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科大人工智能技術學院揭牌,第一批研究所學生正式入學

9月10是一年一度的教師節,中國科學院大學選擇了這一天為新設立的人工智能技術學院正式揭牌。首批研究所學生正式注冊為中國科學院大學人工智能技術學院學生。

今年的5月28日,中國科學院大學對外發文成立人工智能技術學院,這也是國内人工智能領域首個開展教學和科研工作的新型學院。短短的幾個月時間,中國科學院大學建立了學院管理組織和規章制度,開展了課程體系與課程設定方案的設定,完成了開展教學、科研師資力量的配置等工作。

據雷鋒網(公衆号:雷鋒網)了解到,此次出席揭牌儀式的是國科學院院長、國科大名譽校長白春禮院士,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國科大黨委書記張傑院士,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國科大校長丁仲禮院士,中科院自動化所智能感覺與計算研究中心主任、人工智能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譚鐵牛院士,以及中科院自動化所所長、國科大人工智能學院院長徐波。大會儀式主持人為國科大黨委常務副書記、副校長董軍社。

中科院白春禮院長(右二)、張傑副院長(右一)、

丁仲禮副院長(左一)、自動化所徐波所長(左二)共同揭牌

此外還有中國科學院辦公廳副主任黃從利,中國科學院前沿科學與教育局副局長王穎,自動化所副所長、人工智能學院副院長、教學委員會主任劉成林共同出席活動,學院共建機關相關部門負責人、部分導師代表以及2017級全體新生參加了會議。

白春禮院長等院上司集體與人工智能學院老師、首屆新生合影

徐波所長主持人工智能學院首屆新生開學典禮

徐波所長在随後舉行的人工智能學院首屆新生開學典禮上,感謝中科院上司及各相關部門對學院建設的關心和大力支援,介紹了學院成立的相關背景與曆程,并值此第33個教師節之際,祝福自動化所和人工智能學院全體教師節日快樂!

中科院前沿科學與教育局副局長王穎緻辭

王穎副局長對人工智能學院成立表示祝賀,期望學院能夠抓住人工智能領域學科發展的曆史機遇,主動謀劃、把握方向,把高端人才隊伍建設作為重中之重,創新探索完善教育體系,打造人才培養新模式,培養具有前瞻科學思想、通曉技術創新的縱向貫通式的複合型科技人才。

譚鐵牛院士《人工智能的發展回顧與展望》專題報告

原中科院副院長譚鐵牛院士在學院新生開學典禮上做了《人工智能的發展回顧與展望》專題報告,為首屆研究所學生講授開學專業第一課。報告回顧了人工智能60多年來發展曆程,展望人工智能領域的前沿問題和發展趨勢,結合自身長期從事人工智能研究的深刻見解,引領大家探索前沿,客觀分析,正确認識,拓展視野,啟發同學們認真規劃即将開啟的學術生活,并寄望同學們珍惜恰逢其時的大好機遇,志存高遠,刻苦學習,努力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實作“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标和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提供強大支撐。

根據中國科學院大學“科教融合”的辦學體制,人工智能學院由中科院自動化所承辦,聯合中科院計算所、軟體所、聲學所、沈陽自動化所、深圳先進院、數學與系統科學院、重慶綠色智能研究院等機關共同建設,旨在打造我國人工智能領域首個全面開展教學和科研工作的新型科教融合學院。

劉成林副院長介紹學院教學與課程設計情況

劉成林副院長代表學院教學委員會報告了學院教學與課程設計總體情況。他介紹說,人工智能學院課程體系結合該領域學科前沿和重大應用需求,涵蓋了智能領域主要研究方向,展現基礎理論、關鍵技術、重大應用相結合的特點。在設定上以控制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基礎性知識為準設立核心課,以人工智能學科前沿領域系統理論和技術設定專業普及課,以前沿科學和技術設定專業研讨課。面向人工智能發展态勢和人才現狀,學院還将圍繞産業态勢,聯合學術界、産業界開設前沿系列講座、國際學術前沿暑期課程等。

目前,人工智能發展進入新階段,國務院釋出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明确指出要建設人工智能學科,完善人工智能領域學科布局,鼓勵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等機構合作開展人工智能學科建設。

丁仲禮校長指出:

人工智能是引領中國未來的戰略性技術,是新一輪産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人工智能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支撐。中科院作為我國在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機構和全國自然科學與高新技術的綜合研究與發展中心,有責任和義務承擔起培養人工智能人才的重大曆史使命。

具體的辦學宗旨是:順應時代發展,面向國際學科前沿與社會發展需求,聚焦人工智能領域核心科學和關鍵技術,彙聚國内人工智能領域的優質資源,以中國科學院大學為核心、研究所深度參與,建設國家級的智能科技教育平台,努力形成科研、教育、創業、産業深度融合,創新型人才培養與技術應用型人才培養互補,專業化培育與定制型培育結合的教育體系。

雷鋒網AI科技評論:随着人工智能發展進入新階段,國務院釋出《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之後,開設人工智能專業、培養越來越多的AI人才已是目前迫切所需。目前一些AI公司,為解決人才需求,已經開始在企業内部實行導師培養,像專注于計算機視覺領域的商湯科技,團隊中就有18名教授,120多名博士,形成了導師帶學生機制。但是還有很多企業沒有這麼多,這麼好的人力資源,隻能依靠學校輸送人才。中國科學院大學開了個好頭,相信不久會有越來越多高校開展類似專業。如果實施順利的話,未來三至五年,AI人才緊缺的現狀将會大大改善。

本文作者:楊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