾蓋茨的整段視訊看完,會發現比爾蓋茨并非是想通過收稅來延緩機器人的發展,反倒他是擔心大衆對機器人的發展所帶來的大批失業會持反對意見,進而持久性的延誤人工智能的發展。于是,就想通過收稅來進行失業人群再就業教育訓練和生活補貼的方式,來合理和持續的給人工智能提供一個良性的發展。

技術的發展是一種不可逆轉的趨勢,會整體上給人類帶來福祉,但并非能同時給每個人帶來同樣的生活改善,就像此次十九大也提出了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是新的主要沖突形成的原因之一。對各層次的人群關注,而不僅僅是中高技能人群的關注,努力做到科技革命帶給更多人的普惠利益,是需要付出極大耐心和的心血的工作。

本文作者:大胡子uncle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