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捉拿奸臣,他卻躲進太後的内宮;坐實家醜,元仁宗竟一命嗚呼

宋朝有個仁宗,元朝也有個仁宗,兩個仁宗對太後都孝順,但元仁宗在孝順中卻忍受着巨大的侮辱,被人當作笑柄。

傳言,仁宗的母後答己與五朝元老鐵木疊兒有染,并把鐵木疊兒捧上宰相的位置。

元仁宗雖然不信這種傳言,但是,太後答己多次包庇、提拔鐵木疊兒的行徑,群臣有目共睹。這讓他即憤怒又痛苦,不知該如何是好?

捉拿奸臣,他卻躲進太後的内宮;坐實家醜,元仁宗竟一命嗚呼

元仁宗是一個頗具傳奇色彩的人物,他是元成宗的哥哥的兒子,謙恭仁讓,性情懦弱。

元成宗沒有後代,仁宗距離大都近,在他母親答己(不是妲己)的活動下,他被推舉為繼承人。可是,仁宗的哥哥海山卻不同意,1個月後,他從戰火紛飛的邊疆提兵3萬匆匆傳回大都。

本來以為皇位不保的海山,發現弟弟竟然沒有繼位,心中樂開了花。

原來,元仁宗飽讀漢家經書,遵循“恭謙忍讓”的禮法,一直在等哥哥回來把皇帝的寶座讓給他。

海山可不會和這個書呆子弟弟客氣,直接踏上皇帝的寶座,是為元武宗。

捉拿奸臣,他卻躲進太後的内宮;坐實家醜,元仁宗竟一命嗚呼

命裡無來莫強求,僅做了三年皇帝,元武宗海山就病逝了。

這下子元仁宗沒法推脫了,隻好硬着頭皮做了皇帝。其實,隻要有一點進取心和責任心的,沒人會放着大把的權力不抓,任由自己随波逐流的。

登基後的元仁宗發現了忽必烈遺留下的制度弊端:落後的奴隸制和先進的封建制并存。這是一顆随時讓帝國崩潰的炸彈,如果不能妥善解決,大元帝國将像秦帝國一樣迅速煙消雲散。

元仁宗也燒了三把火,試圖把這顆“種子”燒成灰燼,根除後患。

捉拿奸臣,他卻躲進太後的内宮;坐實家醜,元仁宗竟一命嗚呼

第一件事,元仁宗把哥哥武宗正在建設的中都給停了。元武宗是個好大喜功的武夫,喜歡享受,雖然在位才3年,但元朝的國庫幾乎被他揮霍了一半!

第二件事,元仁宗把武宗時期的絕大部分蒙古、色目大臣罷免了,包括宰相。下獄的下獄,抄家的抄家,罪名都是實打實的,确鑿且詳盡,沒一個被冤枉的。

第三件事,元仁宗把當初被忽必烈遣散、依舊活着的漢人官員全請了回來。這是元成宗在位13年都沒敢做的事,他1年的功夫就做完了。

前文說過,元仁宗是一個性情懦弱、恭謙的人,怎麼一登基就殺伐果斷了呢?

其實,這都要歸功于一個漢人儒生。

捉拿奸臣,他卻躲進太後的内宮;坐實家醜,元仁宗竟一命嗚呼

在仁宗和武宗小時候,他們家就來了一個儒生叫李孟,是他們的爺爺真金介紹來的。不過,元武宗海山好武,很早就去了邊疆建功立業,隻剩下仁宗跟着李孟學漢學、學權謀。

漸漸地,李孟憑借才能成為他們家的首席謀士,而仁宗也真心誠意地把李孟當作老師。他的母親答己能為兒子争取到皇位,就是李孟在後面策劃的。仁宗讓位給哥哥海山,也是李孟看出海山壽命不久,讓他暫時蟄伏的。

是以,這個李孟十分厲害。

不僅懂權謀、陰陽、漢學,還有一肚子的文韬武略。更難得的是,他一直想把仁宗培養成一個對漢人有歸屬感的異族皇帝!

在李孟的輔佐下,元仁宗僅用3個月的時間就全盤推倒哥哥的舊政,朝廷氣象一新。

捉拿奸臣,他卻躲進太後的内宮;坐實家醜,元仁宗竟一命嗚呼

到了論功行賞的時候,元仁宗任命漢人李孟、宗人完澤為正副宰相。可是,太後答己卻站出來發話了,她說:“兒子,你能有今天全靠鐵木疊兒,他可是我們家的錢袋子呀!”

太後答己的丈夫28歲就去世了,空閨寂寞,誰來替補?

年輕力壯的鐵木疊兒出現了,而且帶來大量搜刮的錢财。答己的春天來了,她自然要回報鐵木疊兒以錦繡前程。

盡管元仁宗不情不願,可生性懦弱的他在純孝的教育下,無法反抗,也不敢反抗。即便是滿腹經綸的李孟,也不能阻止他“盡孝”。

于是,鐵木疊兒登上了正相的位置,李孟屈居為副。

捉拿奸臣,他卻躲進太後的内宮;坐實家醜,元仁宗竟一命嗚呼

不過,鐵木疊兒除了會搜刮錢财、肆意妄為外,實在沒有其他本事。用現在的話說,這就是一個“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家夥。

李孟雖然為副相,但治理元朝的指令都是由他和元仁宗商量後直接铨發的。

奪貴族爵位、重建國子監、削減龐雜的怯薛軍、重開有利于漢人的科舉......李孟的做法很簡單,就是大力砍除忽必烈留下的奴隸制度,全面轉向更先進的封建制度。

僅僅一年多的時間,“仁宗初政,風動天下”,特别是仁宗的“自今勿限資級,果才而賢,雖白身亦用之”政策,更是對漢人和南人的利好。這種打破蒙古、色目、漢人出身的政策,一出爐便受到漢人的熱烈擁護,天下為之振奮。

就在仁宗如火如荼推行新政的時候,李孟也悄悄把矛頭對準了太後的老情人—鐵木疊兒。此人是蒙古貴族的代表,他若不除,新政推行起來要大打折扣。

捉拿奸臣,他卻躲進太後的内宮;坐實家醜,元仁宗竟一命嗚呼

李孟絕對是宰執之才,有方略、有權謀,還有智慧!

雖然鐵木疊兒有太後的強力支援,但李孟以忽必烈都中過招的“鈎考”為名,把鐵木疊兒做過的壞事全抖摟出來,逼着鐵木疊兒自請辭退。為了避免仁宗受到貴族勢力的直接報複,李孟也辭職了。

兩個宰相同時辭職,誰也說不出話,太後答己也隻好捏着鼻子認了。

可是,元仁宗實在是一個愚鈍的學生。沒有老師的幫助,他一個人推行新政步履維艱,不到一年又把老師李孟請來了。

李孟無奈出山,幫助仁宗把有權勢的蒙古諸王打發出京城,又把權勢滔天的近侍趕出皇宮,全部換成漢人儒官。

捉拿奸臣,他卻躲進太後的内宮;坐實家醜,元仁宗竟一命嗚呼

當年,元朝的第一次科考隆重開幕,錄取進士56人,其中40人全是漢家子弟!

曾經寫出《山坡羊》的張養浩,就是這一屆科考的座師之一。漢人學生考中後來拜謝恩師,他卻閉門不見,說:“諸君子但思報效,奚勞謝為!”

仁宗和李孟都很開心,新政初見成效,大批的治國人才即将入朝,這将為大元帝國的長治久安打下堅實的基礎。

可惜,兩個人都高興地太早了,太後和鐵木疊兒的報複即将到來!

就在元仁宗春風得意之際,太後出手了!

她堵住元仁宗,以不孝為名大罵他壞了良心,竟然把跟鐵木疊兒鬥得兩敗俱傷的李孟請回來。仁宗性情懦弱,又想行“孝道”,隻好把鐵木疊兒請回來。

捉拿奸臣,他卻躲進太後的内宮;坐實家醜,元仁宗竟一命嗚呼

鐵木疊兒回來,還帶着一批有實力的蒙古貴族一同入朝。

不過,學聰明的鐵木疊兒這次開始要實權、要做事。恨不得馬上打發他的元仁宗就讓他去江南督辦田糧稅收。

不安好心的鐵木疊兒來到江南,一邊以收稅為名大肆搜刮錢财,一邊下令手下人殘酷打壓漢人的反抗。鐵木疊兒做的這一切,盡管也傳到仁宗的耳朵裡,卻都被太後壓了下來。

鐵木疊兒把江南各地百姓打壓到什麼程度呢?史書記載:“有司繩以峻法,民多虛報以塞命,其後差稅無所于征,民多逃竄流移者。”

仁宗剛推行的新政就這樣被鐵木疊兒完全破壞了,更嚴重的是,江南各地頻頻燃起漢人反抗的火苗。

捉拿奸臣,他卻躲進太後的内宮;坐實家醜,元仁宗竟一命嗚呼

雖然終于撲滅了火苗,可面對滿目蒼痍的江南,心灰意冷的仁宗恢複了怯懦的本性。

他無力反抗自己的母後,又不能懲罰肇事的鐵木疊兒和其他貴族,唯有借酒消愁,麻醉自己。恩師李孟多次勸導,也不能激起他的雄心。

鐵木疊兒搜刮來大量的錢财,博得了老情人答己太後的歡心,也聚攏了更多有實力的蒙古和色目貴族。随着勢力越發強大, 鐵木疊兒就越嚣張,不僅在朝内廣布黨羽,還慫恿太後幹預朝政。

在太後和鐵木疊兒的雙重打擊下,朝内的漢人官員紛紛請辭,漸漸隻剩下懦弱無能卻又堅持仁孝侍母的元仁宗。

但凡男兒都有血性,被鐵木疊兒欺壓到頭上的元仁宗終于忍不住發怒,派親信捉拿他。可是,狡詐的鐵木疊兒竟跑到内宮,躲在情人答己的裙子下,逃過一劫。

至此,元仁宗終于發現了母後和鐵木疊兒那點衆人皆知的事,氣得渾身發抖,急病卧床。

捉拿奸臣,他卻躲進太後的内宮;坐實家醜,元仁宗竟一命嗚呼

受此奇恥大辱,太後卻若無其事,元仁宗漸漸病入膏肓。

而他的母親-答己太後卻視若罔聞,不僅公開包庇鐵木疊兒,還親自降旨拔擢老情人為太師,把持朝政。同時,還秘密商量着下一任繼承者的人選。

母親,本來代表着聖潔、無私和富于犧牲精神的母愛。但在政治上,有很多母親卻代表着蠻霸、恐怖和冷血。

從漢朝的呂雉,北魏的胡太後,唐朝的武曌,到清朝的慈禧無不如此。答己雖不如她們狠毒,卻更無恥,對于兒子毫無體恤,一味以私欲而亂政。

這是仁宗的悲劇,更是元王朝的悲劇。

捉拿奸臣,他卻躲進太後的内宮;坐實家醜,元仁宗竟一命嗚呼

1320年7月,年僅36歲的元仁宗撒手人寰,鐵木疊兒在朝中開始了“大血洗”。凡是元仁宗重用過的,不是被羅織罪名殺害,就是被收入獄中折磨,僥幸逃脫的寥寥無幾。

元仁宗自幼受儒家文化影響,和他的叔叔元成宗一樣,立志做一個真正的漢人皇帝。施仁政、行孝道,這是封建王朝漢文化的精髓,也是王道。可是,對一個性情懦弱的人來說,這種仁義道德反成為了一個桎梏,讓仁宗施展不開手腳,郁郁而終。

至此,元朝最後一個自救的機會被長頭發的太後親手掐滅了,大元朝終于進入風雨飄搖的末期!

-En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