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作者:十日十月Freddie

望月懷遠

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寝夢佳期。

“海上生明月”,就是一輪明月從海上升起,多自然啊,仿佛脫口而出,沒有任何修飾。但是,那茫茫無際的大海,高懸海上的明月,還有灑遍海天的清輝,已經像畫兒一樣呈現在我們面前,而且這畫面不是靜态的,而是動态的,我們甚至可以感覺到冰輪湧出、海浪翻滾、清輝閃耀的力量,這是一幅多麼雄渾壯闊的畫卷啊。是以這句詩曆代評價很高,人們常常把它和謝靈運的“明月照積雪”以及謝朓的“大江流日夜”相提并論,把這幾句詩放在一起想象一下,确實都是那麼自然渾融,而又氣象高華。

“天涯共此時”,就是由景及人,開始“懷遠”了。面對茫茫大海,皎皎冰輪,詩人的心胸一下子開闊,思緒也一下子就飛遠了。飛到哪裡了呢?飛到眼睛看不到,腿也走不到的地方了。此時此刻,無論天涯海角,每個人都在面對着同一輪明月啊。這句“天涯共此時”在情感上自然而然,但在文本上還是頗有來曆的。什麼來曆呢?當年南朝謝莊寫《月賦》,結尾作歌曰:“美人邁兮音塵阙,隔千裡兮共明月。”所謂“隔千裡兮共明月”,不就是“天涯共此時”嗎?還有,初唐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不也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嗎?這都是張九齡之前的文本。在張九齡之後,蘇東坡《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的結尾,“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婵娟”,不還是“天涯共此時”嗎?這都是詠月的名篇,但是,《月賦》和《春江花月夜》的語言更流宕,有歌行的特點,《水調歌頭》更直抒胸臆,是詞的樣子,而《望月懷遠》則更凝練雄渾,這正是五言古詩應有的氣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