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好萊塢黃金時代的女神們:上帝讓她們美麗,也讓她們遍嘗人世艱辛

作者:為中華騰飛而努力工作

荒野上的野薔薇/原創首發

現在周冬雨很紅了,又一次用實力證明了張藝謀的眼光獨到了,當初拍《山楂樹之戀》的時候傳出來一個八卦,張藝謀海選演員,然後感歎現在的女孩子長得沒以前漂亮了,有句話我記憶猶深,他說是不是現在漂亮姑娘都不找好看男孩子結婚,都跑去找有錢人了,導緻一代不如一代了。

其實我覺得不獨中國是這樣,即便是有“造星夢工廠”之稱的好萊塢,近來女明星的顔值似乎也比黃金時代的前輩們略微遜色了。

好萊塢黃金時代的女神們:上帝讓她們美麗,也讓她們遍嘗人世艱辛

斯嘉麗·約翰遜 1984年出生

好萊塢黃金時代的女神們:上帝讓她們美麗,也讓她們遍嘗人世艱辛

娜塔麗·波特曼 1981年出生

好萊塢黃金時代的女神們:上帝讓她們美麗,也讓她們遍嘗人世艱辛

安妮海瑟薇 1982年出生

我十幾歲的時候,那是九十年代,那個時候沒有網絡,縣城電影院的影片更新慢,當時中央電視台六套——電影頻道是最快能夠得到外界娛樂資訊的管道,外國電影都是精中之選,每到周末我就守在電視機前,看得如癡如醉。

最吸引我的是影片裡面的那些女神,天啊,她們怎麼這麼美,一颦一笑,眼波流轉皆是風情萬種,甜美、妖豔、端莊、高貴、妩媚、嬌弱,清冷神秘,各種各樣的類型真是讓人目不暇給。

讓我這個正處于愛美年齡的女孩子羨慕不已,不得不說好萊塢黃金時代的女明星們美人都是紮堆兒長的,真正的好萊塢“黃金時代”是起步于上世紀20年代,止步于50/60年代。

我看的時候時間剛好,時間過去得不算久遠,那時候江湖還流傳着好多她們的傳說,書刊雜志上好多介紹這些外國明星的八卦的,堪稱當下的“頂流”。當時候看了那麼多花邊新聞,心中隻有一個感覺,“快意人生”,三國演義裡面說“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到她們這裡兒是颠倒了,這些大姐姐們視男人如衣服,不想穿了就換,就是這麼飒。不過好像過得幸福的很少,可能這就是成名的代價吧。

讓我們來回顧一下吧,排名不分先後啊。

好萊塢黃金時代的女神們:上帝讓她們美麗,也讓她們遍嘗人世艱辛

麗蓮·吉許

麗蓮·吉許,1893年10月14日出生于美國斯普林菲爾德,父親是個不顧家的酒鬼,母親是舞台劇演員。帶着她和妹妹多蘿西·吉許出走,演戲為生。麗蓮·吉許自幼便有着豐富的登台經驗。

1912年,麗蓮·吉許遇上大衛·格裡菲斯,蒙他賞識,成為他旗下最重要的演員。追随着格裡菲斯,麗蓮·吉許拍下名作包括《一個國家的誕生》、《黨同伐異》、《節婦救國記》、《風》等。同時,她也拍下不少改篇自文學作品的電影,如賈科莫·普契尼的歌劇《波希米亞人生》、《紅字》。

麗蓮·吉許專攻弱小可憐的戲路,在銀幕上,她總是演小家碧玉、肺痨病人、被欺淩的弱質女流。《殘花淚》一片中,她演一個被老父拳打腳踢的可憐女孩,跟她真正的人生如出一轍。

确實她楚楚可憐,如果外國也有林黛玉的話,也就是她這般“弱柳扶風,姣花照水”,殊不知她比林黛玉還要苦。

好萊塢黃金時代的女神們:上帝讓她們美麗,也讓她們遍嘗人世艱辛

看到她的第一眼,我就在想,嘴巴這麼嬌小,面包牛排能塞得進去那麼小的嘴巴麼,能吃飽飯麼?

看起來那麼的纖細柔弱卻是一個能燃燒自己生命來成就藝術的人,她在1926年《波西米亞女郎》和1928年拍攝的《風》。《波西米亞女郎》的時候,吉許又一次讓自己的生命處于危險之中,然而這一次是她自找的:當拍攝由她主演的眯眯之死的日子臨近時,她開始絕食,讓自己變得虛弱;然後是絕水,讓自己的身體脫水;覺得還不夠,又用棉花吸幹了唾液,讓自己看上去跟眯眯一樣病重。拍到眯眯死去的那一幕時,她的呼吸也停止了。導演懷疑她真正死去了,不僅是因為她的身體已瀕于死亡,而且認定她的魂魄一定也已随角色而去。吉許自己則認為拍《風》才是她最艱苦的一次經曆。風是用飛機的螺旋槳攪起來的,灰塵彌漫,風中溫度高達50攝氏度,而吉許就在這樣的風中拍了一場又一場,而且是她最為傑出的表演。

讓人聯想到當下老一代的演員時常抨擊的小鮮肉和小花們,就連守時不遲到都是他們難得的美德了。

吉許晚年成了電影活動家,大力宣揚、贊助對無聲電影的研究。在格裡菲斯的晚年,好萊塢已把這位祖師爺忘得幹幹淨淨,隻有吉許沒忘,照顧多病的格裡菲斯直到他去世。在格裡菲斯去世之後,在吉許的遊說之下,美國政府發行了紀念格裡菲斯的郵票。1993年2月27日,吉許在睡夢中去世,享年99歲。電影的開創史失去了最後一位見證人。在遺囑中,吉許給美國電影研究院留下了一大筆錢,用于保護格裡菲斯的電影。

好萊塢黃金時代的女神們:上帝讓她們美麗,也讓她們遍嘗人世艱辛

她在94歲高齡與另一銀幕傳奇貝蒂·戴維斯,合演《八月的鲸魚》,成為她演藝生涯中最後一部作品。

每年10月14日(麗蓮·吉許的生日),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均會放映她的至少一部電影或電視劇,以紀念這位默片時代偉大的女性。

深受原生家庭影響,吉許終身未婚。她的一生,可以用她的自傳的獻詞來概括:"獻給我的母親,她給了我愛;獻給我的妹妹,她教會了我笑;獻給我的父親,他給了我不安全感;獻給格裡菲斯,他教導我工作要比玩耍更有趣。"

好萊塢黃金時代的女神們:上帝讓她們美麗,也讓她們遍嘗人世艱辛

瑪麗·碧克馥

瑪麗·碧克馥出生于加拿大多倫多,5歲時父親死于工傷事故,瑪麗過早地挑起了維持家庭生活的重擔。艱苦的工作造就了瑪麗的生存能力。

與她甜美可愛的外表反差很大,這是一個性格堅韌,努力前進的女孩兒,8歲開始就在加拿大演出話劇,參加巡回演出團,足迹遍布加拿大和美國。

14歲時,瑪麗決定進軍百老彙獻藝。她貿然沖進百老彙領軍人物劇作家戴維·伯拉斯科的辦公室,以秀美的容貌和婉轉的言辭打動了伯拉斯科,遂得以在他的話劇《弗吉尼亞的勇士》中擔任主角。

1909年,渴望成名的瑪麗戀戀不舍地離開舞台,憑借同樣的魅力和決心得到比沃格拉夫電影公司D·W·格裡菲斯的賞識而進入美國電影界。

格裡菲思的夫人琳達·阿維德森回憶說:"

好萊塢黃金時代的女神們:上帝讓她們美麗,也讓她們遍嘗人世艱辛

見到格裡菲思時,瑪麗告訴他:"。"

格裡菲思被她堅決的态度征服了,于是瑪麗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冷落的别墅》中的女主角。

她很早就确定了自己人生的方向,并且為了達成這個目标一步一個腳印地向前邁進。

瑪麗是個機敏的人,他看出了自身的價值。為了更高的片酬和更大的表演權,他不斷地改換門庭,艱苦地操縱着合同。

随着名聲的增長,瑪麗的薪水也穩步攀升,那個時候是實行周薪制,她從40~175~275~500乃至不斷翻倍階梯式遞增,然後通過個人業績突出,把話語權拿到手,成立了以她名字命名的制片公司,專門攝制由她主演的影片,并參加制片廠的利潤分成。

可以說能達到這樣成績的男明星都很少,更不要說那個歧視女性的年代了。

1919年,瑪麗·碧克馥和另外3位炙手可熱的大明星D·W·格裡菲思、查理·卓别林、道格拉斯·範朋克攜手,共同創辦了聯美影片公司。

大名鼎鼎的卓别林《摩登時代》、《大獨裁者》都是聯美影片公司制作出品的。

翌年,瑪麗·碧克馥嫁給了範朋克,道格拉斯·範朋克是第一個在貝弗利山莊定居的電影明星,範朋克家被稱為“好萊塢無冕之王”。

好萊塢黃金時代的女神們:上帝讓她們美麗,也讓她們遍嘗人世艱辛

道格拉斯·範朋克 出演了《佐羅的面具》和《羅賓漢》(1922)

當時,瑪麗·碧克馥和範朋克這兩位大明星的聯姻成為世界影壇的一件大事。這段美國本世紀初影壇最為轟動的浪漫史,在世界電影史上也是少見的,他們的結合,并沒有引起什麼風波。他們原是憂心仲仲地怕聲名掃地,不料反而引起億萬觀衆對他們的欣羨。他們的結合使美國電影界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繁榮景象。這一時期瑪麗·碧克馥的藝術生涯也達到了巅峰。

據稱1928年的《風騷女人》是碧克馥拍攝的第一部有聲影片,雖然賣座成績平平,卻為她赢得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據說頒獎前夕,瑪麗·碧克馥把中央評委會的全體評委請到她的别墅裡招待"茶點",結果她真的獲了獎。由此輿論大嘩。或許正是因為如此,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宣布從第3屆起撤銷中央評委會,得獎名單改由學院的近300名會員投票決定。

刷票是現在娛樂圈盛行的一種手段吧,人家早在半個多世紀之前就已經玩過的套路了,這就是流量啊,

雖然兩人最後以離婚收場,但是兩個大明星“強強聯合”的兒子小道格拉斯·範朋克,也是個“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大明星,遺傳了母親聰明、堅韌,努力的性格,走出了父母光環的籠罩,憑着出色的演技和英俊的相貌為自己在好萊塢闖出了一片天地。

好萊塢黃金時代的女神們:上帝讓她們美麗,也讓她們遍嘗人世艱辛

小道格拉斯·範朋克 1937年,他以影片《贊達的囚徒》一炮走紅

一門三傑,成為同時代無可比拟的佳話。瑪麗1933年退出影壇之後也沒閑着,1936年,她被任命為聯美影片公司的首席副總。第二年,她成立了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化妝品公司。1953年,瑪麗與留任的唯一夥伴卓别林一道将聯美影片公司拍賣。

即便是她1979年去世也沒閑着,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俗稱"奧斯卡學院")欲回收瑪麗·碧克馥擁有的兩尊小金人,防止其流向市場,這兩尊小金人一尊在瑪麗·碧克馥的繼承人手中,該繼承人索價50萬美元,另外一尊在瑪麗·碧克馥的最後一任丈夫手中,他拒絕出售。

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提出訴訟時表示,為了表示紀念這位奧斯卡獎上的女星,學院有以每尊10美元購回小金人的權利。目前,此案仍在審理當中。瑪麗·碧克馥是美國默片時代的電影明星,分别在1930年和1975年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和成就獎。

好萊塢黃金時代的女神們:上帝讓她們美麗,也讓她們遍嘗人世艱辛

瓊·克勞馥

瓊·克勞馥原名露西爾·費伊·勒·薩埃爾,出生前父母就離異了。她還沒有出生,父親就抛棄了她母親和她哥哥,母親再嫁,11歲時,繼父再次抛棄了他們,16歲時她有過三個名義上的父親,并從其中的一位得到了另一個名字比利·卡森。

1915年他們全家住在堪薩斯市,克勞馥不得不為支付自己的學費在洗衣店打工、并作仆人,1923年,自幼愛好舞蹈的她赢得了一項業餘舞蹈比賽的冠軍,并藉此機會加入了合唱團,開始以舞蹈為業。

瓊參加舞蹈比賽,獲得了歌舞團的工作。20歲不到,她到芝加哥碰運氣,在一個經紀人的辦公室看到别的女孩比她漂亮,不禁大哭起來,這打動了經紀人,給她介紹了一份工作----在脫衣俱樂部跳舞。

這時候的瓊開始追逐自己的表演事業,拍攝了一些情色片,其中有一部就叫做《潛規則》,放映的是一個年輕女孩在制片人辦公室裡做得一切肮髒的勾當。

好萊塢黃金時代的女神們:上帝讓她們美麗,也讓她們遍嘗人世艱辛

瓊意識到靠這樣是無法讓自己成為大明星的,但是她又無計可施,這時幸運女神眷顧了她。一天她在克拉拉鮑的男友裡奇曼的辦公室裡展現一件性感的睡衣,米高梅公司的洛伊來訪,他被瓊吸引了,之後便為她安排試鏡,然後給了她一份合約。

瓊是個聰明的女子,她到了好萊塢很快掌握了好萊塢的運轉方式,她對米高梅公司的從業人員“來者不拒”,這些宣傳策劃人員很快為她改成了後來的名字瓊·克勞馥,并在最有潛力新人榜中排名第一。

影壇大鳄梅耶對她感興趣,她意識到自己的價值,跑到梅耶的辦公室說自己看中了一座房子,半小時的"秘密協商"後,她拿到了18000美元的支票。

瓊的私生活一開始就是人們關注的話題,因為她真是處處留情,除了勾搭男演員,還與女演員暧昧,後來夢露曾透露說瓊勾引過自己,不過未被證明。

1928年瓊為了得到《Our Dancing Daughters 》的主角,她先後通過陪睡制片人和導演,最終從克拉拉鮑手裡搶過了這個角色,并使她名聲大振。

瓊出名以後,先和一個演員訂婚,後迷上了約翰.吉爾伯特,不過吉爾伯特當時愛上了嘉寶,後來她傾心于小道格拉斯.範朋克,小道的父親(道格拉斯範朋克)和母親(瑪麗.碧克馥)極力反對他們在一起,這對戀人隻好私奔結婚,八個月後,好萊塢無冕之王範朋克家才對他們敞開了大門。

瑪麗依然對她反感,警告說不要為她生孫子,事實上,瓊也無法生育了,早年的荒誕生活,她多次流産,導緻她習慣性流産。

終于在50年代,她的五婚對象也來到她的身邊,暫時終結了她放浪的私生活,那是百事可樂的主席斯蒂爾Alfred Steele ,他們倆人的關系好好壞壞,總體上來說還是幸福的,直到斯蒂爾去世。做為一個大明星,利用自己的名氣,她成功的幫助百事可樂達到與可口可樂一樣的知名度。

斯蒂爾走後,瓊遭遇了百事可樂集團的排擠,一說是丈夫留下了一筆巨額的債務。這讓她生活拮據,她開始重新拍片,最著名的就是和貝蒂戴維斯合作的《蘭閨驚變/寶貝簡怎麼了What Ever Happened to Baby Jane》。

因為已經無法生育,她隻得收養孩子,可是瓊為了友善自己和男人們約會,她把收養的孩子送到别處撫養,這使她和孩子們關系不好。在1977年瓊因癌症在紐約去世後,她的養女克裡斯蒂娜寫了本書《親愛的媽咪》,後來拍成了電影。書中描寫了瓊對養女的殘暴,用了很多不堪的言語。再後來,瓊的孫子證明,瓊并非書中描寫的那般窮奢極欲、喪心病狂。

瓊·克勞馥并非普通演員,确切地說,她是電影巨星。個中差別非常重要:她很少出現在頂級電影中,不管取材如何,她的電影很少被稱作"出色",但是她卻是電影史上最成功的、演藝生涯最長的女演員。

她生來魅力四射,是人上之人,明星氣質簡直與生俱來。她的 一切,包括她從一無所有到身價不菲的發迹史,她所有為了處于閃光燈下的不懈努力,都使她成為好萊塢造夢工廠的最佳素材。

她女兒寫的關于她自傳性質的揭密書,厚顔地揭示了瓊的糜爛私生活,使她真正"赢得生前身後名"。瓊的一生被賦予了戲劇化的細節,這個大眼睛、粗眉毛、瘋狂的女主角永遠展現給人們的是電影之名、決心和無所顧忌的野心。

好萊塢黃金時代的女神們:上帝讓她們美麗,也讓她們遍嘗人世艱辛
好萊塢黃金時代的女神們:上帝讓她們美麗,也讓她們遍嘗人世艱辛

克拉拉·鮑

克拉拉出生于紐約布魯克林桑茲街的一個貧民窟。父親羅伯特是酒鬼,喜歡和街頭妓女鬼混,在克拉拉15到16歲的時候,父親侵犯了她。母親莎拉有癫痫和精神疾病,前兩個姐姐都在出生兩天内夭亡。貧窮、精神和身體上的折磨讓克拉拉一直對童年生活緘口不提。克拉拉還有口吃的毛病,成為附近孩子們的笑柄。童年時唯一的朋友是住在樓下的男孩強尼,但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火中,強尼死在克拉拉的懷中。

1921年,16歲的克拉拉參加了由《電影》雜志贊助的"名譽與财富"比賽。她穿上唯一一套套裝,說服父親給她一美元拍了兩張照片。克拉拉認為這兩張照片把她照得"很可怕",她也憎惡自己的紅色軟帽和格子花呢連衣裙套裝。然而經過無數次試鏡,克拉拉還是赢得了選美冠軍後步入影壇。因電影《它》(It)的賣座而被稱為"它女郎(It girl)",是爵士時代(Jazz Age)中摩登女(Flapper)的代表。

克拉拉七年級之後就沒有再上學,她的學校生活并不愉快。唯一一個能讓她忘記自己悲慘處境的地方就是電影院。她積攢着一分一厘錢,去電影院看電影。

母親莎拉認為演戲無異于出賣身體,她覺得相比之下克拉拉死掉更好。一晚,克拉拉無意從睡夢中醒來,發現她母親手持屠刀逼近她的喉嚨,克拉拉趕忙逃離并将自己鎖在壁櫥裡,直到聞訊趕來的祖母前來解救她。自此,克拉拉餘生都備受失眠的折磨。

她開始在一些電影中出演小角色。不過因為母親的強烈反對,克拉拉始終對自己的職業有罪惡感。1923年,克拉拉的母親去世,她認為母親的死與自己從事表演有關,她的精神垮了。

克拉拉早期出演的都是東海岸的電影,直到Preferred Pictures電影公司給她提供了去西海岸好萊塢的免費火車票,克拉拉的事業才開始取得突破。制片廠的老闆巴德·舒爾伯格開始時驚異于克拉拉破爛的服裝,幾乎不肯給她試鏡的機會,不過當他看過她的表演之後大為震驚。克拉拉早已對童話劇了如指掌,并且可以按照劇情需要随時流淚。

好萊塢黃金時代的女神們:上帝讓她們美麗,也讓她們遍嘗人世艱辛

從1923年的Maytime開始,巴德·舒爾伯格讓克拉拉出演一系列小角色,并且将她出借給其他電影公司。不過,克拉拉最終開始通過這些小角色逐漸樹立了自己的名聲,是以被選為1924年的WAMPAS Baby Stars。

當克拉拉開始掙錢,她将父親帶到好萊塢與她生活在一起。克拉拉的父親開始做生意,但無一例外的都失敗了。于是他很快變成了一個醉鬼,并在她工作的地方不斷打擾她,找盡機會告訴年輕的女孩兒們,他的女兒是克拉拉。盡管她的父親令人生厭,但克拉拉本人在這時期的事業中還是受到了别人的喜愛。劇組裡幾乎所有人都喜歡她,因為她親切、慷慨,并且無論如何成功,都保持謙遜。

1925年,舒爾伯格讓克拉拉在the Plastic Age中出演。這部電影非常賣座,克拉拉在突然間變成了制片廠裡最受歡迎的明星。同時她也開始與和她演對手戲的吉爾伯特·羅蘭約會,随後訂婚,不過這隻是她無數次訂婚中的首次。其後的一部Mantrap(1926年)也異常成功,克拉拉很快與本片的導演維克多·弗萊明墜入愛河,雖然他的年紀有她的兩倍。

面孔是天真又邪惡的洋娃娃,身體是欲拒還迎的肉彈,沒有人能拒絕她真摯而又濕漉漉的引誘。

痛苦的人生讓她内心扭曲,眉是沖擊力極強的細彎眉;上睑下垂導緻的“遮瞳”本身就是疲憊、厭倦的冷感情緒元素。

好萊塢黃金時代的女神們:上帝讓她們美麗,也讓她們遍嘗人世艱辛

現在有個說法“厭世臉”說的就是她這種,美卻頹廢,童稚卻厭惡世,是以說潮流也會“炒剩飯”,她才是最進階的“厭世臉”。

但是因為内心空虛,讓她成了“集郵女王”、酗酒、濫用藥物、精神疾病以及過于揮霍的奢靡生活,也使得當時“刻闆的好萊塢權貴認為,無論克拉拉有多流行,她始終是過着低等生活,對好萊塢而言并不光彩”。

是以派拉蒙通過取消她的電影、扣留她的所得、向她未歸還的道具服裝收費并堅持讓她支付自己的宣傳照片等方式來羞辱這位精神脆弱、情緒化的女演員。

她的合同中也包含一條道德條款,如果她的行為舉止能像一位淑女,并遠離惹是生非的報紙,那麼她才能得到55000美元的第三方保管金。

最後她隻能黯然神傷地離開,過着與世隔絕的生活,直到1965年9月27日,她死于心髒病。

好萊塢黃金時代的女神們:上帝讓她們美麗,也讓她們遍嘗人世艱辛

海蒂拉瑪

海蒂·拉瑪出生于奧地利的首都維也納一個顯赫的家庭,從小生活富裕,衣食無憂的生活環境并受到良好的教育。海蒂七八歲時已經能跳芭蕾彈鋼琴,又在瑞典的女子學校上學,各科成績非常不錯,尤其是數學 。

如果沒有變化,她也會成為像她母親那樣的貴婦人,但是顯然她開啟了自己波瀾起伏的人生曆程。

1931年海蒂·拉瑪迷上了自我表現,并且對表演十分癡迷,才十幾歲的年齡,就不顧父母的反對,甚至放棄了正在攻讀的通信專業,跟随戲劇導演馬克斯·萊因哈特去了德國柏林學習;憑着自己外形的優越條件,初出茅廬便在那裡的影視圈找到了一份場記的工作;之後又以出衆的外表和表演欲,迎來了自己的第一部大熒幕作品《街上的錢》,那年她16歲 。

1932年,海蒂·拉瑪被捷克斯洛伐克電影邀請去擔當《神魂颠倒》的女主角,并承諾将這部電影推向國際市場,唯一的條件出鏡時不能有任何衣物遮蓋她的身體 。

影片一經播出,舉世為之嘩然,紛紛被禁播,海蒂·拉瑪的婚姻也像電影一樣多姿多彩,六段失敗的婚姻。

第一任丈夫禁止妻子再涉足電影業,也不讓妻子随便外出,這讓海蒂非常痛苦。她提過想繼續拍電影,被曼德爾粗暴地拒絕了。她連遊泳和上街的自由都沒有,這讓海蒂對曼德爾徹底死心了,加上海蒂堅決反納粹,導緻夫妻之間的沖突不能調和。

1937年的一天,海蒂陪同丈夫出席晚宴,中途她以身體不适為由退席。然後用迷藥迷昏了随從侍女,跳出盥洗室的窗戶,乘當天的火車連夜逃到了法國巴黎,結束了她與曼德爾的婚姻 。

不過她的電影事業并沒有太大成績,即便她是美人堆裡的頂尖角色,海蒂·拉瑪是典型的五官豐厚的明豔,輪廓架構都是無可挑剔:臉型大氣端正,五官比例不散,好架構才是美人底子;五官線條精緻豔麗,眉眼唇鼻都是尖的開端與收尾,與稍厚的骨塊呼應;同時形态又都飽滿,在均衡的比例上描畫,即成就了這樣一位精準的美人。

真正的360度無死角,令人為之窒息的天造之美,但是過分的美麗倒反限制了她的演技,變成了一個銀幕上美麗花瓶和人肉背景。

好萊塢黃金時代的女神們:上帝讓她們美麗,也讓她們遍嘗人世艱辛

海蒂·拉瑪

海蒂·拉瑪開始接觸“擴頻通訊技術”源于她的第一任丈夫弗裡茨·曼德爾。曼德爾也是一名猶太人,但他支援納粹,甚至成為納粹主要軍備的奧地利軍隊供應商。

他們在研究無線電信号遙控魚雷和無線通信幹擾技術。雖然無線通信技術在當時屬于國家最進階别軍事機密,但曼德爾與武器專家談論相關技術時,他允許海蒂旁聽甚至記錄。

1938年3月,納粹正式進入奧地利,海蒂也遠離了她失敗的婚姻和衆多的納粹“朋友”。順便也把納粹無線通信方面的“ 軍事機密”帶到了盟國。

二戰期間,參戰各方都想提高魚雷命中率。他們通常會用無線信号引導魚雷。但敵方也可以通過幹擾無線電信号,讓魚雷偏離攻擊目标。早期的通信是同時在一個單獨的頻道上傳輸,敵方探察到引導頻道,就可以有效地幹擾信号。海蒂認為自己能解決單獨無線信号頻道的技術瓶頸。

1939年,海蒂·拉瑪結識了音樂家喬治·安太爾,他是當時先鋒派作曲人物之一,安太爾在為好萊塢進行電影音樂創作,并開始對人體内分泌的研究。起初海蒂隻是把安太爾看作腺體專家,向他請教怎樣才能把她的胸部變得更大。

後來,兩人的話題從腺體轉到武器。安太爾則提出,可以借鑒自動鋼琴的做法來實作“跳頻”的想法。自動鋼琴很像老式計算機,通過讀入編好碼的打孔紙帶來演奏 。

1940年初,海蒂·拉瑪和鋼琴作曲家喬治·安太爾設計出了一個飛機導航系統。喬治構思了一對紙卷,分别安置在飛機和魚雷裡面,來指定變化頻率的順序。憑借海蒂和喬治的研究以及其他科學家的幫助,他們的成果逐漸完成。

1941年,他們完成了這項研究并為他們的“頻率跳變”裝置設計申請了專利,無線電“跳頻技術”就是現在的“擴頻通訊技術” 。

1942年8月,他們得到美國頒發的專利證書,并将這項專利捐獻給美國政府,希望能夠對二戰有幫助。

當軍方軍官聽到軍事武器的原理來自鋼琴時,他們認為這非常可笑。對于這些軍官士兵而言海蒂本人比工程圖紙更感興趣。聯席會議無果,軍方表示無法想象要把鋼琴裝到飛彈裡去,一個女演員加一個音樂人不可能比武器專家更明白這些道理 。

聯邦調查局始終質疑海蒂與曼德爾的婚姻,和她在來美國前與希特勒、墨索裡尼那些納粹的交往,懷疑她是不是拿這玩意兒糊弄軍方。

二戰中,美國人從未将跳頻技術用于進攻納粹軍艦,并勸說海蒂既然愛美國,就應該利用漂亮臉蛋幫政府推銷戰争債券 。

人們所能知道的對它最早實作是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它涉及在飛機和被稱作聲納浮标裝置之間的雙向通信。當時,美國海軍給霍夫曼無線電公司一份專利,讓它生産聲納浮标以及伴随飛機的無線電。不過,發明者的名字被從檔案中抹去,給出的資訊處于極度保密狀态。霍夫曼公司的技術人員完全不知道,這項專利是一個女演員和一個音樂家搞出來的 。

直到上世紀50年代後期,海蒂的這項發明,才被廣泛運用到軍隊計算機晶片中。從那時起,這一技術也啟發了許許多多通信領域的科學家,進而被廣泛運用到手機、無線電話和網際網路協定的研發上,以使很多人共同使用同一頻段的無線電信号。最終,霍夫曼無線電公司完成了這一跳頻機械裝置。在此基礎上,軍方研發了許多産品,其中包括一架在越南戰争中使用的遙控無人駕駛飛機。古巴飛彈危機期間,“跳頻”以隐蔽通信的形式在軍艦之間構成了海軍封鎖 。

1985年,在“跳頻”技術基礎上美國的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在聖疊戈成立,悄悄地研發出CDMA無線數字通信系統。這家公司就是高通。高通現在已成為全球500強的大公司,而它的理論來源的發明者海蒂卻差點給人遺忘 。

1997年,當以CDMA為基礎的通信技術開始走入大衆生活時,科學界才想起了已經83歲高齡的海蒂,美國電子前沿基金會授予了五十年前這項專利第一申請人海蒂·拉瑪的發明頒發“電子國境基金-先鋒獎”。這一獎項對海蒂在計算機通信方面的貢獻給予了承認,科學家尊稱海蒂為:CDMA之母,但此時她已經走不出家門 。

晚年的海蒂沉浸于整容手術之中,可惜那時候技術不成熟,不但沒能重返青春,息影後的40年間海蒂開始堕落,甚至沉迷于毒品 。

此後海蒂的生活是孤獨的,她獨自一人居住在美國佛羅裡達州的一所較高價的電梯大廈中 。

2000年1月19日,海蒂被發現死在家中的床上,享年86歲。

好萊塢黃金時代的女神們:上帝讓她們美麗,也讓她們遍嘗人世艱辛
好萊塢黃金時代的女神們:上帝讓她們美麗,也讓她們遍嘗人世艱辛

葛麗泰·嘉寶

葛麗泰·嘉寶原名葛麗泰·洛維薩·格斯塔夫森,出生在瑞典一個貧困勞工家庭,從小害羞。14歲的時候父親去世,她被迫離開學校去百貨公司打工,做廣告模特;1922年被導演斯蒂勒看中後,斯蒂勒給了她"葛麗泰·嘉寶"(Greta Garbo)這個名字,同時嘉寶申請到瑞典表演學校的獎學金,從此展開了銀幕生涯 。

默片時代和有聲電影都得到了驕人的成績,她被稱為“20世紀的蒙娜麗莎”,擁有奇妙、引人遐思的神秘美。

四次獲得奧斯卡提名,最後奧斯卡還專門為了她設計了一個“終身成就獎”,在當時的好萊塢幾乎人人都暗中崇拜她。

她對美國人來說是完全新鮮的。不僅因為她代表歐洲的神秘風情,更因為她的表演方式。比起默片時代全靠動作演繹的過度誇張,她在熒幕上完全不動聲色,僅僅眨一眨眼睛,人們就能看到她眼裡富有層次的情緒,影評人說:這是電影作為精妙藝術的開端。

好萊塢黃金時代的女神們:上帝讓她們美麗,也讓她們遍嘗人世艱辛

還上了瑞典貨币,真的不是一般的厲害啊。

好萊塢黃金時代的女神們:上帝讓她們美麗,也讓她們遍嘗人世艱辛

2014新版瑞典克朗

她是當時盛行權色交易,男女關系極其混亂的好萊塢的一股“清流”,她深居簡出,就算是同為瑞典人的大明星英格麗褒曼去看望她,嘉寶不喜歡見陌生人,直接當面落下窗簾送客。

她氣質裡面有着多種層次感:倦怠、疏離、神秘,冷峻,欲拒還迎,欲語還休。

她出演了電影《瑞典女王》,被認為是神作,當時好萊塢女明星各種美麗:甜美、妖豔、性感、豐腴、狂野等等兼而有之,唯獨沒有一位如她這般擁有君臨天下的女帝氣質。

好萊塢黃金時代的女神們:上帝讓她們美麗,也讓她們遍嘗人世艱辛

是以即便同時代的男明星奧利弗就說自己在嘉寶面前如同“老鼠之與獅後”。

英格麗·褒曼最令人難忘的一個特質是,她端莊、高尚并且聖潔,這使得她在同時代的衆多美女中脫穎而出,并且被人們所銘記的,是以她的變心,抛夫棄女才會變得這樣讓人們無法原諒吧。

英格麗·褒曼這個名字是她的父母以瑞典的英格麗公主(Ingrid of Sweden)來命名的,她于1915年8月29日出生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父親為瑞典人,母親則為德國人。褒曼的父親與母親分别在她13歲及3歲時去世。褒曼于是被送到一位叔叔身邊與他一起生活,不過他也在6個月後死于心髒并發症。是以褒曼後來是由另一位叔叔與嬸嬸扶養長大,當時他們已經擁有4個孩子。

褒曼在17歲時進入斯德哥爾摩的皇家劇院學習過表演,她在夏季首次休息期間被瑞典電影制片廠所雇用,是以也導緻褒曼在1年後離開皇家劇院,全心投入電影演出。她離開皇家劇院後的第一次演出是1935年的《Munkbrogreven》(雖然之前褒曼曾在《Landskamp》中扮演過臨時演員)。

21歲的英格麗‧褒曼在1937年7月10日與牙醫皮特(他後來成為一位神經外科醫生)結為夫妻,他們的女兒于1938年9月20日出生。

在瑞典與德國分别演出12部(包括《En kvinnas ansikte》,這部電影後來被翻拍成《女人的面孔》,由瓊·克勞馥所主演)及1部電影後,英格麗‧褒曼受到好萊塢制作人大衛·O·塞爾茲尼克的邀請,主演了她于1936年演出的瑞典語電影《寒夜琴挑》的1939年英語翻拍版。這部片得到巨大的成功,褒曼也是以成為明星,被形容成“瑞典送給好萊塢一個燦爛的禮物”。

在這時期她與其他好萊塢的女明星相異的是︰她未曾改變她的名字、她完全自然、沒有任何化妝的演出,褒曼也是身材最高挑的女主角之一。

好萊塢黃金時代的女神們:上帝讓她們美麗,也讓她們遍嘗人世艱辛

英格麗·褒曼

英格麗·褒曼與意大利導演羅伯托·羅塞裡尼為了拍攝《火山邊緣之戀》(Stromboli)而互相認識,當時褒曼已經在美國觀賞過他前兩部作品,并且為他着迷。在拍攝這部電影期間,褒曼與羅塞裡尼墜入了情網,并在1950年2月7日生下他們第一個孩子羅伯特·英格利·羅塞裡尼。

因為褒曼當時是全美國的偶像明星,是以這個事件在美國演變成一大醜聞。後來甚至導緻她被民主黨參議員愛德溫·強森在美國參議院中所譴責,并稱她為“女人之中一個糟糕的範例并受到邪惡巨大的影響”。除此之外,褒曼也被選為不受歡迎人士。因為這次事件,褒曼将自己放逐到意大利,離開美國的丈夫及女兒。最後她的丈夫彼得‧林斯壯對于褒曼的離棄提出控告,并是以赢得他們女兒的監護權。

英格麗·褒曼與羅伯特·羅塞裡尼在1950年5月24日舉行婚禮,1952年再度生下一對雙胞胎女兒伊莎貝拉·羅塞裡尼與伊斯塔·英格麗·羅塞裡尼,其中伊莎貝拉現在是一位知名的模特兒和演員。在接下來的幾年中,褒曼演出幾部羅塞裡尼執導的電影,包括1954年的《Joan of Arc at the Stake》,這是亞瑟·奧内格創作的戲劇性神劇作品。英格麗·褒曼與羅伯特·羅塞裡尼在1957年11月7日結束婚姻關系。

與羅塞裡尼分手之後,褒曼主演了尚雷諾執導的電影《多情公主》,這是一部浪漫的喜劇,褒曼在劇中扮演一位波蘭公主。雖然這部電影并不成功,然而褒曼的演出被認為是她最佳的表現之一。

褒曼住在意大利的這段時期中,美國人對于她在私生活方面的不滿仍然沒有消失。在艾德·蘇利文的電視節目中,褒曼成為觀衆民調是否應該被原諒的對象之一。

我想這并不難了解,因為她看起來就是一位賢妻良母的典範,然而走下大銀幕,她卻背叛婚姻家庭,觀衆們覺得他們被英格麗·褒曼這個“言行不一緻的女人”所欺騙了。

這應該是她完美人生最大的污點吧。

好萊塢黃金時代的女神們:上帝讓她們美麗,也讓她們遍嘗人世艱辛

除卻她為人所诟病的私生活,她在電影上取得的成績顯然要耀眼得多,她出演的《戰地鐘聲》《北非諜影》《卡薩布蘭卡》、《聖瑪麗亞的鐘聲》、《美人計》、《瓦斯燈下》、《聖女貞德》等等,這些影片如今已成為電影史上的經典之作。

在英格麗·褒曼畢生的演藝生涯中,她演得最多的一個角色,就是法蘭西聖女貞德,先是舞台劇,最後拍成電影。在歐洲五六個國家和美國各地,褒曼先後用五種語言飾演貞德一角。

後來,當她到貞德的故鄉多列姆通路并沿着貞德的足迹旅行時,人們不是來看明星,而是把她當作聖女貞德的複生來歡迎,那熾熱的民族情感是她從來沒有享受過的榮譽。

甚至于一種混種的玫瑰也以英格麗·褒曼來命名,是以她也被稱為“上帝的玫瑰”。

好萊塢黃金時代的女神們:上帝讓她們美麗,也讓她們遍嘗人世艱辛

憾美人品行微瑕,所幸瑕不掩瑜,2003年 紀念郵票以褒曼的形象作為郵票圖案,獲得該項榮譽的少數幾個非美國人之一。

在英格麗·褒曼的輝煌歲月裡,她引領了一代人的風騷。她剪短發,會使短發成為當年流行的發式;她不化妝在銀幕上出現,化妝品銷售量便降低;她演修女,進修女院的人便增加;好萊塢富商霍華德·休斯〔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主演的飛行家男主角原型〕有一次買下從紐約飛洛杉矶的全部機票,使她一定要接納乘坐他私人飛機的邀請;一個影迷親自把一頭羊從瑞典趕到羅馬去送給她;還有些信件的位址隻寫倫敦,英格麗·褒曼收,便能送到她手裡。

她的氣質裡有女人的母性光輝,然而她那端正相貌又隐隐透出男性特有的英氣、偉岸,既不會脂粉氣過于濃重,又不會過于硬朗的男性化,正是“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混搭”得如此自然并且出色,這應該是她能在7年之後重返好萊塢的原因之一吧。

可惜啊,她本該完美無瑕的。

當我看完拉娜·特納的人生經曆,不由得在心裡想到,究竟是什麼讓這個清純的“毛衣女孩”變成把自己的人生活成一個劇本的“蛇蠍美人”。

大概是吧。

好萊塢黃金時代的女神們:上帝讓她們美麗,也讓她們遍嘗人世艱辛

拉娜·特納

拉娜·特納1921年出生在華萊士伯克峽谷口普羅維登斯醫院裡。并擁有荷蘭、蘇格蘭和愛爾蘭的血統。她的父親約翰·維吉爾·特納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因表現英勇而獲得獎章,退伍後在一個礦山小鎮工作,之後在編舞方面展現了自己的才藝;她的母親米爾德麗德·弗朗西絲是一位美容師 。

1929年,她的父親在一場牌局上赢了很多錢,卻在當晚被謀财害命,在一條小巷子裡被活活打死。父親去世後家中生活難以維持,母親将特納送到了一戶寄養家庭中但卻遭到了寄養者的虐待。無奈之下母親賣掉房産帶拉娜一起移居加利福尼。

她的美貌給她帶來了改變命運的機會,《好萊塢通訊》的編輯威廉·威爾克森在好萊塢高中的冰淇淋店發現了特納,之後将特納介紹給了人才服務機構馬克思兄弟公司的澤伯·馬克斯。澤伯·馬克斯又把特納帶進了好萊塢的華納兄弟娛樂公司。特納被制片人梅爾文·勒羅伊看中給她起了拉娜·特納這個藝名,并支付她每周50美元的薪水。

從此她開啟了自己的電影人生,她可以說是個“錦鯉女孩”。

1937年,拉娜·特納進入好萊塢華納兄弟公司工作,剛來一個月,她通過黑色懸疑影片《永志不忘》的試鏡機會,獲得了一個與克勞德·雷恩斯合作演出的少女角色,其實該角色是梅爾文·勒羅伊專門為拉娜打造的,也是拉娜在好萊塢的第一個重要角色 。拉娜雖然隻在影片中出現了12分鐘,但因片中穿着緊身針織毛衣的造型給觀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這件針織衫在當時風頭無兩,她還獲得了好萊塢制作人歐文·費恩給她起的昵稱"毛衣女孩"。

好萊塢黃金時代的女神們:上帝讓她們美麗,也讓她們遍嘗人世艱辛

1946年,拉娜·特納與約翰·加菲爾德合作,拍攝了她演藝事業高峰的代表作品,泰·加尼特執導的黑色驚悚片《郵差總按兩次鈴》,因片中飾演與奸夫一起謀害自己丈夫的柯拉·史密斯一角被影媒稱為"蛇蠍美人" 。在片中穿的熱褲、泳裝與緊身衣都是一片純白的拉娜影響了當時的風尚 。該片以380多萬的票房給予了拉娜肯定,也奠定了她在好萊塢的演藝事業。

一炮而紅,多少人夢寐以求的機會,讓她得到了,“黑紅也是紅”,她也做到了,但是相比之下,她那精彩紛纭,狗血夾雜着戲劇化的私生活,遠比她的電影更吸引人眼球。

大概是因為年幼就失去父親的緣故,拉娜·特納總是特别渴望來自于自己依賴男人的愛。

拉娜·特納與七任丈夫先後經曆了八段婚姻生活(包括一次複婚),為了賭氣的第一段婚姻僅僅維持了7個多月,兩年之後“閃婚”了隻認識了三周的男人,結果懷孕之後才發現,丈夫和前妻的離婚法定期限還沒到,他們的婚姻等于重婚,分手後前夫以死相逼,兩人在離婚一個多月後再次複婚,拉娜生下了女兒,但是這段婚姻在一年多之後還是以離婚收場。

1960年,拉娜·特納在拍攝期間遇到了房地産商佛雷德·梅,兩人于同年11月27日結婚。婚後佛雷德·梅的耐心和同情心令拉娜反感,在一次争吵後拉娜與路人發生一夜情差點被梅抓奸。兩人于1962年10月15日離婚。

但最出名的一段是:1958年4月4日,拉娜·特納在和具有黑幫背景的男友約翰尼·斯托姆帕納托交往後試圖離開他,但受到斯托姆帕納托的威脅。當晚,拉娜和約翰尼·斯托姆帕納托在拉娜位于貝弗利山莊的别墅發生激烈争執。之後拉娜15歲的女兒謝麗爾·克雷恩用刀将約翰尼·斯托姆帕納托刺死。案件發生後引起觀衆的猜測和争議。

可能是因為情路坎坷的緣故,她慢慢“黑化”了,終于蛻變成了“蛇蠍美人”。

好萊塢黃金時代的女神們:上帝讓她們美麗,也讓她們遍嘗人世艱辛

或許她還是明星對賭協定的第一個嘗試者,1959年,拉娜·特納與約翰·加文合作,主演了道格拉斯·塞克執導的愛情影片《春風秋雨》(又譯《模仿生活》) 。這是一部根據小說改編的催淚作品,編劇竟然利用特納一年前牽扯的兇殺案為藍本加以策劃,添枝加葉塑造了一個陷入多重桃色事件的美麗女性形象。拉娜·特納接拍《春風秋雨》時,她的片酬并不是在拍攝前定好的,而是根據影片上映後的票房情況收取50%的淨利潤。

影片上映後,拉娜憑借票房利潤賺取的片酬數額達到了200萬美元,創下當時女演員憑一部電影收入之最,同時也在好萊塢恢複了名譽。

什麼是對賭協定呢?

明星簽對賭協定就是軍令狀,比如2018年底簽,承諾自己在2019年可以為公司賺1億,如果到2019年底結算的時候,明星沒賺到年初承諾的1億,那剩下的2000萬就要明星自己掏腰包補上。因為公司在這一年裡,為了幫明星達成年初承諾的業績,給了很多的資源和幫助,最後公司是要實作盈利,分錢給自己的股東的,不能因為明星沒有能力就讓公司賠錢。當然如果明星在當年沒有兌現業績名額,也就意味着來年這個明星身上的資源和投入也就會少了,或者是把明星身上的現有資源配置設定給其他同公司藝人身上。

天選之人,上帝毫不吝啬地把财富、才華、美貌都給了她,唯一沒有給的大概是白頭偕老的幸福吧,即便她有過八段婚姻。

或許她是自由的風,不會為任何人做長久的停留。當她得到了愛,她就會遺忘,然後又重新去尋找愛,是不是很任性呢?是的呢,很任性,不過當你看到她的那一刻,就會那雙藍紫色的美麗眼睛,攫取了你的靈魂。

是啊,她是那麼的美。

好萊塢黃金時代的女神們:上帝讓她們美麗,也讓她們遍嘗人世艱辛

伊麗莎白·泰勒

迄今為止還沒有哪雙眼睛能與伊麗莎白·泰勒媲美的,據說擁有紫色眼睛的人被稱為“亞曆山德利亞起源”

紫色眼睛最早的記載在基督時代1330年,1968年科學家在一些擁有高加索血統的歐美混血女性身上發現了這種突變的基因。

具有“亞曆山德利亞起源”基因的人最明顯的外表特征是有一雙神秘的紫色眼睛,出生時他們的眼睛是藍色或灰色,從六個月開始轉變為紫色,持續到1歲為第一個階段,然後開始第二個階段,顔色從紫色不斷加深,變成深紫色,暗紫色,紫藍色或是藍紫色。

據說他們擁有極其白皙,不易被曬黑的皮膚,頭發深棕色的,沒有體毛,免疫力強大,比例勻稱,身材完美,看起來總會比實際年齡年輕很多,壽命長等等。

不過現在又有不同的意見,說這個所謂“亞曆山德利亞起源”其實是個謠言,正确與否不清楚,但是不得不承認确實這是人類進化出現的個例。

好萊塢黃金時代的女神們:上帝讓她們美麗,也讓她們遍嘗人世艱辛

伊麗莎白·泰勒無疑是臻于完美的翹楚,面龐完美對稱、胸臀飽滿緊實、纖腰不足一握、稠密的雙層睫毛。

眼波流轉,秋波暗送之時,就像是夢幻中的海洋,随着光線折射出紫藍色的光輝,她的眼神是那麼的晶瑩、清澈,透亮。

是以不難奇怪即便拍攝的電影是不成功的,泰勒也能殺入票房的前幾位,因為她總能把人們的目光牢牢吸引住。

伊麗莎白·泰勒最歎為觀止的是。從她9歲第一次出現在螢幕上開始,似乎從來就沒有遭遇過尴尬,她從一個脆弱的孩子變成了性感的電影女王。

在長達70年拍攝的50多部電影中,泰勒曾經兩次獲得奧斯卡女主角獎。泰勒在世界範圍内受歡迎的程度超乎想象,但有時候評論家卻對她的演技有所保留,而這主要因為她太漂亮了,漂亮到演技都被掩蓋,然而對于一個缺乏專業訓練的人來說,泰勒的演技已經到了超乎尋常的地步。

因為出演《埃及豔後》,使伊麗莎白·泰勒成為了好萊塢史上第一個拿到百萬美元片酬的女演員。

就連她也是這麼評價自己的:“上帝給了我美貌、聲名、成功和财富,是以沒給我幸福。”

八段婚姻都不能從一而終,并且她對待感情太過随心所欲,完全不在乎世俗的眼光,撬了閨蜜的牆腳,讓對方婚姻破碎,而自己成功上位,轟動了當時的好萊塢,這也成為了她揮之不去的道德污點。

更為豐富多彩的當屬她所擁有的珍貴珠寶了,國外珠寶雜志曾經評出過一個全球私人珠寶收藏家的排名,前兩位分别是英國伊麗莎白女王和伊朗前王後法拉赫·巴列維,而第三位就是伊麗莎白·泰勒。

好萊塢黃金時代的女神們:上帝讓她們美麗,也讓她們遍嘗人世艱辛

伊麗莎白·泰勒與理查德·伯頓

好萊塢黃金時代的女神們:上帝讓她們美麗,也讓她們遍嘗人世艱辛

她曾回憶說:“我出生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我媽媽手上的鑽戒。”,是以對珠寶的狂熱喜愛貫穿了她的人生。

她那大得手都承受不住的鑽石戒指,以及無數價值不菲的鑽石珠寶首飾,可以說她實作了所有女人對于珠寶首飾的夢想吧。

好萊塢黃金時代的女神們:上帝讓她們美麗,也讓她們遍嘗人世艱辛
好萊塢黃金時代的女神們:上帝讓她們美麗,也讓她們遍嘗人世艱辛

伊麗莎白·泰勒和她的珠寶

好萊塢黃金時代的女神們:上帝讓她們美麗,也讓她們遍嘗人世艱辛

格蕾絲·凱利

叔叔喬治·凱利是獲得美國新聞最高獎“普利策獎”的劇作家,格蕾絲·凱利自己是奧斯卡影後,并且得到世界聞名的大導演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的賞識,連續三次合作,這在希區柯克的導演經曆中應該說是極少的。

如果要評價希區柯克在電影史上的地位的話,或許可以将他比喻成像劃過天空的彗星一樣閃亮的梵高,那樣同樣擁有劃時代的突破創新、具有裡程碑式的大師級别人物。

由此可見格蕾絲·凱利個人能力非常突出,更不用說她在1949年夏天,格蕾絲從美國戲劇藝術學院正式畢業,并在6月25日作為專業演員第一次登台演出,就在1955年憑借《鄉下姑娘》一片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

說是火箭式的速度也不為過,畢竟奧斯卡獎是多少電影人夢寐以求的夢想,然而原本該繼續趁熱打鐵,高歌猛進的她,卻深藏功與名,洗盡電影明星的浮華鉛華,披上了潔白婚紗,嫁給了雷尼爾三世,開啟了平民女孩嫁入皇室的先例,成為了摩納哥王妃。

好萊塢黃金時代的女神們:上帝讓她們美麗,也讓她們遍嘗人世艱辛

格蕾絲·凱利和雷尼爾三世的結婚照

不得不承認格蕾絲·凱利在她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獲得了極大的成功:生得好、做得好,嫁得好”。

她的人生就是一個童話,而她本人也是少有的完美無缺,說她是天使也不為過。

好萊塢黃金時代的女神們:上帝讓她們美麗,也讓她們遍嘗人世艱辛

她氣質高貴典雅、落落大方,在當時充斥着妖豔性感美女的好萊塢裡,絕對是獨樹一幟的。當她成為了一國王妃之後,也是極其完美。

到達摩納哥後,格蕾絲三個月時間強化學習法語、摩納哥公國曆史及王室禮儀。為摩納哥足球隊設計隊衣,擔任摩納哥紅十字會主席,建立世界兒童之友協會及摩納哥格蕾絲王妃基金,與歐洲王室互訪……格蕾絲用盡全力扮演好自己的王妃角色。

生孩子也是順利完成任務,從1957年到1965年,她先後為王室生下兩個公主,一個王子。

即便英國傳記作者萊斯在《真實的格蕾絲》一書中稱,王妃後來患上抑郁症,她和親王的關系也出現裂痕。兩人分居,男的在摩納哥,女的在巴黎。

但是按照世俗的觀點而言,能夠嫁給一位王子,成為王妃,就是一個女人能夠扮演的“最美角色”。是以不難了解格蕾絲·凱利會成為衆多女性的“勵志偶像”吧。

好萊塢黃金時代的女神們:上帝讓她們美麗,也讓她們遍嘗人世艱辛

當年透明蕾絲婚紗下面的楚楚動人,是那麼的尊貴、優雅、聖潔,符合了世間人對一國王妃完美的想象。

格蕾絲·凱利的風采無人能出其右,可以說是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好萊塢黃金時代的女神們:上帝讓她們美麗,也讓她們遍嘗人世艱辛

英國王妃凱特

凱特結婚時的婚紗出自Alexander McQueen,但樣式風格比肩格蕾絲設計,加上同樣的鈴蘭手捧花。

好萊塢黃金時代的女神們:上帝讓她們美麗,也讓她們遍嘗人世艱辛

超模米蘭達·可兒

超模米蘭達·可兒婚紗由Dior創意總監Maria Grazia Chiuri親自操刀設計的,靈感也是來源于格蕾絲王妃。

雖然她們也各有千秋,但是氣質相貌都遜色許多。

人們比較關注的是格蕾絲·凱利成為王妃以後的生活,平民對王室的窺探可以說是無孔不入的,但是可以說格蕾絲·凱利不負衆望、完美的诠釋了“一位合格王妃該如何優雅以及高貴地生活”。

好萊塢黃金時代的女神們:上帝讓她們美麗,也讓她們遍嘗人世艱辛

格蕾絲·凱利身穿旗袍

我覺得在中國女明星的知名程度,瑪麗蓮·夢露一定可以名列前三甲,因為她的美麗糅合了純真和性感,符合了人們對面孔是天使,身材是魔鬼的幻想。

好萊塢黃金時代的女神們:上帝讓她們美麗,也讓她們遍嘗人世艱辛

瑪麗蓮·夢露

我曾經在一篇文章裡面看到,某個電影大亨的千金小姐,羨慕的看着秋千的瑪麗蓮·夢露,一起一落,長裙搖擺,那美麗青春的面龐和凹凸有緻的身體曲線,簡直就是上天造化的神作,是那麼的令人着迷。

殊不知瑪麗蓮·夢露聽完她的話,神色落寞地說:“不,如果你是我,你一定不想成為我。”

這個小故事重新整理了我對她的認識,誠然從她大多數的銀幕形象來說,說她是個“花瓶”也不為過,女性的美麗似乎隻是為了取悅男人而存在。

好萊塢黃金時代的女神們:上帝讓她們美麗,也讓她們遍嘗人世艱辛

之前我确實以為瑪麗蓮·夢露隻是一個“胸大無腦”的女明星,這下我才摒棄偏見去審視她,看過了她的生平,我不禁唏噓,可憐的女人,難怪連她自己都不想成為她自己了。

導演比利懷爾德在《七年之癢》中用世界上最魅惑的女人,用手掩住被風吹開裙子,這個誘惑性十足的動作,創造出了一個人們對性感所幻想的一個經典形象。

好萊塢黃金時代的女神們:上帝讓她們美麗,也讓她們遍嘗人世艱辛

《七年之癢》的劇照

至今對瑪麗蓮·夢露的cosplay一直在更新,但是毫無例外的,沒有人能擁有她那種渾然天成、能誘發男性荷爾蒙加速,至純至妖的性感魅力。

好萊塢黃金時代的女神們:上帝讓她們美麗,也讓她們遍嘗人世艱辛

相比起她熒幕上的表演,更被人關注的應該是她和當時美國總統肯尼迪的绯聞了。

1962年5月19日,夢露在麥迪遜公園廣場上為約翰・肯尼迪總統演唱《生日快樂歌》。1962年8月5日,夢露在洛杉矶布萊登木寓所的卧室内被發現已經去世,終年36歲。

瑪麗蓮·夢露的本名是諾瑪·珍·貝克。她是一個嚴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私生女。母親格拉迪斯曾為MGM哥倫比亞的一家頂級電影制版廠做剪影,一生很頻繁地進出收容所。她給那個在諾瑪·簡·莫泰森之後出生的嬰兒起名叫“今歲孤星”1926年。

1956年6月29日,夢露與劇作家阿瑟・米勒秘密結婚。同年8月,瑪麗蓮・夢露懷孕但不久便流産。1957年8月1日,夢露因宮外孕而被迫再次流産。

好萊塢黃金時代的女神們:上帝讓她們美麗,也讓她們遍嘗人世艱辛

夢露與劇作家阿瑟・米勒

1960年8月28日,瑪麗蓮・夢露住院接受精神治療。1961年1月20日,兩人在墨西哥正式離婚。

8月3日,瑪麗蓮・夢露最後一次成為《生活》雜志的封面人物。8月4日,瑪麗蓮・夢露生命中的最後一個白天,她和心理醫生一起度過了6個小時。8月5日,警察進入了瑪麗蓮・夢露的住所,證明她已死亡。

好萊塢黃金時代的女神們:上帝讓她們美麗,也讓她們遍嘗人世艱辛

瑪麗蓮・夢露的死亡之謎至今仍舊撲朔迷離

香消玉殒用在她身上再合适不過了,天妒紅顔,這個女人美麗而悲傷的一生,别人隻看到她性感的外表,不曾有人走進過她的内心,關懷呵護她。

奧黛麗·赫本天使般的美麗可以說跨越了種族和性别,她和瑪麗蓮・夢露并列“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排行榜第一名。

好萊塢黃金時代的女神們:上帝讓她們美麗,也讓她們遍嘗人世艱辛

奧黛麗·赫本

1929年5月4日,這個後來被我們稱之為“青年節”的一天裡,奧黛麗·赫本出生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她的父親是一個來自英國的銀行家,母親則是荷蘭日耳曼的貴族,這種在當時很普遍的家庭組合方式,不但給了赫本充裕的生活環境,還賦予了她天生的高貴與典雅氣質。但是這種平靜的童年生活隻維持到了10歲,人生軌迹就跌入谷底,當時土豪與貴族的婚姻非常常見,而離婚就更常見,赫本成了一個沒有父親的單親女孩。

緊接着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赫本随着母親逃難到了荷蘭,第二年荷蘭就被德國納粹攻占。随處可見的殺戮和動亂讓這個單親家庭瞬間窮困潦倒,赫本過了五年食不果腹的艱難生活,很多時候她隻能依靠草根剩飯充饑,疾病纏身還瘦弱不堪。

最重要的是還得應對納粹法西斯的迫害,外婆家許多人都慘遭德軍殺害,或者被拉到前線當民夫。當時荷蘭的民間抵抗運動一直沒有停歇,十幾歲的赫本為了給遊擊隊籌集資金,經常上台表演芭蕾舞,甚至多次傳遞軍事情報。

1948年,赫本在一部時長僅39分鐘的荷蘭風光紀錄片《荷蘭七課》中出鏡,開始電影生涯。1954年,她在影片《羅馬假日》中第一次出演女主角,并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

好萊塢黃金時代的女神們:上帝讓她們美麗,也讓她們遍嘗人世艱辛

赫本在《羅馬假日》中的劇照

她容貌氣質以及出色的演技完美的在現了一位“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公主形象,在她之前人們對公主的想象隻能幻想一二,眉眼氣度全靠個人臆想。

同年,她因在舞台劇《美人魚》中的表演,獲得托尼獎的最佳女主角。1955年,她憑借電影《龍鳳配》再度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的提名。

1961年,她主演了電影《蒂凡尼的早餐》。

好萊塢黃金時代的女神們:上帝讓她們美麗,也讓她們遍嘗人世艱辛

《蒂凡尼的早餐》劇照

世人因為她清純的形象減少了對物質女孩的厭惡,不得不說好萊塢選角眼光的确很”毒“到。

晚年時,奧黛麗·赫本投身慈善事業,是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的代表人物,為第三世界婦女與孩童争取權益。1992年被授予美國“總統自由勳章”,1993年獲奧斯卡人道主義獎 。1993年1月20日,奧黛麗·赫本因闌尾癌病逝,享年63歲。

赫本一生中共獲得五次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提名。1999年,她被美國電影學會評為“百年來最偉大的女演員”第三位。

好萊塢黃金時代的女神們:上帝讓她們美麗,也讓她們遍嘗人世艱辛

2002年5月,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其紐約總部為一尊7英尺高的青銅雕像揭幕,雕像名字為奧黛麗精神(The Spirit of Audrey),以表彰赫本為聯合國所做的貢獻。

記得我小時候電影《茜茜公主》堪稱風靡一時,席卷了全中國,那時候隻覺得茜茜公主那甜美的笑容、晶瑩清澈的湖藍色雙眸,有着魅惑人心的魔力,讓你忍不住看了又看。

好萊塢黃金時代的女神們:上帝讓她們美麗,也讓她們遍嘗人世艱辛

《茜茜公主》劇照

但是等到長大了,了解了真正的茜茜公主以及她的飾演者羅密·施奈德,不禁感歎“戲如人生,人生如戲”。

曆史上真正的茜茜公主出身顯赫,嫁入皇室,成為奧地利皇後與匈牙利女王,卻始終郁郁寡歡,不能親自撫養孩子,和丈夫感情破裂,他們的獨生子魯道夫因為孤獨、恐懼長期纏繞着他、與父母陌生以至不能溝通、政治抱負無法實作……魯道夫越來越消沉。1889年1月30日,在離維也納24公裡的邁耶林,有人發現了魯道夫和他的情婦瑪麗費采拉的屍體--魯道夫殺了他的情婦後自殺。從此茜茜公主隻穿黑色衣服,生活在悲傷中,最後被一個狂熱的激進分子用一把錐子刺進胸口而死。

好萊塢黃金時代的女神們:上帝讓她們美麗,也讓她們遍嘗人世艱辛

曆史上真正的茜茜公主伊麗莎白·阿瑪莉亞·歐葉妮·馮·維特巴赫

而羅密·施奈德,藝術上的成功并不能給她帶來美滿的生活。

1958年,羅密·施奈德因拍攝《花月斷腸時》與阿蘭·德龍相識相戀,并很快訂婚 。之後,羅密放棄了自己在德國的事業跟随阿蘭·德龍去了法國,并同居5年。1963年,兩人分手,随後阿蘭·德龍宣布他們解除了婚約 。

好萊塢黃金時代的女神們:上帝讓她們美麗,也讓她們遍嘗人世艱辛

羅密·施奈德與阿蘭·德龍

之後的兩段婚姻也以離婚收場,1981年,羅密·施耐德做了腎髒摘除手術。同年7月,她的兒子大衛在翻越公園的鐵栅欄時意外身亡,羅密受到喪子之痛開始抽煙酗酒,在1982年去世。

中國有句古話:“一語成谶”,似乎演員和他們所飾演的角色也有着某種不可思議的關聯,隻能說或許這是命運吧。

好萊塢黃金時代的女神們:上帝讓她們美麗,也讓她們遍嘗人世艱辛

伊麗莎白·阿瑪莉亞·歐葉妮·馮·維特巴赫

好萊塢黃金時代的女神們:上帝讓她們美麗,也讓她們遍嘗人世艱辛

羅密·施耐德在《茜茜公主》中的鏡頭

突然想起了一個故事“我見猶憐 何況老奴乎?”說的是桓溫消滅了蜀,将君主李勢的妹妹搶來做妾,瞞着妻子南康長公主(晉明帝司馬紹之女)住在别的院子裡。長公主,是一個兇悍的妒婦,起先不知道,後來知道了,便帶着十幾個奴婢拿着刀杖沖向李勢女住處,準備殺了她。進去一看,見李勢女正在窗前梳頭,長發一直拖到腳踝,容貌美麗端莊,慢慢地梳理頭發,斂着手對着公主,神色平和一點不慌張。很凄琬地說,國破家亡,父母被殺,被迫給人做妾,今天死在你手裡也是榮幸,你就動手吧。長公主看到這個狀況,一下子感動得把刀杖扔了,上前抱住李勢女說:“阿子,連我看你都心神凄怆,忍不住要憐惜,何況我們家的那個老家夥。”這句話後來演變為:“我見猶憐,何況老奴。”

之前我不知道那是一種什麼樣的美麗,居然能有這樣大的魔力,能讓仇人都能消除怨恨放下屠刀,直到看到這張照片。

隻可惜上天都是公平的,

但是她真的很可愛啊,羅密·施耐德——永遠的“茜茜公主”。

好萊塢黃金時代的女神們:上帝讓她們美麗,也讓她們遍嘗人世艱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