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總文工團的群星譜中,有葛優、陳思思、薩日娜、鄭詠、趙亞玲、金少剛、尚大慶、李殊等蜚聲海内外的明星大腕;有高英培、範振钰、孫寶貴、宋麗華、曹培昌、孟凡貴、婁乃鳴、博林、蘇紅等老藝術家;也有一衆冉冉升起的新星。

今天我們要向大家介紹的劉曉初,是國家二級作曲,全總文工團創編室優秀的青年曲作者。他自幼學習鋼琴,中央音樂學院作曲專業碩士研究所學生畢業。2013年入職我團以來,創作和編曲制作各類音樂作品百餘首,覆寫聲樂作品中的流行、民族、民通、美聲和器樂作品中的音樂劇、影視劇、舞劇、紀錄片、舞蹈音樂、大型場景音樂等。他把傳統作曲方法和現代電子技術相結合,既能作曲,又能編曲,具有較強的專業功底和創作實力。
劉曉初自入職全總文工團以來,創作和編曲制作各類音樂作品百餘首,聲樂作品包括美聲、民歌、民通、流行類等歌曲;器樂作品包括音樂劇、影視劇、舞劇、紀錄片、舞蹈和大型場景劇類等音樂。他善于把傳統作曲方法和現代電子技術相結合,具有較強的專業功底和創作實力,其作品多次在央視播出并榮獲國内外各類獎項。
他堅守“用音樂服務職工群衆”的入職初心。團裡有急難重任務時,他總能不負信任,努力完成創作工作。他視創作崗位為高品質文藝演出的基礎,崇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心無旁骛搞創作,認真對待每一部作品,投入感情,花費心血,精心打磨,一筆不苟。他說:“要對得起創作機會,對得起聽衆,對得起自己的付出”。走近他,就從欣賞他的作品開始吧 ——
作品一
《築夢英雄》
作品簡介:這首歌由著名詞作家宋青松作詞。歌詞以“實作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為時代精神,頌揚工匠精神、仁者之心和中國力量,表達對各行各業勞動者的敬意!旋律清新悠揚,委婉動聽,充滿激情。在《奮鬥者之歌》晚會上,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鄭詠以她那寬闊的音域和具有豐富表現力的華美嗓音,深情演唱了這首歌曲,充分表達了對英雄的贊美和敬意。
作品二
《遠方并不遙遠》
作品簡介:《遠方并不遙遠》是為全總文工團打造的大型歌舞詩《絲路情歌》創作的一首情景歌曲,由詞作家陳家全作詞。歌曲的主題是表現千百年來,悠悠古道之上,無數艱難跋涉者滿懷夢想和期盼,不畏艱險,不屈不撓,促進東西方貿易交往和文化交流,增進國家和民間友情的曆史。弦律以訴說般的方式引入,主歌旋律低沉,充滿滄桑感;副歌積極向上,充滿樂觀、浪漫和力量。有“電視劇歌王”之稱的李殊用她那特有的聲音深情演繹了這首歌曲,唱出了古道西風的滄桑。
作品三
《夢中的花梨樹》
作品簡介:《夢中的花梨樹》詞作者是全總文工團原副團長趙玉章。這首歌曲是全總文工團為第三屆海南東方黃花梨文化節獻上的一場名為“感恩花梨情•醉美三月三•歡歌慶五一”主題晚會中的一個節目。歌詞形式上贊美黃花梨“生生不息,千年堅定”,實則借物詠人:“東方文化,世人傳頌”。弦律輕柔惬意,音符仿佛散發着花梨樹的芳香。韓雪的演唱給人以空靈、飄逸的聽覺享受。
作品四
電視劇《大江作證》主題音樂
作品簡介:該劇故事發生在近代中國東北邊陲的一個小鎮,徐福祥雇傭的勘探隊發現了金礦,并繪制了金礦分布圖。此事被欲掠取我國東北礦産資源的日本人知道,由此開始了慘烈追殺。日本人的暴行促使徐福祥及其兒子走上弘商興業、抗日救國的道路。劇中音樂表現了國人慘遭殺害、實業欲幹不能的屈辱和奮起反抗的悲壯情感。
作品五
扭起秧歌迎新春
作品簡介:《扭起秧歌迎新春》是為陝北原生态歌手杜朋朋參加央視3頻道《直通春晚》欄目量身打造的歌曲。歌詞是在原有歌詞的基礎上改寫的。歌曲以新春佳節為背景,展示百姓生活幸福,感謝黨的政策好,正月裡吹起唢呐、扭起秧歌迎新春的熱鬧場面。弦律采用具有濃郁陝北秧歌風情的曲調和歡快節奏。杜朋朋的天籁之音和傾情演唱,使聽者如同置身于喜慶的氛圍之中,能嗅到濃濃的鄉土味道。
作品六
《我有一個夢想》
作品簡介:這首歌由著名詞作家車行作詞。歌名取自美國黑人民權運動領袖馬丁•路德•金的名篇名句“我有一個夢想”。原為卡通片《蟲蟲派》 創作,後成為《思卓私房課》的主題歌。頌揚真善美、倡導人間大愛的隽永歌詞,給人以團結向上的力量。娓娓動聽的旋律撥動心弦,餘音袅袅。歌手紀敏佳用甜美的聲音和柔情,把歌曲演繹到了美好境界。
作品七
《敢闖才會赢》
作品簡介:《敢闖才會赢》由詞作家陳家全作詞。歌詞倡導敢闖、創新、每位奮鬥者都與衆不同,加油幹、一起追夢、不畏挑戰鑄就非凡人生。曲風恢弘大氣,充滿激情,催人奮進。歌手董碩的演唱字正腔圓,铿锵有力,演繹出創新時代奮鬥者胸懷壯志、敢于擔當的精神風貌。
作品八
舞台劇唐代宮廷燕樂《鼓》情境音樂
作品簡介:唐代宮廷燕樂《鼓》是對“中國古代交響樂”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東倉鼓樂的曆史傳承。《鼓》以沉浸式舞台劇的叙事方式,講述唐代長安一個天賦少年曆經考驗成長為一代傳奇鼓師,在玄宗千秋壽宴上大放異彩的故事。曲作者經過悉心打磨淬煉,将原生态的東倉鼓樂再度提升,還原了中國古典音樂的風華,引領觀衆浸入來自盛唐的清音雅韻的華美夢境中,品味盛唐宮廷音樂的魅力。
作品九
《讓愛灑滿人間》
作品簡介:《讓愛灑滿人間》是疫情期間創作的一首公益類歌曲,詞作者是青年作詞趙壯飛。歌曲主題是表達病毒無情人間有愛,助力人們攜手抗疫,複工複産。歌曲采用流行歌風格,前奏采用銅管、弦樂、合唱等配器,恢弘大氣地表現人們衆志成城抗擊疫情的決心,主歌由鋼琴分解和弦作伴奏織體,弦樂逐漸進入,深情演繹充滿關愛的情感,副歌除了正常的鼓和弦樂作為節奏律動外,還有拍手聲,表現人們從陰霾中走出,團結一心、充滿希望、信心和力量;歌曲由全總文工團常務副團長、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陳思思攜群星分句演唱,共同表達愛的贊譽,極大地增強了歌曲的渲染力和感召力。
個人簡介:
劉曉初自幼學習鋼琴,中央音樂學院作曲專業碩士研究所學生畢業,文學碩士;畢業時以優異成績榮獲“北京市高等院校優秀畢業生”稱号;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
近些年,他承擔了全總文工團大部分文藝演出活動的作曲、編曲、音樂編輯及錄音監棚工作,擔任《建功新時代,共築中國夢》雲直播、《奮鬥者之歌》等多場大型文藝晚會的音樂總監;疫情期間創作的歌曲《讓愛灑滿人間》MV全網首發并在央視1頻道“五一特别節目”演出;創作的歌曲《扭起秧歌迎新春》,央視3頻道《直通春晚》欄目演出;創作的大型紀錄片《聯合國》音樂,央視1、9、13頻道播出;創作的政論性曆史文獻紀錄片《信仰》音樂,央視1頻道播出;創作的雜技《抖空竹的小妞妞》音樂,央視3頻道播出,并獲第四屆中國國際馬戲節銀虎獎;創作的大型紀錄片《崂山傳奇》音樂,央視10頻道播出,并入選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優秀國産紀錄片。
作品及近照
他對生活和藝術的關系有自己的見解:音樂創作是以畫面為基礎的,除影視劇音樂、舞蹈音樂等已有畫面的體裁外,就歌曲而言,拿到歌詞後,在不斷吟誦的過程中,眼前就會出現反映詞意的畫面。這個畫面豐富與否?色彩是濃是淡?景象單維還是多元?等等,不同的曲作者反映是不同的,原因就在于對生活認知的廣度和深度不同,而這就是決定作品品質的基礎。作曲是用旋律和伴奏表現主題,是以對主題的了解程度至關重要。他非常贊成一句話:藝術最終拼的是文化。他說,這個“文化”包括,深厚的生活閱曆,廣博的人文知識,深邃的理性思維,激揚的民族情懷。是以,他堅持以書養人,以文化己,注重讀書和實踐,經常深入生活,把握生活本質,在生活中尋求創作源泉,汲取創作營養,讓畫面更準确、更深刻、更立體、更豐滿的反映主題;讓旋律和伴奏把畫面演繹的更精彩,更動人,更美妙。
他對自己未來的發展道路清晰而堅定:不斷豐富閱曆,提高創作能力和作品水準,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理念,把弘揚中國精神,傳播中國價值,凝聚中國力量,作為自己的崇高使命,始終不渝的堅持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