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居魯士的結局:締造了波斯帝國的一代雄主,最終為何身首異處?

作者:記譯中心

征服巴比倫王國後,居魯士發現自己幾乎成了整個西亞的統治者。當時的主流觀點認為:在波斯帝國的外圍,依然存在着廣袤的土地,但是那些地方荒無人煙,有的地方太熱,有的地方又太冷,有的地方是萬裡沙漠,有的地方又是綿延的沼澤,根本不适合人類生存。比如說,居魯士時代,波斯帝國的北部邊境之外便是裡海——當時的人認為裡海一直向被延伸,直接延伸到了北冰洋,而這之間的土地幾乎完全沒有開發。

裡海的西邊是高加索山脈,那個時代的西亞和歐洲人都認為高加索山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在這裡,記譯君多說一句,我國認為世界上最高的山是昆侖山、不周山,而事實證明,在這方面,我國的古人還是比西方的古人高明。高加索山附近生活着一些未開化的半野蠻民族,當時的人把這些人統稱為斯基泰人,意為文明社會以外的土著部落。

居魯士的結局:締造了波斯帝國的一代雄主,最終為何身首異處?
西徐亞人(斯泰基人)的青銅劍,圖源:圖蟲創意

但是,在那些斯基泰人中,有一些人其實已經具備了一些比較成熟的技術,雖然他們并不能冶煉鋼鐵,但是他們卻可以冶煉出其他金屬,比如說銅和金。具備這些冶煉技術的部族會裝備上帶有銅尖的長矛或标槍,也懂得制作保護自我的铠甲;他們還會用黃金制作一些裝飾品,并把這些裝飾品佩戴在頭上、腰上。和其他所有的北方民族一樣,斯基泰人在戰鬥時悍不畏死,而且,因為北方有大量的馬匹,是以他們幾乎都是天生的優秀騎手,就如同近代的哥薩克人一樣,斯基泰人的大軍主要由騎兵構成。

通過征服戰争,登基30年的居魯士征服了米底、呂底亞和巴比倫三個王國,讓他的波斯帝國擁有了廣袤的領土。但是,正如魏武帝的詩句所說的那樣,居魯士也是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當時,他制定了北征的計劃,準備把北方的土地納入波斯的領土。彼時,波斯帝國的北部存在着一個由馬薩格泰人建立的國家,馬薩格泰人是斯泰基人或者說北方民族的一支,當時,這個國家的統治者為女王托米麗斯。托米麗斯的丈夫已經去世了,不過她的兒子斯巴噶斯皮斯也已經和居魯士的兒子一樣長大成人了,而且她的兒子不僅是王位的繼承人,還是他們國家軍隊的統帥。

居魯士制定的第一個計劃便是通過聯姻來吞并馬薩格泰王國,于是,在舉兵北進的同時,居魯士還派人出使了馬薩格泰王國,使者的任務便是向女王托米麗斯求婚。不過,女王清楚地知道,居魯士之是以這麼做,并不是想真的娶她,而是想以此為手段吞并她的國家。是以,她拒絕了居魯士的求婚,并讓使者帶話給居魯士,讓他放棄他的計劃,停止前進,率軍傳回自己的國家。

但是,居魯士卻不管不顧,繼續率軍前進。不過,在進軍的過程中,他發現,越往北走,自然環境便越惡劣。他的大軍曾經發現了許多以以草根為食的野蠻部落,從各方面來說,這些人與周圍森林中遊蕩的野獸沒有多少差别。就這樣,居魯士率軍穿過野人居住的山林、荒野,來到了阿拉斯河畔。阿拉斯河是他的波斯帝國和女王托米麗斯的馬薩格泰王國的邊界,它自西向東流去,最終彙入裡海。

到達河邊後,他開始考慮用什麼辦法過河,最終,他決定在河上建一座浮橋。雖然他可以讓他的士兵們乘坐船隻和皮筏渡過河流,但是,這種渡河方式并不安全,而且這種方式也太慢了,一旦敵人埋伏在附近,趁他的大軍半渡的時候突然發動襲擊的話,因為河流的阻隔,他的大軍将一分為二,難以互相照應,而且正在渡河的部隊也會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一旦發生這種情況,他的大軍可能會全線潰敗。是以,居魯士決定建造一座浮橋,讓他的大軍陣型嚴整地渡河,這樣一來,即使敵人來襲,他們也可以從容不迫地投入戰鬥。

正當居魯士的士兵們忙于建造浮橋的時候,托米麗斯的使者又來了。那個使者對居魯士說:“我們的女王托米麗斯陛下讓我轉告你,命你中止你的征服計劃,撤兵回去吧。我們的女王陛下說了,這是你最明智的選擇,為了你自己的小命考慮,你應該接受我們女王陛下的建議。雖然你有上天的眷顧而百戰百勝,但是,上天不可能永遠眷顧你,如果你真的敢率軍踏入我們的國土的話,我們的女王陛下一定會讓您嘗到失敗的滋味。我們的女王陛下也說了,她料定你會把她的勸告當耳旁風,那麼,如果你真要來戰的話,你也不必花費什麼功夫在阿拉斯河建造浮橋了。我們的女王陛下有下面兩個建議:第一個建議就是我們女王陛下命我們的大軍退避三舍,讓你的大軍安全地過河,然後,我們雙方在我們的國土上公平地戰一場;第二條則是你率軍退避三舍,我們女王陛下率軍過河,直接到你們的領土上交戰。我們女王陛下給你自由選擇的權力。”

居魯士的結局:締造了波斯帝國的一代雄主,最終為何身首異處?
哥薩克玩具騎兵,圖源:圖蟲創意

于是,居魯士便召來了他的部下,召來了一次會議專門讨論此事。當居魯士把托米麗斯的情況說出來,并詢問他部下的意見時,所有人都說:“我們應該選擇最後一條建議,即我們退避三舍,以逸待勞地等待敵軍前來。”但是,就在這時,前呂底亞國王克羅伊斯說話了,雖然他并不是居魯士麾下正式的将領,按說是不能參加這樣的會議,但是,在征服了呂底亞後,居魯士就一直把他帶在身邊,即使是率軍遠征的時候,也一直讓他随軍。與其說他是個俘虜,不如說他是居魯士的朋友,至少,他這個亡國之君和居魯士這個征服者之間的關系非常不錯。而且根據曆史記載,我們也可以看到克羅伊斯曾為居魯士出謀劃策,幫他度過多次危機,可以說,他俨然成了居魯士的顧問。是以,居魯士召開這次會議時,他也在場,于是,他便提出了不同于其他的意見。

他說道:“雖然我是一個俘虜,但我還是想冒昧地說一下我的建議。所謂吃一塹,長一智,因為之前的不幸遭遇,我也獲得了一些經驗。我認為,你們最好的選擇是前進而不是後退。首先,退避三舍相當于後撤,這對你們來說是一件很丢臉的事情,而且也會影響大軍的士氣;第二,如果你們後撤的話,對以後的戰局不利。如果你們敗了,托米麗斯的大軍會乘勝追擊,直接深入你們的國家——既然他們已經前進了三天的路程了,為何不再繼續前進呢。如果你們獲勝了,想繼續北上,就需要多花費三天的時間。是以,我的建議如下:你們率軍過河,前進完了約定的路程之後,在約定地點留下一支誘敵的部隊,并留下大量的辎重和其他貴重物品,最好再留下大量的美酒,之後,你們的主力部隊秘密後撤,埋伏在約定地點附近。一旦敵人擊敗你們的誘敵部隊,一旦他們發現你們留在那裡的物資,一旦他們覺得你們已經全軍覆沒了,他們就會放松警惕,甚至會因為搶奪戰利品而亂作一團,而且,一旦他們發現你們留下的美酒,他們一定會敞開了肚子痛飲。而如果你們能夠趁他們狂歡的時候回師一擊的話,那麼你們一定能夠殲滅敵軍的。”

最終,居魯士決定采納克羅伊斯的建議,于是,他命托米麗斯的使者告訴托米麗斯,就說他選擇她的第一個建議,如果她真的能夠率軍後撤的話,他必将率軍快速過河。收到回複之後,這個使者便傳回了。托米麗斯接到答複之後,真的退避三舍,履行了自己的諾言。之後,她命大軍在約定地點駐紮,并讓她的兒子指揮大軍。

率軍抵達目的地後,居魯士按照克羅伊斯的計劃,僅僅在那裡駐紮了一支用以誘敵的部隊,同時還在大營中留下了大量的辎重和其他貴重物品,以及大量的美酒。接着,他便率主力部隊後撤了一段距離,直接埋伏了起來。一切都如羅伊斯預料的那樣,馬薩格泰人的大軍襲擊了居魯士的大營,擊垮了留守營地的軍隊,占領的營寨,“截獲”了居魯士大軍的辎重和其他數不盡的戰利品。

為了慶祝勝利,進入居魯士大營的馬薩格泰人開始狂歡。從希羅多德的記錄中,我們可以知道,生活在那裡的人們有一種非常奇特的風俗。那裡生長着一種植物,如果把這種植物的果實投入火中的話,一段時間後,火堆周圍便會散發出一種香味,這種香味可以讓人變得興奮,效果與酒類似。是以,在慶祝節日或者勝利的時候,這些人便會聚集在火堆旁,然後向火堆裡投入一些那種果實。很快的,因為那種香味,圍在火堆附近的人便會變得興奮起來,興奮之後,他們會往火堆裡投入更多的果實,而投入的果實越多,他們就會變得越興奮。是以,到最後,那些圍在火堆附近的人便會興奮地唱歌跳舞,陷入一種迷醉的狀态。就這樣,這群狂歡的人都進入了迷醉的狀态,而且,因為繳獲了大量美酒,他們開懷暢飲,幾乎所有人都喝得酩酊大醉,甚至于他們的統帥斯巴噶斯皮斯,托米麗斯的兒子也喝醉了。

就在那時,居魯士那早已埋伏多時的主力大軍出其不意地殺了出來,一舉擊潰了當時已經毫無反擊之力的敵人。最終,正如克羅伊斯所預料的那樣,他的計謀成功了,居魯士大獲全勝,不僅奪回了之前失去的辎重,還全殲了進入營地的敵軍,甚至俘虜了他們的統帥斯巴噶斯皮斯。當居魯士的部下把雙手被綁的斯巴噶斯皮斯帶到居魯士面前時,居魯士命人把他嚴密地看管起來。

居魯士的結局:締造了波斯帝國的一代雄主,最終為何身首異處?
波斯帝國遺迹波斯波利斯中的浮雕——獅子撲向駿馬

居魯士全軍上下都認為他們已經取得了完全了勝利,馬薩格泰王國即将被他們征服。但是,他們沒有預料到的是,他們殲滅的敵軍僅僅是馬薩格泰王國的一部分軍隊。當時,在襲擊居魯士的敵營之前,托米麗斯便派斥候仔細地偵察了居魯士大軍的情況,了解到了居魯士大軍的營地大小,并從中估算出了居魯士的兵力。在此基礎上,她覺得沒有必要全軍壓上,是以,她隻派出了三分之一的大軍,其餘三分之二的大軍依然按兵不動。

可以說,如果不是擔心自己兒子的安全,她會毫不猶豫地率領剩餘的大軍攻打居魯士的。但是,因為她的兒子被居魯士俘虜了,是以,這個擔心兒子的母親強忍下了心中的怒火,克制了複仇的欲望,暫時按捺住了發兵的沖動。為了要回自己的兒子,她再次向居魯士派去了使者。

使者告訴居魯士:“我們的女王陛下讓我來告訴你,你不要因為取得了之前那麼一場小勝便洋洋得意,我們女王陛下的手中依然掌握着全國三分之二的軍隊。隻要她願意,她便可以輕而易舉地擊敗你。不過,我們的女王陛下說了,如果你能放回我們的王子,并撤出我國的話,我們的女王陛下可以放你離開。如果你依然執迷不悟的話,我們的女王陛下說了,她将對着我們偉大的太陽神發誓,即使你是一個嗜血的魔鬼,她也會讓你再也喝不下鮮血。”

居魯士又怎麼會被這樣的威脅吓到了,是以,他拒絕交出他的俘虜斯巴噶斯皮斯,更拒絕撤軍,這樣一來,雙方的氣氛便變得緊張起來,都開始了積極的備戰。就在此時,斯巴噶斯皮斯自殺了。當時,因為醉酒,是以斯巴噶斯皮斯在被俘的時候并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但是,當他從酩酊大醉中醒來後,當他得知自己的遭遇後,他感到了深深的恥辱。這樣被俘之後,他覺得即使他重獲自由了,他也無法忘卻這樣的恥辱,他也無法用其他方式洗刷這樣的恥辱,他也再難以恢複他曾經的榮譽了。于是,他請求居魯士松開他的束縛,不要過分折辱他,居魯士也同意了他的請求。最後,斯巴噶斯皮斯便抓住機會,在看守不注意的情況下,奪過了看守的武器,用那個武器自殺了。

得知了此事之後,他的母親托米麗斯悲痛欲絕也憤怒異常,她認為這一切的罪魁禍首便是居魯士——居魯士肆無忌憚地侵略了她的國家,破壞了她王國的和平,還害死了她的兒子。是以,她立刻命士兵們準備開戰,而居魯士也命士兵加緊備戰,最後的大戰一觸即發。

最後,居魯士的大軍和托米麗斯的大軍在戰場上相遇了,戰鬥開始了。在短兵相接之前,在進入弓箭射程之後,雙方的弓箭手都在瘋狂地朝着敵人發射弓箭;接着,當雙方的士兵頂着箭雨靠近敵人之後,士兵們又投擲出了自己的标槍;當敵人來到軍陣附近之時,早已準備多時的長矛便迎了上去;最後,雙方開始了貼身肉搏。

在這場戰鬥中,波斯士兵都拼盡了全力,因為他們已經深入敵國了,一旦他們不能戰勝敵人,等待他們的将是死亡或者被俘。因為阿拉斯河阻斷了他們的退路,是以,一旦失敗,他們很難逃回國内。馬薩格泰人更是兇殘,因為敵人的侵略,因為女王的憤怒,他們都拿出了十二分的力氣。雙方激戰不休,僵持了很長時間,不過,随着時間的流逝,馬薩格泰人還是慢慢地占據了上風。最後,當夜幕降臨時,居魯士的波斯大軍幾乎全軍覆沒,征戰三十多年的居魯士也死在了戰場上。

後來,馬薩格泰人在打掃戰場的時候發現可居魯士的屍體,于是,他們便把這具屍體送到了他們的女王托米麗斯面前。為了發洩胸中的怒火,托米麗斯把居魯士的屍體大卸八塊,還砍掉了他的頭顱,将其放到了一個革囊裡,然後,她命人将波斯人的鮮血倒入革囊之中,讓鮮血沒過了居魯士的頭顱。 她歇斯底裡地吼道:“你這個魔鬼,你這個侵略了我的國家、害死了我的兒子的魔鬼,最終還是死在了我的手上了吧。我會兌現我對着太陽神發的誓言的,你就在這個革囊中痛飲你們波斯人的鮮血吧,總有一天,你會再也喝不下去的。”

居魯士的結局:締造了波斯帝國的一代雄主,最終為何身首異處?
居魯士的陵墓,位于今伊朗境内

這就是居魯士的結局了,戰死沙場後,頭顱被敵人砍下并放置在一個盛滿鮮血的革囊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