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隻會做官家的宋仁宗,三個蓋世人傑的邊帥,操作了一場好水川慘敗

三川口戰敗之後,北宋立即調整了宋夏方面的軍事部署。一批較為能幹的大臣被派往邊地,主持對夏防務;同時派出使者前往青海,聯絡青唐首領唃厮啰;打開國庫,以左藏、内藏各十萬錢,補充陝西軍需。同時,宋仁宗決定改變守勢、采取攻勢,準備對夏主動出擊。

隻會做官家的宋仁宗,三個蓋世人傑的邊帥,操作了一場好水川慘敗

三個比較能幹的大臣被派到了陝西。原泾原秦鳳路緣邊安撫使夏竦,被任命為陝西都部署、兼經略安撫使。兩名新銳大臣,韓琦和範仲淹,以樞密直學士,作為夏竦的副手,分别負責泾原路(治所位于今甘肅平涼)、鄜延路(治所位于今陝西延安)的防務。

可以說,這一正兩副、三名主帥,皆是當世人傑,随便拉出一個都能獨擋一面。

三川口之戰後,延州防務一塌糊塗。範仲淹臨危受命,主持鄜延路防務。他到延州之後,立即将一萬八千名士兵分派給六名将領,有戰則迎敵出擊、無戰則加緊訓練。同時,組織邊民修繕城寨、加強防禦。公元1041年,八月,出擊收複了金門寨、重修了金明寨,恢複了重鎮延州的軍事防務。

隻會做官家的宋仁宗,三個蓋世人傑的邊帥,操作了一場好水川慘敗

韓琦這個人,可能更厲害一些。無論内政還是外交,他都能做出精彩政績。關鍵是範仲淹能夠重新得到朝廷重用,就是因為韓琦仗義執言。在西夏問題上,韓琦是個極端強硬派,主張果斷出擊、迅速進攻。

但是,問題出現了。

韓琦主張打,而範仲淹卻主張守。李元昊為了麻痹宋軍,曾向範仲淹“請和”。于是,範仲淹就有了與李元昊交流的機會,随即就給李元昊回了一封信。範仲淹自以為妙手文章能夠勸得李元昊回心轉意。是以,打還是守的問題,實際就變成是以武服人還是以德服人的問題。但,以德服人在黨項人這裡,早就不好使了。是以,範仲淹在這時候就有點兒書生之見了。這就為後來的慘敗埋下了伏筆。

範仲淹和韓琦争執不下。這時候在,作為陝西戰區的總負責人夏竦,就應該一語定乾坤。他要麼說打,然後“由泾原、鄜延兩路進讨”,這是韓琦的意見;要麼說守,整頓邊軍、修築堡壘,然後相機而動,這是範仲淹的意見。但是,夏竦這個主帥卻不願拍闆,而是派遣韓琦和尹洙回京與兩府商議,把決策權交給了宋仁宗和朝堂。

隻會做官家的宋仁宗,三個蓋世人傑的邊帥,操作了一場好水川慘敗

你夏竦這麼幹就有點兒裝孫子了。起碼,你要拿出自己的意見,再讓兩府和皇帝決策。最後,仁宗皇帝和兩府大臣,被韓琦說服了,同意主動出擊,以報三川口之戰的仇。

那麼,這完全都是夏竦裝孫子、不敢擔當嗎?隻能說有50%的因素,但還有50%的因素則是北宋的權力運作。

前線主帥不能專權的問題,早已有之。這不僅是北宋的制度要求,也是北宋的官場常态。簡單說,就是大家誰也管不了誰,凡是都要等着朝廷拍闆。如果朝廷拍闆了呢?朝廷拍闆了也沒用,我還是能有自己的意見。皇帝和朝廷已經定下主動出擊的決定、也确定了主動出擊的時間。但是,範仲淹還是不同意,拒絕按時出兵。

隻會做官家的宋仁宗,三個蓋世人傑的邊帥,操作了一場好水川慘敗

朝廷都說話了,那夏竦就應該指令範仲淹出擊了吧?範仲淹即便再固執,他敢跟朝廷叫闆嗎?

他還真敢。夏竦派尹洙督促範仲淹出兵,範仲淹拒絕。夏竦上書朝廷,讓朝廷督促範仲淹出兵。夏竦的上書直達天庭,擺在了宋仁宗的桌上。你範仲淹不是在跟主帥鬧沖突,而是在跟朝廷作對、在跟皇帝作對。這時候,宋仁宗一紙诏令就能讓範仲淹趕緊出兵。但是,皇帝并沒有這麼做。

宋仁宗也開始裝孫子了,我也不得罪人。簡單說,就是失敗了,我也不想負責。宋仁宗竟然把夏竦的上書批轉給了範仲淹,讓範仲淹看着辦。

這就是宋朝君臣的神操作。

隻會做官家的宋仁宗,三個蓋世人傑的邊帥,操作了一場好水川慘敗

戰略問題,要麼定不下來;要麼定下來了也執行不下去。先是讨論出兵不出兵,再是讨論何時出兵。範仲淹肯定不能對抗兩府決議和皇帝意志,卻可以說都給我等等。然後,主帥夏竦管不了他、兩府大臣沒法管他,甚至連皇帝也不敢管他。

從中,你就能知道宋朝武将為什麼沒法造反了。武将根本就沒有造反的能力。大哥管不了小弟,大哥在小弟面前就是慫貨;請出兩府朝廷這個老媽,老媽也主持不了公道;即便請出皇帝這個老爸,老爸竟然不敢管。南宋高宗勒令嶽飛退兵,你别管對不對,先說為啥非要用十二道金牌才能把嶽飛給請回來。如果效率足夠,一道就行了,用得着十二道嗎?

公元1041年,二月,西夏李元昊率十萬大軍,南下攻宋。

隻會做官家的宋仁宗,三個蓋世人傑的邊帥,操作了一場好水川慘敗

這時候,就不用宋朝君臣糾結了,西夏人主動進攻了。想打與不想打,這個仗肯定是要打的。但戰場的主動權,卻在西夏人手中。

李元昊将西夏主力埋伏在好水川(今甯夏隆德),然後别部進攻懷遠(今甯夏西吉東)。這是李元昊的慣用伎倆,佯攻重鎮、待殲援軍。延州三川口之戰,就是這麼打的。

李元昊這次選擇的突擊方向是泾原路。為什麼不是鄜延路了?延州方向的确最近,而且戰場開闊,适合騎兵沖擊。但是,範仲淹太厲害,比前任範雍強多了。是以,延州方向,李元昊根本就沒有機會。于是,西夏軍隊就奔着韓琦所在的泾原路來了。

隻會做官家的宋仁宗,三個蓋世人傑的邊帥,操作了一場好水川慘敗

韓琦見招拆招,立即指令環慶馬步軍副總管任福率數萬大軍從環州出發,彙合鎮戍軍(治所今甯夏固原),取道懷遠、得勝寨、羊牧隆城,然後相機出擊西夏軍隊後方。目的是與泾原路配合作戰。

但是,宋軍在戰略上已經輸了。因為李元昊進攻懷遠、威脅泾原隻是虛張聲勢,伏兵好水川待殲宋朝援軍才是戰争目的。

韓琦是個人精。而且,這個人很有魄力。他這一次就是要玩場大的。你李元昊不敢進攻範仲淹的鄜延路,卻敢進攻我的泾原路。這就是沒把我當盤菜。那我就跟你硬剛,我的地盤我做主,非要把你剛回去。等你退兵的時候,任福的大軍肯定完成了穿插,然後再讓你有來無回。

隻會做官家的宋仁宗,三個蓋世人傑的邊帥,操作了一場好水川慘敗

但是,戰略已經失敗了。泾原硬剛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任福的數萬大軍已經被李元昊盯上了。夏竦就不用擔心李元昊待殲援軍嗎?三川口之敗的前車之鑒,還曆曆在目。韓琦肯定會擔心,而且也做了準備。

他給任福做了兩個設計:

一個是确定了行軍路線。從固原插到懷遠之後,從得勝寨、羊牧隆城迂回前進。這麼做的好處是行軍各點都有宋軍邊寨,而且相距四十裡左右。進則糧饷便捷、退則固守邊寨。

一個是确定了作戰任務。“度勢未可戰,則據險設伏,待其歸邀擊之”。任福所部的任務是截擊,不是主動出擊。泾原方向肯定沒問題,李元昊攻不進來,肯定會退兵。退兵之後,就要擴大戰果,然後你任福再出擊。

隻會做官家的宋仁宗,三個蓋世人傑的邊帥,操作了一場好水川慘敗

事情往往都是理想很豐滿,但現實不僅骨幹而且殘酷。

任福是打過勝仗的,曾經一場奇襲就掃蕩了黨項人41個族帳。正是因為打過勝仗,而且勝仗之後就升官了,是以這家夥就特别冒進。他竟然篡改了主将韓琦确定的行軍路線。這就是宋朝方面的權力運作,範仲淹可以不聽主帥夏竦的,任福也可以不聽主将韓琦的,想怎麼打就怎麼打。

本來應該向西迂回,要移動到懷遠,但任福卻直接從固原殺向西南了,一頭紮進了六盤山。為什麼任福要這麼幹呢?因為要殺賊立功。

隻會做官家的宋仁宗,三個蓋世人傑的邊帥,操作了一場好水川慘敗

二月十三日,任福率先頭部隊抵達捺龍川(今西吉縣偏城東北)。此時,鎮戎軍已經在張義堡(今甯夏固原張易)與西夏軍隊交戰了。于是,任福立即率兵前往增援。這就是不是迂回西進了,而是直接南下。西夏軍隊打不過,數千夏軍成了宋軍的刀下鬼。

見戰事順利,任福馬上就把韓琦的叮囑和戰前設計抛之腦後,而是扔掉辎重、輕裝追擊。在抵達好水川之後,宋軍已經成了強弩之末,後方的糧草也無法接續上來。

二月十四日,任福所部已經進入到了六盤山區。軍隊分别駐守在兩條平行的谷地。谷地相距數裡、河水流淌其中。這就是好水川。連續追擊之後,宋軍已經疲憊不堪。

宋軍循川西行,試圖在川口會軍。在好水川與葫蘆河的交彙處,宋軍先鋒發現了數個泥盒,盒中響動不斷。于是,任福命人打開泥盒,盒中突然飛出上百隻鴿子。這就是“龐涓死于此樹之下”的馬陵之戰的翻版。

鴿子就是信号。等待良久的西夏的主力,突然殺出。四周号角連天,黨項人從山谷高地水潑而下。宋軍陣列未成、毫無準備。一場最為慘烈的大屠殺,在好水川上演。

任福身中十餘箭、連換三次戰馬,但仍舊無法挽回宋軍被屠殺的命運。遭伏之戰,“軍校死者數十人,士死者六千餘人”。

任福戰死之後,西夏軍隊立即進攻宋朝的後續部隊。在姚家川(什字路河口),西夏軍隊又将朱觀、武英部包圍,繼續屠殺。

朱觀所部千餘殘兵,退守民垣,“四向縱射”,堅持到天黑,挨到了西夏退兵。前後相加,宋軍戰死一萬零三百人。

隻會做官家的宋仁宗,三個蓋世人傑的邊帥,操作了一場好水川慘敗

此戰之後,宋軍環慶路、秦鳳路前來支援。但戰争已經結束,李元昊退軍。夏竦被罷免;韓琦降為右司谏、知秦州;範仲淹降為戶部員外郎、知耀州。三個當時人傑,與宋仁宗一個标杆皇帝,操作了一場慘烈的大屠殺。這到底是誰的過錯?

戰敗的責任,當然可以一股腦地推給死去的任福。但,大宋廟堂和宋軍高層的各種當斷不斷,則是更重要的原因。

傑出的君臣們,就是眼睜睜地看着李元昊拿走了戰場的主動權。好水川之戰,完全是按照李元昊的設計去打的。而宋軍方面的籌謀呢?主動出擊,沒能行動;固守相時,沒有方案。三大邊帥、手握重兵,卻隻能等着李元昊來布局這一仗怎麼打。

宋軍失去的,不隻是上萬将士的性命,更是陝西戰區的士氣。

韓公遽還,至半塗,亡者之父兄妻子數千人号于馬首,持故衣紙錢招魂而哭曰:汝昔從招讨出征,今招讨歸,而汝死矣。汝之魂識,亦能從招讨以歸乎!哀恸之聲震天地,韓公掩泣駐馬,不能進。

隻會做官家的宋仁宗,三個蓋世人傑的邊帥,操作了一場好水川慘敗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覺得本篇文章對你來說有幫助的話,别忘了點贊、評論、轉發和收藏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