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25日,圖像計算與數字醫學國際研讨會(ISICDM2017)暨智能醫學資訊處理論壇在成都隆重召開。本次大會由國際數字醫學會、中華醫學會數字醫學分會、中華醫學會病理學分會主辦,電子科技大學電子工程學院承辦。
作為本次大會的獨家媒體,雷鋒網全程見證了大會盛況。
此次會議極具學科交叉特色,430多位來自資訊科學(含計算機與電子工程等學科)、數學與醫學等領域的專家學者與臨床醫生聚首一堂,圍繞人工智能+醫療、醫學圖像分析、深度學習、虛拟/增強現實等熱點問題開展深入的交流與探讨。
中國解剖學會理事長、國際數字醫學會主席、中華醫學會數字醫學分會主任委員、第三軍醫大學張紹祥教授(少将)為本次會議的名譽主席,解放軍南京總醫院影像科主任盧光明教授、中華醫學會病理學分會主任委員、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步宏教授、中科院自動化所研究員田捷擔任大會主席。電子科技大學李純明教授為ISICDM會議的發起人和程式主席,負責會議主題的确立、報告專家的邀請與會議内容的組織。
大會彙集了衆多理工醫領域的知名國内外專家學者,以及著名醫院的臨床醫生,圍繞圖像計算和數字醫學領域的重要理論、算法,以及如何将這些最新理論成果産業化,應用到臨床診斷和治療中,進行了廣泛而深刻的讨論。會議的理工醫學科交叉特色吸引了來自電子資訊、數學與醫學領域的衆多知名專家學者。與會專家紛紛表示本次大會是國内首次把理工專業和醫學專業的專家聚集在一起的會議,在國際上也是前所未有的。
23日,中國藥科大學校長、德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來茂德教授,以題為“醫學+AI”的報告正式開啟大會議程,奠定了本次大會的基調。
南方醫科大學教授、科技部國家“973”計劃首席科學家陳武凡;北京理工大學教授王湧天;清華大學教授、中組部千人計劃特聘教授廖洪恩;微軟亞洲研究院副院長張益肇分别就“基于統一疊代模組化與多源先驗限制的高分辨醫學成像研究”、“混合現實引導精準診療研究”、“醫學三維成像與數字精準診療”、“弱監督學習在醫療影像中的探索”四大議題做了深度報告。
與此同時,Rutgers大學計算機系主任、前CVPR、ICCV、MICCAI會議主席Dimitris Metaxas教授;IEEE TIP期刊主編、Virginia大學Scott Acton教授;IEEE Fellow、計算機視覺領域中著名的梯度矢量流方法發明者徐晨陽博士;醫學影像分析國際知名學者、美國北卡大學醫學影像系沈定剛教授等海外知名專家先後圍繞各自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做了精彩報告。
Dimitris Metaxas教授與海報展區的專家交流互動
為了盡可能減輕理工醫專家之間的交流障礙,程式主席李純明教授精心安排了一系列理工專家和醫生互相面向對方的科普講座。在大會報告之前的22日晚間就請知名學者、來自紐約州立大學的計算機科學與應用數學家顧險峰教授深入淺出、形象生動地介紹了幾何方法在醫學影像分析中的深刻應用。
斯坦福大學邢磊教授
接着,斯坦福大學醫學實體中心主任邢磊教授高屋建瓴地綜述了放療技術的曆史與現狀、挑戰與機遇。最後,有着豐富臨床經驗的江蘇省人民醫院放射科主任醫師唐立鈞做了題為“影像科醫生的思維方式”的精彩報告,引起了聽衆的強烈反響,報告之後許多理工科專業人員與唐主任開展了長達近一個小時的交流,氣氛十分熱烈。
大會在23日晚間還安排了“機器學習與數學講座”。其中機器學習領域的國内知名學者、教學經驗豐富的山東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尹義龍做了一個主要面向醫生與理工科初學者的機器學習入門講座。尹教授風趣直覺的講解,為與會者介紹機器學習入門知識,打通理工醫跨學科交流的壁壘。聽衆中除了大約200名醫生與理工科專業的師生,還有中國藥科大學校長、中華醫學會病理學分會前任主委來茂德教授也十分認真地聽了尹教授長達一個半小時的講座。
大會第二天(24日)設立了數字病理、影像組學、機器學習、圖像分割與三維可視化、圖像重建與處理等多個專題分會。專家們圍繞各自領域的科研進展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在多學課跨界交流的基調下,同時兼顧了讨論的深度。
24日晚舉辦的“理工醫産學研精英對話”是本次大會的“重磅節目”。
數位醫學、理工和企業專家經過兩天的初步交流後終于正面“碰撞”,圍繞産學研醫的合作經驗,以及AI+醫療的機遇和挑戰兩大話題展開了頭腦風暴。
大會程式主席李純明教授與嘉賓探讨人工智能在醫學影像中的應用問題
幾位專家開誠布公,幽默之餘不失觀點犀利;由于讨論過于熱烈,“對話”比原計劃延長了近一個小時,才因為時間太晚不得不暫時告一段落。
晚上11點,專家們仍在交流讨論
25日,大會移至電子科技大學工程學院報告廳繼續召開,專家們在前兩天深入交流的基礎上展開了進一步讨論。
本次大會的促成者——電子科技大學的李純明教授向雷鋒網(公衆号:雷鋒網)表示,大會的成功遠超預期。他說道:“電子科技大學是以工科,尤其是電子資訊專業為主的大學。我們希望将我們在電子資訊領域的優勢充分利用起來,和其他學科——尤其是醫科合作,實作電子資訊+醫學。”
為此,電子科技大學聯合第三軍醫大學(近日改名為解放軍陸軍軍醫大學)成立了“電子科技大學-第三軍醫大學聯合數字醫學實驗室”,這是電子科技大學的首個校級聯合實驗室。
“校方對這個實驗室很重視,準備舉辦挂牌儀式。于是聯合實驗室的乙方主任、第三軍醫大學張紹祥教授提議順便辦個小型研讨會”李純明說道:“于是,我就邀請了幾位跟我有密切合作的資訊科學、數學與醫學專家參加研讨會,後來又多邀請了一些專家,同時考慮到AI+醫療必須要有醫生的深入參與才能落地,是以又邀請了一些一線的臨床醫生。後來才意識到邀請的專家有點多,索性就辦成一個獨立的會議了。沒想到此次會議的理工醫學科交叉特色如此深受科研人員的喜愛,最後吸引400多人參會,完全出乎我的意料。”
李純明表示,未來還要把這個研讨會繼續辦下去,而且要辦得更好,為理工醫和産業研的交叉融合發揮更大的力量。
本文作者:劉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