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進擊!乘風破浪科技人丨首集對話中科院院士翟婉明、張景中的“唯快不破”

作者:川觀新聞

四川線上記者 肖瑩佩

城市發展的曆史長河中,有這樣一群人在竭盡全力追趕科技的前沿,他們是城市創新發展的參與者,他們也是最美的科技工作者。

本月23日-24日,成都市科協第九次代表大會即将召開。即日起,成都市科協推出《進擊!乘風破浪科技人》系列主題視訊與報道,用鏡頭和筆端記錄成都建設全面展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之路上,成都科技工作者們的使命與探索。

首期,對話在蓉兩院院士的高層次人才群體,成都市科協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翟婉明,成都市科協第七屆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張景中,聚焦他們如何讓這座城市的軌道交通産業“跑”得更快,如何讓成都這座超算之城“算”得更速。

進擊!乘風破浪科技人丨首集對話中科院院士翟婉明、張景中的“唯快不破”

《進擊!乘風破浪科技人》重磅首發

翟婉明:

推進校院地協同創新

打好軌道交通“成都牌”做好成果“轉化路”

在成都九裡堤,西南交大的一間小小辦公室中,翟婉明幾乎每天都要浏覽世界最新的軌道交通“要聞”。在他看來,時刻掌握前沿資訊将為技術突破帶來更大的機會,也會讓他和“鐵路”的距離更進一步。

翟婉明和鐵路的故事緣起于一次難忘的“乘車經曆”。1981年,年僅18歲的翟婉明考上了西南交通大學,受限于當時的鐵路條件,從江蘇靖江到四川峨眉,僅僅2000公裡的路程,翟婉明卻花費了整整三天四夜的時間坐火車到達學校,期間還站了一天一夜。這樣的經曆讓翟婉明立志,一定要想辦法,将自己的所學用于國家軌道交通發展事業。

帶着建設“鐵路強國”的目标,翟婉明以西南交大為“基地”,在基礎理論研究上不斷創新,率先提出并系統建立了“車輛-軌道耦合動力學”新理論,開創了鐵路大系統動力學學科新領域。同時,更将理論轉化為實踐,将地面交通延伸到天空。

2016年11月,全球首條新能源空鐵試驗線在成都雙流成功試運作,這也是我國首創新能源動力牽引方式的懸挂式列車。“成都的軌道交通産業基礎良好,高校、設計院、工程局、機車車輛生産企業一應俱全,創新産業鍊完整。同時,成都人才資源豐富,可以提供充足的智力保障。”翟婉明認為,空鐵是一個産學研用聯合攻關的成果,這與成都在全國率先開展的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混合所有制改革密不可分。“在校院地協同創新下,通過以産權激勵職務發明人進行科技成果轉化,能夠讓更多科技成果轉化成生産力。”

如今,翟婉明已在軌道交通領域深耕逾30年,但征途遠未結束。根據規劃,首條新能源空鐵商業線将在成都誕生,目前,項目正在穩步建設中,建成後将兼具空鐵産業示範功能、空鐵試驗線功能與旅遊觀光功能。

張景中:

“超算之城”裡的“超算之人”

想方設法讓計算機實作類人計算

當大部分年輕人的目光都聚焦在目前最火熱的遊戲——英雄聯盟季後賽的争奪戰時,已逾80歲高齡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張景中也在“數學探索”裡深研數學在新場景、新應用裡的新算法。

從1954年進入北京大學數學力學系學習到如今成為國内著名的數學家、計算機科學家,張景中的大半生都和數學打着交道。

長達60年的教學和科研生涯中,張景中提出和實作了定理機器證明的數值并行方法,把多年來在教育數學研究中所發展的幾何新方法用于機器證明,建立了幾何定理可讀證明自動生成的原理和方法。用這個方法可在微機上快速地進行幾何證明,計算和發明新定理,并給出易于了解的有幾何意義的證明。

近幾年,随着教育數學的成效不斷顯現,基礎數學教育的效果大面積提升,張景中的工作重心逐漸向數學問題類人自動解答轉移。在他看來,用計算機代替人進行科學研究道阻且長,但未來一定對人類有巨大幫助。

今年6月,首屆超級計算創新應用天府論壇上,成都超算中心首次釋出,成都超算中心預計将于今年實作峰值運作。這個位于成都科學城鹿溪智谷核心區的成都超算中心建成,将填補我國西部地區國家超級計算體系的布局空白,成都跻身“超算之城”,同樣是今年,四川國家應用數學中心在蓉正式揭牌。

“四川國家應用數學中心正式揭牌,雖然項目還在建設,但是讓我們看到了數學科研的影響力和重視程度在不斷提升。”張景中表示,做人工智能也好,做資訊技術也好,數學是靈魂,是參天大樹的‘根系’。很多科技問題,歸根結底是算法問題,解決一個問題就是找到一種算法。“四川國家應用數學中心不斷建設完善,為基礎科學研究帶來了更優質的載體,同時也為技術創新和基礎科學結合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我希望通過這些大平台的建設,讓數學成為年輕人都愛玩的一個‘遊戲’,讓數學研究在科技創新上發揮出應有的支撐作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