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挖掘"金銀"集體經濟"新支點"古民居區

挖掘"金銀"集體經濟"新支點"古民居區

俯瞰崇山鎮。通訊員 邱剛成

"以前村裡的就業機會很少,為了養家糊口不得不出門打工,但現在,政府将老崇山書院建了一個科研基地,學習、旅遊的遊客多,做一點生意就能賺錢,還能照顧老人和孩子,日子過得比較受歡迎。桂林永福縣崇山村村民李傳生說。

崇山村位于永福縣羅津鎮西北部,擁有豐富的曆史文化資源,位于可追溯到明代的古民居群中,是清代畫家李希玄的故居,享有"三合一、父子五登克"的美譽。崇山村先後被評為中國傳統村落、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廣西曆史文化名村。但是,由于缺乏宣傳和周邊設施建設不完善,豐富的曆史文化資源尚未得到充分開發。

"為了改善群衆的生活條件,振興村裡的寶貴資源,永福縣一直非常支援古宅的使用、科研基地的建設、配套設施的改善和村裡生活條件的改善。看着我們面前一盞高聳的節能燈,崇山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莫洪贊說。

挖掘"金銀"集體經濟"新支點"古民居區

崇山古鎮的景色。通訊員 邱剛成

據了解,崇山村科研基地占地面積約5000平方米,分為室内教學區、生活區、田園體驗區三大部分,設定的課程有調色、書法、素描、茶藝、國科、播種、播種、割米、打谷、采摘等經驗教學,每期可招收300名學生。同時,基地聘請了專業團隊進行管理營運,預計每年接收機關、學校10萬多輛,使村集體經濟收入增加約60萬元,并可輻射到下一個村、靈橋、高沖等周邊村落,帶動區域經濟大為改善。

"'研究型'的興起,不僅振興了村裡的文化資源,也帶動了旅遊業的發展,建構了科研旅遊的一線,刺激了村集體經濟收入的增長。洛津鎮高沖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張曉忠說。

集體經濟的擴張一直是農村地區的難題,農村企業大多面臨資金薄弱、人才匮乏、抗風險能力弱等一系列問題。對此,永福縣積極探索集體經濟發展的新路徑,通過選建一個項目,打造一個平台,帶動幾個村共同發展,共同繁榮先進理念,積極整合項目資金,打造利益共同體,不僅減少了農村集體經濟發展過程中面臨的風險, 增加群衆收入,也解決了資金不足、人才匮乏的問題,也有利于資源整合,有利于促進共同富裕,大大增強了村集體經濟的活力。

永福縣還積極整合上級部門專項資金和各方優勢資源,通過引入商業投資、群衆融資和勞動力(以原居地古居住股份)等方式建設永福壽田園綜合體和集體經濟産業園,激活了村級集體經濟内生力量, 形成了"一軸、兩鍊、三區"的鄉村旅遊圈,實作了傳統産業與現代鄉村旅遊的高度融合。

"下一步将以農戶廚房、酒店與旅遊有機融合,以科研基地為抓手,依托縣立建設崇山集體經濟産業園,發展'農耕采采、休閑旅遊度假、精品文化'為一體的多元化産業鍊,促進各産業深度融合。崇山村一等秘書吳宇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通訊員 姚錫泉 李藜麥 李妙玲 楊海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