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晏子故事(一):晏嬰究竟是個什麼的人?

作者:齊風物

晏嬰的一生,是無數“故事”的集合體。

這些故事密密麻麻地排列在各種古籍——尤其是《晏子春秋》中,從各個角度虛虛實實地展現着這個齊國人的睿智、正直、謹慎和非凡的政治才華。有故事的人,是很令人羨慕的,隻是故事太多也有壞處——許多故事太相似或者過于傳奇,是以減損了真實性。而且,這些故事是零散的,彼此之間缺少關聯,無法從中找出晏嬰成長的軌迹和思想變遷的脈絡。

是以,這些顯然經過加工和改造的故事越多,晏嬰的形象反倒愈加抽象,仿佛他生來即是如此智慧,如此機敏,如此完美。

晏子故事(一):晏嬰究竟是個什麼的人?

晏嬰像

衆多故事中,最有名的無疑是“晏子使楚”。

晏嬰到楚國出使的時候,遭到了楚國人的嘲笑和刁難。楚王先是在大門旁邊開了個小門,讓傧者(負責接引賓客者)引導晏嬰從小門入宮。晏嬰說:到狗國出使,才會走狗洞,出使楚國,走這裡不合适吧?傧者無言以對,引着晏嬰從大門進入楚王宮中。

楚王定睛一看,來使身材矮小,其貌不揚,言語間立時多了一絲嘲諷:難道齊國沒人了嗎?

晏嬰:齊都臨淄人口衆多,張袂成陰,揮汗成雨,街上行人摩肩接踵,何謂無人?

楚王:既如此,為何派您來出使呢?

晏嬰:我們齊國任命使臣是很有講究的,出使道德高尚的國家,就派那些精明能幹的人,到無德無禮之國,則派上愚蠢無能之輩;下臣愚蠢無能至極,隻能來出使貴國了。

在《晏子春秋》所載的這個故事中,雙方鋒芒畢露,言語刻薄,雖然聽起來十分過瘾,但如此不含蓄,不似春秋時代貴族間對話之風格,更何況,還是在如此隆重莊嚴的場合。

晏子故事(一):晏嬰究竟是個什麼的人?

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齊都鎮,齊故城遺址

相比之下,楚王與晏嬰的另一次“交鋒”則要可信一些。楚王宴請晏嬰,酒酣之際,有士兵押着一個犯人經過——當然,這是事先特地安排的一場“戲”;楚王叫住士兵,問道:那是個什麼人?

士兵答曰:齊國人。

楚王又問:犯了什麼罪?

士兵:偷盜。

戲演完了,楚王扭頭問晏嬰:齊國人都這麼喜歡偷東西嗎?

晏嬰避席(離開坐席,伏于地上,以示恭敬)而對:臣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外表雖然相似,味道卻有大不同;原因何在?水土相異也;人也是一樣道理,在齊國安分守己,到了楚國卻偷盜為業,莫非楚國的水土使人喜歡偷盜嗎?

楚王笑道:跟聖人開玩笑,真是自讨沒趣啊!

晏子故事(一):晏嬰究竟是個什麼的人?

與晏子有關的漢畫像石:二桃殺三士

按照孔子的标準,晏嬰當然不是聖人,但是孔子對晏嬰評價很高。對于這個同處一個時代,而且有過交往的人,孔子說:

晏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

孔子奉為學習榜樣的人,總共六個,周室的老子,衛國的蘧伯玉,楚國的老萊子,鄭國的子産,魯國的孟公綽,還有一個,就是晏嬰。

孔子是個懷舊派,在他看來,那些令人敬仰和膜拜的聖人、仁人通通活在古代,都是死人;活着的人,準确點說,即“今之當政者”,能得到孔子贊揚的很少。晏嬰被孔子當做學習榜樣,很不容易。

事實上,故事中光彩四射的晏嬰,其漫長的從政生涯,本身就很不容易。

晏嬰具體生于哪一年,已難以确定,但可以大緻推測出來。公元前550年,齊國乘栾盈之亂伐晉時,晏嬰之子晏氂已經随軍出征且戰死。即便晏氂隻有十五六歲,那時晏嬰至少也有三十五六歲了,因為按照周禮,男子要行了加冠禮後才可生子,而加冠禮須在二十歲時。

以此推測,晏嬰大約出生于公元前585年前後,也就是齊頃公姜無野在位的最後幾年。

在晏嬰三十歲左右的時候,公元前556年,他的父親晏弱去世了。晏弱是一個有令名的人,公元前592年,他與高固、蔡朝、南郭偃去參加晉國召集的斷道之盟,在高固中途逃歸的情況下,晏弱等三人為不絕晉好,冒險前往,遭晉國扣押,後來在苗贲皇的斡旋之下,得以回國。

晏嬰作為嫡長子,繼承父位,成為齊國上大夫,正式踏上了曆史舞台。

晏子故事(一):晏嬰究竟是個什麼的人?

晏嬰墓,位于臨淄區齊都鎮

他趕上了一個很壞的時代,齊國内亂頻繁,世卿大族明争暗鬥,國君也是昏庸不堪。多年之後,晏嬰把他所處的這個時代,稱為“末世”。在晏嬰踏上進入政壇後的最初十餘年,齊國先後經曆了崔杼弑君及慶封之亂,期間田氏又處心積慮地發展壯大,齊國處于風雨飄搖之中。在崔、慶二人專權的情況下,晏嬰能活命已屬僥幸。好在這種情況并沒有維持太久,此後齊國經曆的一系列重大事件,終于将混亂不堪的齊國扭轉回了正常的軌道,而晏嬰也終于迎來了他一生的黃金時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