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頭條帶你看河北##2021我為河北文旅代言##河北文旅看圖識景#
評論者認為,經過多年舞台實踐,“果子紅”的藝術逐漸成熟:她的嗓音高昂凝重,發聲堅實宏亮,善于運用丹田的力量,因而氣息充足耐久,輕重緩急控制自如。她的演唱,剛勁而不硬梆,華美而不飄浮,婉轉而不俗氣。樸實大方中現華麗,平易自然中出新奇,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和藝術魅力,既發揮了女聲高亢婉轉的特色卻又不帶女腔女調。她的表演,動作帥氣,兼備着女性獨有的細膩周緻,但又不露女态女相。
這的确是“果子紅”甫登晉劇舞台即令人矚目的一大奇迹。
與馬連良換戲
1936年,丁果仙率團進京。演出地點,先是廣德樓劇場,後又移至華北戲院。
丁果仙是年28歲,正當風華正茂之時。在京的山西同鄉聞風而動,紛紛買票觀劇,大飽耳福,以解鄉愁。平劇界同仁久聞丁果仙大名,亦有不少出席觀摩,甚至,驚動了大名鼎鼎的馬連良。
馬連良很關注這幾出戲裡的丁果仙:《走雪山》之曹福、《青風亭》之張元秀、《空城計》之諸葛亮、《打金枝》之唐代宗。此外,他最喜歡一出《反徐州》,丁果仙扮演徐達。此戲不僅有強烈的民族意識,還有引人入勝的情節。馬連良看上了這出戲,就起了互贈劇本之念。

(晉劇《屈原》劇照 左起:宋玉(郭鳳英飾)、屈原(丁果仙飾)、婵娟(牛桂英飾))
馬連良請丁果仙去看他的《四進士》,這是他唱做并重的代表性作品。丁果仙看後,自然是連說好好好。兩天以後,馬連良将一冊手抄的《四進士》劇本,送到了丁果仙手裡。丁果仙喜形于色的同時,覺得來而不往非禮也,便問馬先生喜歡她的什麼戲。馬先生随即說出了《反徐州》的劇名。丁果仙是個豪爽人,立刻安排劇團再演兩場《反徐州》,請馬連良和扶風社的四梁八柱一起看。接着,一冊工工整整手抄的《反徐州》劇本,便擺在了馬連良的書案之上。
在又一次赴京演出中,丁果仙挂出了《四進士》的水牌。丁版《四進士》是何面目,自然會引起馬連良先生之興趣,于是,他便約了譚富英悄悄坐進劇場。戲演到第11場,情節是丁果仙飾演的宋士傑為探詢幹女兒楊素貞冤案之審理情況,與班頭丁旦匆匆路遇,按規定台詞,宋土傑此時應叫一聲“丁旦”。但丁果仙一出場,無意中瞄到了台下的這一對特殊觀衆,一慌神,把“丁旦”叫成了戲中的另—角色“劉二混”!台上的“丁旦”傻了:我明明是丁旦,你叫我“劉二混”,我該如何應對?丁果仙就是丁果仙,“須生大王”豈是浪得虛名?當此緊要關頭,丁果仙并未手足無措,而是急中生智,靈感突現。隻見她走近丁旦,揉揉雙眼,出人意外而又合乎情理地說出了這樣一句即興台詞:“唷,老漢老眼昏花,走得匆忙,認人不真,原來是丁旦娃娃!”這樣,一場舞台危機安然化解。
散戲後,馬譚二位上台道辛苦,連連誇贊此處改得好。丁果仙說明真相,三位著名須生大笑開懷。
這雖是将錯就錯的意外事件,但因為丁果仙的臨時改動,符合戲情戲理,别有機趣。以後所有人演出此劇,每至此處,居然都照方抓藥了。
(轉自:文化河北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