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 耶稣誕生
有着北歐童話氣質的浪漫,又或者揚斯筆下夜間的情景,在淳樸鄉間的馬槽,帶着強烈的現實主義調調:
圖2 耶稣誕生 橡木油畫
蓋爾特根·托特·辛特·揚斯(荷蘭)
25x34cm
倫敦國立美術館藏
假如耶稣在中國,會發生什麼?民國時期輔仁大學的幾位畫家卻用國畫的創作,幫我們腦補了這場畫面。一般來說,中國畫曆史中很少出現異國風情的視覺元素,即使有零星的現象,也處在藝術史并不重要的位置,被史學家們偶爾地勾勒一筆,彰顯藝術繁榮并茂、百花齊放的主流思想。但它其實并未在主流中真正存在過,偶爾會提到異域畫家别樣的風土氣象,但它還是中國大地上的民族兄弟,隻不過在朝代更替中,因政治的問題而被排擠到了邊緣地帶。
史上的繁冗個案就不列舉了,直接來看看民國的三位畫家,是怎樣把西方的主、聖母和小天使的形象繪入了中國畫的世界。
圖3 陳緣督 聖誕圖
73×44.5cm
224,000rmb 2010年榮寶拍賣
頭一個當屬重量級人物:陳緣督。不過,即使排在頭陣的位置,相信在大學大學裡将藝術史捋過一遍的人,也未必知曉他。從畫中題字也可以看出,陳緣督原名陳煦,廣東人,曾在天主教輔仁大學美術系教學。他與以下的2位畫家成立了一個特别的畫派,光聽名字就傳來一種不被苛刻的學院派史家們青睐的感覺:天主教畫派。
通常的中國人物畫,對宗教題材基本不感興趣,主要眷戀在中國史傳、小說、風俗的傳統形象中,是以以陳緣督為首的西方宗教畫派,在這時候就顯示出了特例和個性,甚至劍走偏鋒的意味。
圖4 陳緣督 至尊天主聖母像
51×31.5cm
圖5 陳緣督 三王來朝
三位畫家中的另一位——陸鴻年是江蘇太倉人,1936年畢業于北京的輔仁大學美術系,他父親、祖父和外祖父都在北京當過高官。他曾回顧童年時,說:“我的歐洲友人有時候寄來一些賀卡,那時我還是個小孩,但也儲存了幾張基督教的明信片,其中我特别注意到一幅這樣的話:耶稣祝福孩子。當時我就問母親:‘為什麼圖中沒有中國孩子呢?’媽媽說:‘耶稣愛所有的人,包括中國人,但這幅畫是歐洲人畫的,是以這個畫家隻畫歐洲面孔呀。’那時我就說:‘我以後要畫一些新的畫,在我的畫上耶稣也會祝福中國的孩子。’”
圖6 陸鴻年 天使召喚牧羊人
圖7 陸鴻年 宗教神話故事四屏
39×28cm×4
圖8 陸鴻年 耶稣降生(一場中國式的喜迎耶稣的誕生)
圖9 陸鴻年 天使報喜
最後一位王肅達是河北人,也畢業于北京的輔仁大學,與陸鴻年和陳緣督一起做過展覽。
圖10 王肅達 園林中的聖母 聖子與天使圖 20世紀初
圖11 王肅達 聖母冠冕圖 20世紀初
圖12 王肅達 最後的晚餐
教派的其他人物還有徐濟華、劉彥斌等人,他們都就讀于輔仁大學藝術系,與以上三人皆為校友。畫派人物還有同框照片存念。
還有四位師生共同繪制的《我主傳聖圖》(圖13—圖21),筆法上融入了南宋院體的風格(嚴謹工整又簡約),但人物所處的環境上,還有現實的特色,給人一種主親臨人間的慈悲感,看起來十分接地氣。注意裡面還出現了敦煌壁畫中的人物角色,這種穿越時空和地域的劇場畫面,拍成當下的古裝劇,一點不比流量小生的網紅神劇遜色。
圖13
圖14
圖15
圖16
圖17
圖18
圖19
圖20
圖21
怎麼樣,這樣的作品是不是很有趣呢?我們的中國畫就是這麼的具有包容性、創造性,有道是“海納百川”,隻要您想,它就能與各類元素碰撞出奇異絢麗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