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狂熱的革命者:古巴革命成功後,切·格瓦拉為何還去南美打遊擊?

1967年,39歲的切·格瓦拉率領27人的遊擊隊,進入玻利維亞年卡瓦蘇山區打遊擊。他們挖隧道,修掩體,架設無線電,建立據點。此時,切·格瓦拉哮喘病複發,險惡的環境和艱苦生活讓遊擊隊員情緒低落,切·格瓦拉在日記裡寫道:“我的身體越來越壞,我的兩腿出現浮腫。”

狂熱的革命者:古巴革命成功後,切·格瓦拉為何還去南美打遊擊?

切·格瓦拉

然而,危險才剛剛開始,3名玻利維亞遊擊隊員逃走,洩露了切·格瓦拉的秘密。玻利維亞警察帶領衛隊前來搜尋,格瓦拉的遊擊隊隻得轉移。但在随後的戰鬥中,遊擊隊員德布雷叛變,給玻利維亞政府軍畫了切和全部遊擊隊員的圖像。8月,遊擊隊的一支分組被政府軍包圍,格瓦拉的戰友塔尼亞犧牲。9月22日,遊擊隊被迫轉移到一個小山村,切·格瓦拉向農民們進行了演說:“你們會看到,我們來過之後,當局會破天荒地想到你們,給你們建造醫院或者别的什麼設施,他們會許下諾言,因為我們在這裡活動的緣故。”但是,農民仍然對他們懷着很深的戒心,切·格瓦拉悲觀地寫道:“農民一點也不幫助我們,反而成了告密者。”

狂熱的革命者:古巴革命成功後,切·格瓦拉為何還去南美打遊擊?

切·格瓦拉的失敗

半個月後,遊擊隊準備向尤羅山谷撤退,很快就被農民發現報告給了政府軍。在戰鬥中,遊擊隊全線潰敗,格瓦拉被押解到拉格以拉村國小關押。次日淩晨,政府軍接到上級指令:槍殺全部遊擊隊員!10月10日中午,軍官馬裡奧·特藍走進關押切的房間,看到切的那一刻,馬裡奧吓得直打哆嗦。切·格瓦拉靠在牆邊,忽然激憤地喊道:“你是來殺人的,開槍吧,膽小鬼!”馬裡奧閉上眼開了兩槍,另一名士兵補了一槍。事後,切的遺體被運往瓦耶格朗德向公衆展示。當地修女在見到切的遺容時,說道:“他如同受難的基督和救世的先知,籠罩着神聖的光輝。”

狂熱的革命者:古巴革命成功後,切·格瓦拉為何還去南美打遊擊?

切·格瓦拉遺容

1928年6月14日,切·格瓦拉出生于阿根廷羅薩裡奧市。他的祖先很顯赫,父親的高祖父曾擔任過西班牙總督,是以他的家族能夠遷移到阿根廷。

1840年,切的曾祖父因為逃避獨裁者的迫害而流亡到加利福尼亞淘金,後來與一位西班牙豪門之女結婚并傳回阿根廷。切的母親也出身高貴,可以追溯到西班牙的大公。但是到切·格瓦拉出生時,他們的家族已經敗落。

狂熱的革命者:古巴革命成功後,切·格瓦拉為何還去南美打遊擊?

年輕的切·格瓦拉

1950年的一次旅行改變了切·格瓦拉的命運。他不滿足于學習書本上的知識,便和好友阿爾貝托一起,離開布宜若思艾利斯醫學院到阿根廷北部漫遊。他看到了很多麻風病人和貧困家庭,也見識到了他們的互幫互助。在後來寫的回憶錄中,切·格瓦拉說道:“在那些孤單和絕望的人中間,存在着最高尚的團結和友愛。”這時候他已經有一個理想:獻身于拯救麻風病人的事業!但切的想法與女友奇奇娜的平常心發生了沖突,兩人在戀愛多年後宣布分手。

狂熱的革命者:古巴革命成功後,切·格瓦拉為何還去南美打遊擊?

切·格瓦拉與女友

1951年12月,切·格瓦拉再次和好友騎着自行車踏上旅程。這一次他們走得更遠,曆時8個多月遊曆了智利、玻利維亞、秘魯、哥倫比亞和委内瑞拉5個國家。抵達聖地亞哥後自行車就徹底壞掉了,兩人隻能步行。切·格瓦拉真正接觸到了底層社會,在智利銅礦,他說道:“這座銅礦是用躺在墳墓裡的10000多具屍體建成的!”旅行見聞讓他更加同情勞苦大衆,在筆記裡寫道:“我請願做一個不識字的印第安人,也不願意做一個美國的百萬富翁。”“我已經下定決心和人民同甘苦共患難……我将用我的全部熱血,去實作無産者全力追求的目标!”

1953年,切·格瓦拉大學畢業,獲得醫生證書。南美洲社會的貧富不均深深刺痛了他,他決定再來一場美洲之旅,到玻利維亞的拉巴斯去闖蕩一番。在經過哥斯達黎加時,切·格瓦拉接觸到了幾位古巴革命者,他第一次聽說了卡斯特羅的名字。這年12月,他抵達瓜地馬拉城,結識了秘魯姑娘伊爾達,後來成為他的妻子。伊爾達介紹切·格瓦拉認識了古巴流亡革命者尼科。尼科非常喜歡格瓦拉,“切”這個外号就是尼科給他取的,在西班牙語裡就是“夥計”的意思。“嗨,夥計,格瓦拉!”他非常喜歡“切”這個外号,後來幹脆成為他名字的一部分。

狂熱的革命者:古巴革命成功後,切·格瓦拉為何還去南美打遊擊?

50年代的南美洲充滿着社會主義氣息。他接觸到很多共産黨人,對他們的高尚品格十分欣賞。在寫給母親的信裡,他說道:“媽媽,共産黨人的情感與您的世界觀不同,他們不同于一般人,在任何時候,他們都堅守自己的信念。我清楚地感受到這一點,總有一天,我也要加入共産黨。”

與卡斯特羅的會面對切·格瓦拉來說是一個曆史性時刻。如果說,在過去他隻是一個單純理想主義者的話,這時候他已經有意識接觸真正的“革命”了!但是,他仍然對古巴的事情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他不相信卡斯特羅的起義能夠成功,還在瓜地馬拉的時候,切·格瓦拉就對自己的未來做了規劃,他想回阿根廷開一家診所,這樣一定會讓自己變得很富有,但如若如此的話,就與他的“社會主義理想”背道而馳,他很欣賞卡斯特羅,是以非常沖突。1955年8月,伊爾達懷孕,他們在墨西哥舉行了婚禮,這讓切·格瓦拉去找卡斯特羅的夢想破滅。

狂熱的革命者:古巴革命成功後,切·格瓦拉為何還去南美打遊擊?

卡斯特羅在遊擊隊

1956年是切·格瓦拉生命裡一個重要時刻,他終于不再猶豫,明确告知卡斯特羅要加入古巴人的起義隊伍。他被卡斯特羅送到墨西哥内陸去接受軍事訓練,他的出色表現受到卡斯特羅的贊賞,被任命為集訓中心的人事組長。然而,這年6月起義隊伍被墨西哥當局阻止,切·格瓦拉和卡斯特羅都被投進監獄。這時候他已經成長為一個真正的共産主義戰士了,在給母親的信裡,他寫道:“媽媽,我不是救世主,也不是慈善家,我将用手中的武器,為信仰而戰!”

切·格瓦拉和卡斯特羅在墨西哥蹲了一個多月的監獄,随後在戰友斡旋下出獄。墨西哥的形勢已經不允許他們久住,他們決定傳回古巴。12月2日,卡斯特羅和切·格瓦拉乘坐“格拉瑪号”登陸古巴海岸,随即進入特拉山區打遊擊。1957年1月17日,卡斯特羅和切·格瓦拉正式發動起義,起義軍很快攻占了拉普拉達兵營。5月攻占烏維羅。切·格瓦拉在戰鬥中指揮若定,被卡斯特羅提拔為第四縱隊司令。12月,起義軍攻克聖克拉拉市,古巴的解放迎來重要轉折。1959年1月4日,卡斯特羅和切·格瓦拉率領部隊進入哈瓦那,古巴革命勝利了!

狂熱的革命者:古巴革命成功後,切·格瓦拉為何還去南美打遊擊?

古巴革命勝利

在切·格瓦拉的革命生涯裡,他一直過着苦行僧般的生活。英勇作戰和浪漫氣質吸引了姑娘們的目光。女人們都對切·格瓦拉愛得發狂,但他潔身自好,唯有對一位名叫索一拉的鐵匠女兒情有獨鐘。這段戀情秘密保持了10年。戰争期間,他結識了另一位姑娘艾萊達,和她燃起了愛情之火。是以,古巴革命勝利後他和伊爾達離婚,與艾萊達結婚。這時候,切·格瓦拉已經是古巴國家銀行的行長,不懂經濟的他每天待在銀行裡學習,工作時間長達16個小時。

關于切·格瓦拉擔任古巴銀行行長一職還有說法,有一次卡斯特羅問誰是真正的經濟學家,切·格瓦拉舉起了手,卡斯特羅驚訝道地:“切,我竟然不知道你還懂經濟?”切·格瓦拉懵了,随後才知道鬧了烏龍,原來切·格瓦拉把卡斯特羅的話聽成了“誰是真正的革命家。”但此時已經無法,切·格瓦拉隻得履行這個職位。

狂熱的革命者:古巴革命成功後,切·格瓦拉為何還去南美打遊擊?

切·格瓦拉與卡斯特羅

古巴的經濟建設開始了。切·格瓦拉投入緊張的勞作中。這時候他還擔任好幾個部門的職位。每到周末,切·格瓦拉都去參加義務勞動,哈瓦那居民常常在工地上看到他的身影。他嚴格要求自己,每個季度要保證240個小時的義務勞動。由于美國對古巴的封鎖,切·格瓦拉帶領人民設計甘蔗收割機,保障了古巴甘蔗的大豐收!

但是,當一切都呈現出欣欣向榮景象時,切·格瓦拉卻走上了另一條道路。1965年4月,他給卡斯特羅留下一封告别信,化名拉蒙·貝尼克斯,改裝成一個時髦的資本家悄悄離開了古巴。在告别信上,他說:“在古巴領土上已經完成了對古巴革命所負的責任。”“世界上其他國家在召喚着我去奮鬥,我所能做的,是你作為古巴上司人所肩負的責任使你不能去做的。”

狂熱的革命者:古巴革命成功後,切·格瓦拉為何還去南美打遊擊?

20天後,切·格瓦拉率領一批追随者進入剛果,訓練遊擊隊開展遊擊活動。但剛果遊擊隊的懶散讓他感到絕望,在給卡斯特羅的信裡,他寫道:“我已經患上了可怕的悲觀症,這裡不缺少好人,但缺少出類拔萃的人!”1965年11月,備受壓力的切·格瓦拉隻得撤出剛果,來到坦尚尼亞。在古巴駐坦尚尼亞大使館裡住了3個多月,寫作《革命戰争回憶錄》。妻子艾萊達勸他回國,卡斯特羅也多次勸說,但他已經放棄了古巴國籍,回去是尴尬的。在經過長達10個多月休整後,他再次化妝成一位商人,持假護照進入玻利維亞境内,開展遊擊戰争。

在這裡有一個疑問,切·格瓦拉為什麼要離開古巴?他真的完成了對古巴革命所負的責任嗎?

狂熱的革命者:古巴革命成功後,切·格瓦拉為何還去南美打遊擊?

切·格瓦拉是具備自我犧牲精神的。在西方,他被稱為“紅色羅賓漢”,“現代的唐·吉柯德”,“拉丁美洲的加裡波利”,“塵世的耶稣”,是一位知行合一,無私無畏的“職業革命家”。他的激情促使他奮勇前進,不管前面遇到什麼艱難險阻!他的這種“冒險”不僅僅是出于一種浪漫情懷,而是背後所堅守的理想!古巴革命勝利後,他以百倍熱情參與到大建設中,即便做了古巴的“三駕馬車”——卡斯特羅,勞爾·卡斯特羅,切·格瓦拉——他仍然堅持參加義務勞動。他擔任古巴好幾個部門的職位,但隻拿一份工資。

有一次,切·格瓦拉搬家,妻子把喜歡的吊燈一塊搬走了,切·格瓦拉知道後立即歸還了吊燈,并對艾萊達提出嚴厲批評!對于古巴的事業,切·格瓦拉是全身心投入的,否則他沒有必要嚴格要求自己和家人。

事實上,沒有人真正喜歡過一種颠沛流離的生活,那麼他離開古巴的原因肯定還有别的。

狂熱的革命者:古巴革命成功後,切·格瓦拉為何還去南美打遊擊?

古巴三駕馬車

“異化”,是“革命者”常常面臨的一個考驗。在戰争年代,炮火自然會對人形成一種洗禮,但是在和平年代,人的意志往往會被“異化”,走向艱苦生活的反面。他不斷強調要塑造“新人”。“新人”是符合古巴建設時期主要活動和追求的。他從自身的經驗出發,說明一個醫生是如何轉變為革命者的,号召用“徹底的批判激情”去清除舊時代的“個人主義”,“如果每個人都能成為自己的設計師的話,創造一種新人類,将是新古巴的象征!”尤為主要的是,這種毫不利己的“新人”,将會促進古巴的建設快速實作工業化,突破美國的經濟封鎖!

以“道德動力”來促進經濟發展,是切·格瓦拉經濟工作的一個主要方針。在當時的古巴也引起很多争論。因為一個社會中的人,要達到“毫不利己”的“奉獻”精神,确實是不容易辦到的。社會生産力的普遍落後,不足以打破私有制,也很難想象在個人生活還沒有搞好的情況下,會對集體的生産保持積極性!是以,用單純的“道德動力”來發展經濟,顯然很不理想。

他與經濟學家們發生了争論,責怪群眾無法打破舊有的“個人主義”,導緻經濟的失敗。後來卡斯特羅訓示道:“革命者的任務不在于學術領域的争論!”切·格瓦拉和經濟學家的論戰才告結束。

狂熱的革命者:古巴革命成功後,切·格瓦拉為何還去南美打遊擊?

保持革命的純粹性,是切·格瓦拉一貫堅持的作風。但是在60年代,國際共産主義運動的分化促使切·格瓦拉選擇一個方向。他對蘇聯持批評态度,認為蘇聯對價值、利潤和個人利益的追求背離了革命。這與他的“新人政策”背道而馳。他認為蘇聯和美國的勞工沒有什麼差別,都是為了錢。

1965年2月26日,亞飛團結組織第二次會議在阿爾及爾召開,切·格瓦拉把矛頭直接指向了蘇聯,暗示蘇聯是帝國主義的同謀者,蘇聯不應該在社會主義國家的投資追求利潤!但是,那時候古巴的經濟已經嚴重依賴蘇聯援助,基本放棄了快速工業化的目标,又傳回以農業為本的道路上。古巴在經濟領域完全倒向蘇聯,讓切·格瓦拉感到很失望。

狂熱的革命者:古巴革命成功後,切·格瓦拉為何還去南美打遊擊?

切·格瓦拉從小患有哮喘病。這個病伴随了他的一生。但即便如此,他還是決定深入南美洲的叢林去打遊擊。艱苦的環境、饑餓、危險、槍林炮火,都對切·格瓦拉和他戰友們的生命造成了巨大考驗。在日記裡他寫道:“籠罩着潰敗的氣氛……一切都給人以可怕的混亂現象,人們不知道該怎麼辦?”這時候他仍然沒有放棄理想:“現在是點旺爐火的時候,燈光已經沒有多大作用……我們的戰鬥呼聲将永世長存,并将一直傳入每個領悟者的耳中。”但是,玻利維亞組織了600名軍人的隊伍對切·格瓦拉形成包圍時,他寫道:“我們現在處于完全的孤立狀态!”他的哮喘病再次發作,并患上了腹瀉。沒有醫藥,沒有飲食,他隻能在忍耐中堅持戰鬥!

狂熱的革命者:古巴革命成功後,切·格瓦拉為何還去南美打遊擊?

剛果遊擊隊歲月

切·格瓦拉是一位理想主義者,“知其不可而行之”,讓他的行為多少有些不太符合實際,難免會走到激進的道路上。從他培育“新人”的理論可見一斑。對于不認同的理念,他毫不掩飾自己的不滿情緒。在談到蘇聯撤走設立在古巴的飛彈時,切·格瓦拉說道:“如果按鈕由古巴人來操縱,飛彈早就發射出去了!”他的離開更多是對古巴和蘇聯政策的不滿,因為有沖突和分歧,他曾經在公開場合頂撞卡斯特羅!對于他的出走,卡斯特羅說:“切到哪裡去了,這跟誰都沒有關系……我們沒有任何責任向任何人說明,什麼時候會聽到他的消息呢?會聽到的,不管他在什麼地方,做什麼,有一點可以肯定,他将永遠為革命奮鬥到底!” 1959年,他出訪東京時忽然有了這種想法:在玻利維亞或巴西烏拉圭接壤的地方,投入一股遊擊隊,進而讓革命的火種在南美洲燎原。最終,他要實作這個方案,并以此為根據地,踐行他的理想!

狂熱的革命者:古巴革命成功後,切·格瓦拉為何還去南美打遊擊?

在野外遊擊隊讀書

切·格瓦拉很有激情。他把自己比作唐吉坷德,單槍匹馬向風車發起挑戰。在踏上玻利維亞的土地時,他給父母寫信道:“兩位親愛的老人,我的腳再一次挨到羅特南特的肋骨,我挽着盾牌,重上征途。”在給孩子們的信裡,他寫道:“如果有朝一日你們讀到這封信,就說明我不在你們身邊了……你們的父親是這樣一個人:他怎麼想就怎麼行動,不容置疑,他忠于自己的信仰。”“你們應當永遠對世界上任何地方非正義的事情,都能産生強烈的反感,這是一個善良人的寶貴品質!”他的母親評價他道:“你就好像一個永遠的異鄉人,好像這就是你的命運!”

狂熱的革命者:古巴革命成功後,切·格瓦拉為何還去南美打遊擊?

切·格瓦拉與薩特、波伏瓦

切·格瓦拉犧牲後,在世界上引起較大震動,很多地方都舉行了追思活動。古巴的最隆重,他們把切·格瓦拉的遺骨帶回去,樹立了紀念碑。很多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比如阿斯圖裡亞斯,薩特等人,都對切·格瓦拉給予高度評價。阿斯圖裡亞斯說:“他展現了真正的浪漫主義和莊嚴犧牲,這喚起各個階層人士的同情。”薩特說:“切是我們這個時代十全十美的人物!”對他的評價可謂十分高了!毫無疑問,切·格瓦拉對信仰的執着,對正義和理想的追求,是我們這個世界需要學習的。但是,他的理想被狂熱所綁架,顯得過于浪漫而不符合實際,并最終導緻了他的失敗,卻是我們應該警惕的,因為被狂熱綁架的理想,不值得提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