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手工餅幹小白到達人,你隻差了這篇烘焙界失傳多年的餅幹秘籍

從手工餅幹小白到達人,你隻差了這篇烘焙界失傳多年的餅幹秘籍

在英文單詞中,biscuit、cookie、cracker都有餅幹的意思,但實際上這三個詞所表示的含義是不一樣的。biscuit泛指各種類型的餅幹;而cookie指的是小甜餅,典型的代表就是黃油曲奇;cracker指的是非常薄脆的餅幹,比如常見的蘇打餅幹。在漢語中,我們可以從更廣的範圍來定義餅幹,就是指主要原料為面粉、油脂、糖(或鹽)和少量液體,混合均勻後制成扁平的形狀烘烤而成,并且口感酥脆的食品。

雖然餅幹一詞是泊來品,但是我們中國早在唐朝時就出現類似餅幹的面點,你們猜是什麼呢?聰明的朋友可能想到了,對就是桃酥。它的制作原料和流程與我們現在制作曲奇餅幹很相似,是以它應該是我國比較早的時期出現的餅幹。

如今餅幹已經成為我們食用最頻繁的面食之一了,盡管它的缺點是高油糖,而且相比于蛋糕它的口感偏硬,相比于面包它的熱量又太高,似乎并沒有什麼特别突出的地方。餅幹能成為主流食品的原因在于它制作簡單、儲存時間長、友善攜帶等,是以非常适合做為簡易早餐、下午茶或者是備用的幹糧。

餅幹按照口感可以分為韌性餅幹和酥性餅幹,按照口味可以分為甜味餅幹和鹹味餅幹,還有其它一些特定種類比如威化餅幹、發酵餅幹、蘇打餅幹等等。本篇文章主要介紹的是可以家庭手工制作的餅幹,那些工廠生産的餅幹不在讨論範圍内。下面我将分别從餅幹的外形口感、原料、制作流程幾個方面來講解。

說餅幹是造型最為豐富的食品一點都不過分,比如我們小時候吃的字母餅,一包裡面可能就有26種形狀(一不小心抖了個機靈)。市面上各種動物與卡通造型的餅幹模具,還有通過不同的裱花嘴擠出的形狀,或者直接徒手塑形,都能讓它的外形變得豐富多彩起來。無論餅幹的外形怎麼變化,都擺脫不了扁平的形狀,因為這樣才能增加餅幹的受熱面積,揮發更多的水分,将餅幹烤得更加酥脆,也更有利于儲存。

在不添加其它有色原料的情況下,餅幹通常是焦黃色的。它的顔色深度取決于加入的糖、雞蛋與乳制品,這幾種物質能增強美拉德反應使餅幹顔色變深。有些餅幹還需要在表面刷一層蛋液,這樣烘烤出來的成品會擁有更加迷人的色澤。

無添加餅幹的香味主要來源于油脂、雞蛋、奶粉這些帶有強烈氣味的原料,以及美拉德反應産生的香氣。我不建議在手工餅幹中添加人工香精,因為那些味道如同劣質香水一般,雖然強烈但是讓人感到廉價,而食材本身的味道如同鮮花散發出的自然香味,平淡卻讓人很舒适。

餅幹最終的口感取決于你要制作的餅幹類型,蘇打餅幹和薄餅無疑是硬脆類餅幹的代表,而酥餅和軟曲奇的口感則非常酥軟。餅幹的酥脆性與原料比例有很大關系,我會在原料一節中具體講到。

從手工餅幹小白到達人,你隻差了這篇烘焙界失傳多年的餅幹秘籍

酥軟的曲奇小花

粉類

面粉是餅幹的主要成分,在所有原料中占有的比例最高。我們可以單獨使用低筋面粉,也可以使用玉米澱粉、高筋面粉、全麥面粉與低筋面粉混合。這些面粉的筋度和吸水率各不相同,由高到低順序為高筋面粉、全麥面粉、玉米澱粉。不同的面粉對面團和餅幹成品都有一定的影響,使用筋度和吸水率高的面粉會使面團變得更硬,而餅幹成品的口感也較為硬實,反之亦然,是以我們要控制好各種面粉之間的比例。

為了做出品質更好的餅幹,我們通常還會加入堅果粉,其中扁桃仁粉最為常用。由于堅果粉的油脂含量非常高(通常超過50%),吸水率較低,是以加入了堅果粉的面團會偏硬,而餅幹成品則更加酥脆且擁有堅果的芳香味道。

如果我們要為餅幹着色,最好的方法就是用一定比例的植物果蔬粉等量替換部分面粉。比如加入抹茶粉、菠菜粉能使餅幹呈綠色,加入可可粉、咖啡粉能使餅幹呈深棕色,加入草莓粉、紅曲粉的餅幹呈紅色等等。有些果蔬粉不僅能讓餅幹增色,還能讓它擁有濃郁的香味。

從手工餅幹小白到達人,你隻差了這篇烘焙界失傳多年的餅幹秘籍

三種顔色的雲頂曲奇

油脂

制作餅幹使用的油脂可以分為固态和液态兩種,常見的固态油有黃油、豬油、起酥油等,液态油有玉米油、色拉油、椰子油、橄榄油等。

酥脆性最好的油脂當屬起酥油,人類發明這種油脂的目的就是為了讓甜點更加酥脆,而且制造成本非常低。但是此類油脂含有較多的反式脂肪酸,不利于人體健康,是以手工餅幹一般不采用。豬油是天然油脂中酥脆性效果最好的,在西式餅幹中很少采用,但在我國桃酥和酥皮點心都會用到。黃油的起酥性僅次于豬油,而且沒有豬油那種特殊的氣味,是以是制作餅幹最為常用的油脂。液體油的酥脆性較差,但有時候能滿足某些特殊人群的需要,它也能提供香味與潤澤的口感。

油脂的含量對餅幹成品的酥性影響較大,添加油脂的烘焙百分比通常從50%到100%。如果是制作較酥的餅幹如雲頂曲奇,加入的黃油烘焙百分比高達80%以上,這樣制作出來的曲奇非常酥軟。而一般的模具餅幹油脂烘焙百分比在50%左右就可以了,太高反而使面團變軟,不利于整形。冷藏面團餅幹如蔓越莓曲奇,油脂烘焙百分比在60%到70%之間,這種餅幹的口感是酥中帶脆的。

如果使用液态油代替固态油制作餅幹,那麼液态油的使用量應該比固态油降低10%-20%,否則會導緻面團偏軟不易成團。

市面上能當烘焙原料的糖類很多,比如白砂糖、細砂糖、糖粉、綿白糖、紅糖、二号砂糖、三溫糖、和三盆糖、麥芽糖、蜂蜜等。其中糖粉的顆粒最細,紅糖的香味非常濃烈,麥芽糖和蜂蜜是液體糖漿,綿白糖的吸濕性很強。隻有充分了解這些糖的特點才能讓我們調整出合适的添加比例。制作餅幹使用頻率最高的應該是糖粉,原因在于餅幹面團的含水量極低,使用顆粒較細的糖粉更容易分散到面團中。如果你使用含水量高的糖做餅幹,那麼要相應減少面團液體的添加量,這樣才能避免面團過于濕軟。

糖的含量決定了餅幹的脆性,也就是說糖的含量越高,制作出來的成品越脆。它的原理在于,糖烘烤時會融化,而當餅幹冷卻時糖會再次結晶變硬。如果加入的是液體糖漿,由于這類糖的吸濕能力極強,冷卻後也不會結晶,制作出來的餅幹會吸收空氣中的水分,使餅幹偏軟。

是以,我們要根據最終成品的要求來改變糖的種類和比例,當然也要注意控制餅幹的甜度。糖的烘焙百分比參考值為30%-50%,太少或太多都會影響到餅幹的品質。順便說一句,我們在加入糖的同時通常會加入少許鹽,鹽的作用是強化甜味和為餅幹提香。

液體

制作餅幹可以選擇的液體有雞蛋、牛奶、淡奶油、酸奶等。别看液體的添加量很少,它在面團中能起到三個很關鍵的作用。

一是蛋黃、淡奶油、牛奶這類液體是乳化效果非常好的天然乳化劑,能讓油脂更均勻地分散在面團中。

二是加入液體能使面粉形成面筋,雖然我們制作餅幹不希望形成太多的面筋,但是也不能沒有面筋,否則這樣的面團太松散不利于整形,烘烤出來的餅幹成品也會失去韌性。

三是液體能讓面粉中的澱粉吸水糊化。面團中沒有水分澱粉就不能糊化,而沒有糊化的澱粉吃起來跟木屑差不多,是以适當的液體能讓餅幹擁有優質的口感。

不同的液體需要加入面團的烘焙百分比也不相同,通常在10%到30%之間。液體比例太高會使面團變濕軟,餅幹成品不易烤幹。比例太低則使面團幹硬,而餅幹成品較為松散。

其它原料

除了以上四大原料之外,我們還可以往餅幹面團中添加一些幹果、堅果、巧克力豆之類的輔助材料,這樣能使得我們的餅幹口味更加有層次,外觀也更加誘人,不過在加入這些原料之前一定要考慮清楚是否跟其它原料的味道相協調。

從手工餅幹小白到達人,你隻差了這篇烘焙界失傳多年的餅幹秘籍

蔓越莓餅幹

在需要制作面團擴充程度很高的餅幹時,如軟曲奇、桃酥等,我們會加入适量的泡打粉。它的作用很簡單,就是讓面團烘烤時膨脹開來,餅幹成品的體積增大,餅幹也變得更加酥松。

餅幹雖然制作簡單,但是依舊有很新手朋友做不好,最大的原因在于沒有熟練掌握餅幹的制作流程。一般而言手工餅幹的制作流程包括油糖打發、加入液體、加入粉類、成形、烘烤、儲存這6個步驟。如果使用的是液态油,那麼将打發改成混合均勻即可。

油糖打發

油糖打發環節對于餅幹的品質至關重要,打發最主要的目的在于使固态油脂中充滿空氣,這樣能使面團的内部結構松散,制作出來的餅幹口感酥松,另外打發還能讓糖與油脂充分混合均勻。

打發前要将油脂适當進行軟化(這裡指黃油),通常是手指能輕松按壓進去即可。打發時還要注意環境溫度,20到25攝氏度是最适宜的溫度。當環境溫度偏高時要盡快操作,不然黃油完全融化後就不能起到應有的打發作用了(可以參考我寫的黃油打發教程烘焙基礎之打發黃油)。

固體顆粒狀的細砂糖或者糖粉要比液體糖漿更适合打發,如果加入的糖有很多結塊,要先将結塊打散,否則不容易将糖均勻混合到黃油中。

從手工餅幹小白到達人,你隻差了這篇烘焙界失傳多年的餅幹秘籍

黃油打發到位的狀态

加入液體

加入液體的目的前面已經說了,這裡主要講加入液體的方式。

首先加入的液體要先回溫。通常我們打發的是黃油或者豬油,這兩種油脂溫度越低硬度就越大,是以我們才會在打發前先将它軟化。當加入的是寒冷的液體時,就會讓油脂溫度降低而變硬起來,這樣混合液體時就容易造成油水分離。

其次要分多次加入,每次都要充分混合均勻。在油脂中加入液體就會形成油中水滴型乳化液,是以油是連續相,而水是分散相。分多次将分散相加入到連續相中,在不斷攪打與乳化劑的幫助下,更有利于形成細膩的乳化液狀态,而不會油水分散開來。

加入粉類

對于不同的餅幹,加入粉類時采用的攪拌方式略有不同。如果制作的是裱花類曲奇,我們希望它的擴充程度小,也就是保持花紋清晰可見,那麼就需要将面團的質地變得更加細膩。在混合面粉時就要充分攪拌,而不用擔心面團起筋。如果制作的是桃酥,就應該小心地攪拌均勻,不要過度攪拌。一方面是為了減少面團出筋,另一方面是防止将面團中的空氣擠壓出去,使面團變得緊實,這樣在烘烤時面團就不能很好地擴充開來。

如果需要加入堅果、幹果等輔料,可以在加入粉類後加入。先将這些原料适當地切碎,以便更好地混合面團,當面團攪拌至幹粉快消失時就可以加入這些輔料繼續攪拌均勻了。

成形

将面團攪拌好之後就可以進行整形了,餅幹的整形可以分為模具按壓、冷藏切片、裱花、徒手整形這四種方法。

模具按壓就是将面團擀壓成一大塊薄片,如果面團太軟可以先冷藏讓它變硬。然後利用各種形狀的模具按壓出餅幹面團,按壓完後剩下的邊腳料還可以揉成團再次利用。

冷藏切片就是将面團混合好之後,放入長條型的餅幹模具中,裝入冰箱冷藏至面團變硬,然後取出用刀切成薄片進行烘烤。切片時要注意每片餅幹的薄厚要一緻,這樣才能確定餅幹烘烤時上色的程度一緻。

裱花餅幹的面團通常要軟一點,不然裝入裱花袋後不好擠出來。要想做出好看的裱花餅幹,需要我們進行多次練習,掌握好擠壓面團的力度和節奏。

從手工餅幹小白到達人,你隻差了這篇烘焙界失傳多年的餅幹秘籍

裱花成形的黃油曲奇

通過徒手整形的餅幹有很多種,如瑪格利特、桃酥、軟曲奇等。将面團攪拌好後,切分成适當的份量,采用搓圓、按扁或者是捏成各種造型都可以。

從手工餅幹小白到達人,你隻差了這篇烘焙界失傳多年的餅幹秘籍

徒手搓圓的核桃酥面團

餅幹成品最終的形狀不僅取決于整形方法,還取決于餅幹面團的擴充程度,也就是餅幹面團進入烤箱後形狀的變化。我們有時候想讓餅幹在烘烤時保持花紋形狀,有時候則需要讓它膨脹開來。要保持餅幹烘烤前後的形狀不變,就應該降低餅幹的擴充程度,而要讓它膨脹變大就增加它的擴充程度,有以下幾個因素影響餅幹面團的擴充程度:

1.面粉筋度越低,餅幹面團擴充程度越高;

2.油脂打發程度越高,餅幹面團擴充程度越高;

3.砂糖越粗,餅幹面團擴充程度越高;

4.液體含量越多,餅幹面團擴充程度越高;

5.膨脹劑添加量越多,餅幹面團擴充程度越高;

6.面團攪拌程度越高,餅幹面團擴充程度越低;

7.烘烤溫度越低,餅幹面團擴充程度越高。

其中很多原理都是淺顯易懂的,這裡不再贅叙。盡管我們有多種方法可以改變餅幹的擴充程度,但有時不能一味地追求外觀,而過度地采用某種方法改變餅幹的擴充程度,因為這些方法往往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副作用。比如原料全部使用高筋面粉,這樣确實能增加面團筋度而降低擴充程度,但是會導緻餅幹口感偏硬。在我個人看來,餅幹要保持适度的酥性和脆性才是完美的口感,是以在調整餅幹配方時要從整體考慮問題。

烘烤

烘烤餅幹需要提前充分預熱烤箱,可以将烘烤溫度設定在140度至180度之間。具體溫度時間要根據餅幹的類型和大小靈活調整,一般不超過30分鐘。通常下火溫度要比上火低10度,因為下火加熱的是烤盤,上火加熱的是空氣,金屬烤盤的導熱效率比空氣更高,這樣才能避免餅幹頂部還沒有上色,底部已經烤焦的情況。

食譜作者給出的參考溫度是烤箱内部的實際溫度,但是每個人的烤箱都會存在溫差,有的烤箱實際溫度比顯示溫度高10度或者低30度都是有可能的。是以我建議先使用烤箱溫度計測量你的烤箱溫差,然後再适當地調整溫度進行烘烤。

在制作需要保持花紋的曲奇時,我們一般采用先高溫定型,後低溫烤熟的政策;而如果餅幹的體積較大,則需要采用低溫長時間的烘烤方式。當然具體情況還得看食譜的要求,這裡不再多說。

從手工餅幹小白到達人,你隻差了這篇烘焙界失傳多年的餅幹秘籍

烤箱溫度

儲存

沒有添加防腐劑的餅幹在密封情況下也能儲存10天以上。它之是以比其它甜點儲存時間更長,主要得益于餅幹的水分含量極少,而且油糖比例較高。幹燥的環境能阻止細菌的生長繁殖,而油脂能隔絕餅幹中少有的水分與細菌接觸,高糖使得餅幹内的環境滲透壓非常高,抑制細菌的活動。

烘烤好的餅幹要徹底冷卻,等水汽完全散發後才能将餅幹進行密封儲存,可以儲存半個月以上。建議不要将餅幹做得太過酥松,不然包裝運輸時容易散開影響品質。

從手工餅幹小白到達人,你隻差了這篇烘焙界失傳多年的餅幹秘籍

酥到掉渣的曲奇

判斷一款餅幹的品質首先要看烘烤是否到位,如果餅幹沒有烤熟或者烤焦了,那很難說這款餅幹制作成功了,是以掌握合适的烘烤溫度和時間很關鍵。

其次是餅幹的口感。不同種類的餅幹要求的酥脆程度是不一樣的,使用的原料比例也不相同。比如蔓越莓曲奇的口感偏脆一點更好吃,而曲奇小花是非常酥的餅幹。無論哪種餅幹成品,都不應該擁有太硬或者太濕的口感。

最後,餅幹外形是否達到要求的标準。如果制作的是裱花餅幹,那麼要看花紋是否消失;如果是桃酥,則要看有沒有擴充成扁平的形狀。

從手工餅幹小白到達人,你隻差了這篇烘焙界失傳多年的餅幹秘籍

酥脆的核桃酥

一、餅幹容易烤焦

原因分析:1.烤箱溫度不準;2.餅幹面團的大小薄厚不一

解決方法:1.測量烤箱溫差,調整出合适的烤箱溫度和時間;2.無論是切片餅幹還是裱花餅幹,要盡量使每個餅幹面團的大小和薄厚一緻

二、餅幹面團不成團或者太濕黏

原因分析:原料比例不對

解決方法:調整面團中的油脂和液體的比例。如果面團沒有粘性不成團,則減少油脂增加液體;如果面團太濕黏,則減少液體增加粉類

三、烘烤餅幹時大量出油

原因分析:1.黃油軟化過度;2.面團油水分離

解決方法:1.注意黃油的軟化溫度與時間,不能讓黃油完全融化;2.加入液體時要回溫與分次加入,并且充分攪拌均勻

四、餅幹口感偏硬

原因分析:1.面團中油脂含量較低;2.糖的比例太高

解決方法:1.增加面團的油脂含量;2.減少糖的比例

五、餅幹成品太酥不成形

原因分析:面團的液體含量太少,沒有形成面筋,澱粉也沒有糊化

解決方法:增加面團液體的含量

制作餅幹雖然簡單,但是如果隻是按照食譜來做,而不去思考背後的原料比例以及制作原理,那麼我們永遠隻能是依葫蘆畫瓢,而沒有研發創新的能力。當你真正了解制作餅幹背後的一些原理,那麼你完全可以大膽地去嘗試不同的原料組合,研發出屬于自己口味的餅幹。烘焙行業發展到今天,之是以擁有品類衆多的甜點,與一代又一代的烘焙師們不斷創新息息相關。即使是烘焙業餘愛好者,我們一樣可以熱愛它、鑽研它,讓我們的作品更上一層樓。

最後,為了寫出詳細的教程我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我想麻煩你幫我一個小忙,為我點贊、轉發和關注我,非常感謝你的支援,我将會繼續寫出更好的教程作為回報。

我是麥田初語,專注烘焙教學與美食分享,讓你在面粉雞蛋的世界中找回自己,快來關注我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