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6歲女生被同學集體性侵,卻不報案?《無聲》揭露的不止是“性”

16歲女生被同學集體性侵,卻不報案?《無聲》揭露的不止是“性”
聾啞少年張誠在校車上尋找心儀的女同學貝貝,在最後一排,他看到了貝貝正被幾個同學集體性侵。 看着貝貝痛苦的表情, 他回頭想去找坐在前排的老師,卻發現老師視而不見,所有同學都若無其事地在做自己的事。

這是電影《無聲》的電影情節,台灣聾啞少年張誠轉學來到新學校,這裡的一切都讓他感覺到很開心,尤其是遇到了貝貝,貝貝性格開朗熱情,緩解了張誠轉校的憂慮。

本以為這裡是新的開始,卻沒想到,張誠卻看到了校園裡最可怕的一幕。

這部電影是根據2011年爆發的“台南啟聰學校集體性侵”案件改編而成,在學校裡,發生了多起校園性侵案,發生地點遍及校車,宿舍、活動中心1樓廁所、樓梯間、曬衣場圍牆邊等等。

從2004年到2012年間,發生164件疑似性侵害及性騷擾事件,全校約四分之一的學生受到影響。

16歲女生被同學集體性侵,卻不報案?《無聲》揭露的不止是“性”

電影在2020年上映後,就獲得了第57屆台灣電影金馬獎,和第12屆青年電影手冊年度盛典,2020年度華語十佳影片。

女性導演柯貞年花了2年去調查這個真實事件,意圖還原真實場景。在這部電影中,通過校園性侵案,去揭露聾啞人遇到的生存困境,希望通過電影,去喚醒人們對社會弱勢群體的關注和了解。

就如電影名字《無聲》一樣,他們的世界裡,沒有聲音,面對霸淩和性侵,他們無法反抗,甚至連呼救都無法喊出來。

在學校中,本是孩子的天堂,卻成了人間地獄,在青春期“性”沖動的驅使下,或許會産生很多犯罪行為。

但是當受害者變成侵犯者,當老師也加入了犯罪的行為,這個行為的循環之下,揭露的就不止是性,而是更深層次的原因。

16歲女生被同學集體性侵,卻不報案?《無聲》揭露的不止是“性”

電影中,聾啞少年張誠看到貝貝被侵犯,震驚之下,他準備跟老師彙報,卻發現全校車的人都視而不見,老師,司機,其他同學都不理睬,隻有他注視到貝貝的痛苦表情。

在高壓之下,他憤而下車,回到家後,他無法平靜下來,于是他用手機聯系貝貝,第二天,他找到貝貝,問她為什麼不跟老師反映?

貝貝卻稀松平常地笑着說:“他們鬧着玩。”張誠表示無法了解,還看到貝貝跟昨天侵犯她的同學一起踢球。

16歲女生被同學集體性侵,卻不報案?《無聲》揭露的不止是“性”

張誠為了發洩自己的不滿,惡狠狠地把球踢到了其他地方,晚上,他就遭遇了霸淩,幾個男生圍住他,幸好貝貝救了他。

貝貝告訴張誠:以前她也告訴過老師,但是老師卻總說,他們幾個都很乖,不會做這種事,都是鬧着玩罷了。

貝貝一開始也覺得十分痛苦,但是她害怕被孤立,因為她每次反抗,就會受到他們更殘忍地報複。最讓她擔心的是,如果這件事被曝光,她就無法在學校讀書了。

16歲女生被同學集體性侵,卻不報案?《無聲》揭露的不止是“性”

因為貝貝跟着爺爺奶奶長大,爺爺奶奶為了保護她,不讓她接觸社會。她缺乏安全感和愛,她認為,在學校能得到陪伴和快樂,是以非常珍惜在學校讀書的機會。

于是她學會了自我欺騙,表面裝作不在意,每天嘻嘻哈哈,實際上,她甚至去醫院做了節育手術,隻因為她害怕性侵後會懷孕。

張誠聽到貝貝的傾述,決心要扭轉一切,他說服貝貝一起找到王老師,王老師得知後,果斷找到了校長。

16歲女生被同學集體性侵,卻不報案?《無聲》揭露的不止是“性”

但是校長的回複卻讓人失望,除了推脫之外,還說自己會徹查。可是當大家都對這件事報以希望的時候,校長卻極其不負責任地平息了此事。

16歲女生被同學集體性侵,卻不報案?《無聲》揭露的不止是“性”

正義的王老師無法直視,将此事直接上報,瞬間激起了大家的關注,有很多同學還主動交代自己曾經被性侵,而且次數還不止一次。

更可怕的是,很多受害者在受到侵害後,又轉而變成了施暴者,循環反複,去傷害更多的人。其中,有個叫阿光的同學就是如此,他指使同學集體性侵貝貝,但是他卻不參與其中。

這件事曝光後,引起了外界的軒然大波,貝貝被爺爺奶奶帶回家,每天關在家裡,不準外出,老年人害怕孫女受傷害,隻能用這種最原始的方式保護她,不讓她再回學校。

16歲女生被同學集體性侵,卻不報案?《無聲》揭露的不止是“性”

而阿光呢,因為沒有直接參與,隻是被父母帶回了家,後來又繼續上學了。

因為張誠的舉報,阿光非常記恨,于是帶着同學霸淩張誠,或許很多人都無法了解阿光,覺得他為什麼壞?

他不直接參與性侵,卻全程參與和指導,他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16歲女生被同學集體性侵,卻不報案?《無聲》揭露的不止是“性”

原來,他在多年前也受過性侵,而且對方還是男老師,他也曾告訴過校長,尋求幫助,可是這件事不了了之。

後來那位男老師還被評為優秀教師,直到退休,也沒受到懲罰。

阿光心灰意冷,心理開始扭曲,他開始走上一種複仇之路,那就是把自己遭受過的痛苦轉移到别人的身上,是以他策劃這些行為,但是卻從不參與。

他自以為用這種扭曲的方式能徹底治愈自己過去的傷痛,但是他卻始終未曾快樂過。他在醫院治病,那位性侵過他的男老師去看望後,他徹底崩潰了,割腕自殺。

16歲女生被同學集體性侵,卻不報案?《無聲》揭露的不止是“性”

更為瘋狂的是,他竟然在學校洗手間性侵了貝貝。沒人可以了解他,所有人都認為他是魔鬼。但是阿光的好友拿着阿光的日記本找到王老師,這件事才被揭露了出來。

原來,阿光在醫院看到了男老師,情緒激動,不僅要自殺,而且還做出了魔鬼的行為。阿光得不到救贖,就把恨意發洩到無辜的人身上,以為這種行為能徹底宣洩内心的恐懼和痛苦。

曾經的受害者變成加害者,一步步淪陷,人性的善與惡也在不斷交替,而這些行為的背後,壓根不是“性”的裹挾。

最後,整件事被媒體曝光,校長被徹查,涉事人員,包括那位老師都受到了懲罰。

16歲女生被同學集體性侵,卻不報案?《無聲》揭露的不止是“性”

相比起真實性侵的細節,電影的描繪更加隐晦,在搖晃的鏡頭中,一閃而過,因為電影要展現的不是去撥開受害者的傷口,而是要揭露這些行為背後的真相,引發社會關于弱勢群體的關注和包容。

在聾啞人的世界裡,正常人是無法融入的,因為無法交流,這就是個大問題,當學校裡的老師利用這點傷害學生,他們是無法抵抗的。

就如阿光和貝貝,他們甚至無法喊出“救命”,在電影中有這麼一場戲,貝貝和張誠去看電影,因為旁邊的觀衆坐錯了位置,後來的人誤以為他們坐了自己的位置,對他們諸多指責,可是他們并不懂啞語,無法溝通。

隻能看着對方,無力解釋,貝貝出于尴尬,趕緊跑出了電影院,在現實生活中,聾啞人跟普通人很難做到同處一片天空,互相了解。

16歲女生被同學集體性侵,卻不報案?《無聲》揭露的不止是“性”

聾啞人的生存空間非常狹窄,就如貝貝一樣,爺爺奶奶害怕正常人欺負她,這麼多年不讓她接觸正常孩子,隻送到聾啞學校,可惜,他們的擔心成了現實。

可是,弱勢群體之間的互相壓迫和傷害更讓人不寒而栗。

16歲女生被同學集體性侵,卻不報案?《無聲》揭露的不止是“性”

電影的名字《無聲》是一個雙關意義,第一是表明發生的群體是聾啞人士,因為他們無法說話。第二是受害者被欺辱的時候,圍觀者冷漠視而不見,放棄發出同情聲音的權利。

整部電影故事并不複雜,但是深意卻不止停留在性侵的表層意思,而在于引發大衆關注弱勢群體以及老師性侵未成年學生的犯罪,以及校園霸淩性侵。

學校本是孩子的樂園,如果成了孩子的噩夢,那麼教育的意義何在?近年來,老師性侵學生的案件時有發生,究其根本,是學生和老師之間不平等的地位關系,老師這個職業身份為犯罪帶來了更多的機會。

傳統的社會等級和權威觀念根深蒂固,學生應該服從老師權威,從這點來看,學生很難反抗老師,在這種觀念下,就必須要培養未成年人擁有自我意識。

師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一切侵害自我權利的行為都是不被允許的,無論是老師還是其他人,都應該拒絕和反抗。

在學校方面,也應該加強監督和監管,提升老師的就業門檻,另一方面,對未成年的性教育應該從家庭做起,樹立保護自我,合理引導和預防性侵方面的知識。

如果遭受性侵行為,應該主動跟父母和家人溝通,避免遭受重複性傷害。就如電影中的張誠一樣,他面對霸淩,是有反抗意識的,是以他才會鼓勵貝貝,跟王老師如實反映。

在現實中,當黑暗侵襲了光明,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擁有自我的意識,我們必須要相信,事情在努力之下,總會慢慢在變好。

16歲女生被同學集體性侵,卻不報案?《無聲》揭露的不止是“性”

關注@我們的赫拉,分享影評,書評,感謝關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