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乾隆下江南的故事:乾隆皇帝為何六次下江南

作者:小瑤周遊世界

關于乾隆最讓津津樂道的不外乎是其效仿康熙下江南的事件了,而關于乾隆下江南曆史上對其的集資案是這樣的:乾隆帝關注各地的農業和手工業生産,并且為了穩定政治,每隔一兩年,要到全國各地出巡,檢查沿途地方的治理情況。

曆史記載,乾隆皇帝曾六下江南,除了以上所述的原因之外,促使乾隆皇帝六下江南的原因還有那些呢?且聽小編為您娓娓道來吧。

乾隆皇帝為何六次下江南

關于乾隆六次下江南,原因諸多,但其主要不外乎是以下的幾個:

乾隆下江南的故事:乾隆皇帝為何六次下江南

網絡配圖

第一、飽覽山川美景。他六次南巡每次都帶畫師随行,将喜愛的江南景色摹繪成圖,在圓明園和承德避暑山莊仿建。南京的瞻園、海甯的安瀾園、杭州的小有天園和蘇州的獅子林,這江南的四大名園後來都在圓明園中一一重新造了一座。杭州的雷鋒夕照、三潭印月、平湖秋月等西湖十景,更是實景仿制,連景點的名稱都原樣照搬。其中州的獅子林乾隆特别喜愛,于是又在避暑山莊仿建一所。搬進避暑山莊的,還有鎮江的金山寺、嘉興的煙雨樓和仿甯波天一閣而建的文津閣、仿無錫的雙湖夾鏡等多處江南名勝。

第二、視察水利。在六次南巡中乾隆有五次視察黃河治理工程,四次巡視了浙江的海塘工程。當時,解決黃河水患的關鍵工程在江蘇的清口,和洪澤湖的高家堰,是以乾隆每次南巡,都要到這兩個地方來看一看。

第三、乾隆皇帝性格好大喜功,自稱“十全老人”,文治武功、治國方略等,均效仿其祖康熙。康熙1684年—1707年間曾經六次南巡,但康熙六次南巡的核心目的是為了治河、導淮、濟運,其往返供儀,悉發内帑,還曾要求“預饬官吏,勿累闾閻”,比較節儉。乾隆則不然,他坐享其成,崇尚浮華,好大喜功,為遊遍江南錦山繡水耗用了大量民脂民膏,其目的與作用皆不可與其祖父同日而語。

第四、閱兵。滿族曆來有重視騎射、崇尚勇武的傳統,曆代帝王也都熟練掌握騎馬射箭。乾隆曆次南巡,都在杭州、南京等地舉行盛大的閱兵式。乾隆本想通過閱兵,訓練士兵,扭轉頹敗的風氣,并向江南人民顯示大清朝的力量。但沒想到,閱兵反而鬧了許多笑話。乾隆最後一次南巡閱兵是在杭州,嘉慶皇帝後來回憶那次閱兵時的情形說:射箭箭虛發,騎馬人墜地。一時傳為笑談。

第五、籠絡人心。一來凡是他經過的地方,都被不同程度地減免了賦稅。二來乾隆對接駕及辦差的官員大加賞賜,加官晉爵;将一些原來受過處分官員恢複原職。

乾隆下江南的故事:乾隆皇帝為何六次下江南

特别是對前來接駕的老臣,他問寒問暖,賞賜人參、貂皮等物品,還要賞賜他的子孫功名。三者在南巡途中乾隆在各地的孔廟行禮,對前來拜見的文人士子,他親自命題考試。他出的不少考題,擺脫了科舉考試的八股陋習而注重實際應用。

由于江南一帶人才荟萃,讀書應試的人很多,乾隆下令給江蘇、安徽、浙江三省官辦學府增加名額。《四庫全書》告成後,他個人掏腰包讓人抄錄了三份,藏于揚州的文彙閣、鎮江的文宗閣、杭州的文瀾閣,并指令地方官吏允許學子們拿出來抄錄傳看。

乾隆下江南的故事:乾隆皇帝為何六次下江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