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馬東一年一度野心大賽

作者:钛媒體APP
​馬東一年一度野心大賽
文 | 财經無忌,作者 | 鄭賢

《脫口秀大會》第四季以周奇墨奪冠收官的第二天,《一年一度喜劇大賽》迅速接棒,成為又一檔“現象級”網綜。

開畫打出8.0高分的豆瓣,在簡介中這樣定義該節目:一檔由愛奇藝出品、米未聯合出品并制作的原創新喜劇競演綜藝。節目将通過一群喜劇人的作品展演,全方位展示品質優良、類型多樣的中國原創新喜劇作品,選拔出創作能力、協作能力、表演能力最突出的團體和個人。

截至11月7日,在愛奇藝綜藝·風雲榜單上,播放四期的《一年一度喜劇大賽》獨占鳌頭,微網誌話題閱讀6.7億次,讨論43.3萬次,有望成為繼《奇葩說》、《樂隊的夏天》之後的新王牌。而打造這一系列爆款産品的米未傳媒公司,又一次在創始人馬東的操盤下,被推向公衆視野。

​馬東一年一度野心大賽

“來啦來啦,快樂周五”——每周五當節目開播,彈幕就會飄出獲贊超高的這八個字。

從2014年《奇葩說》第一季一炮走紅至今,馬東幕後策劃的品牌綜藝爆款頻出,網絡綜藝也成為馬東才華與野心展示的主陣地。

這位“星二代”制片人,總是善于緊抓時代風口并收放自如——既懂得全力以赴,也知道适可而止。而《一年一度喜劇大賽》,不過是再次驗證了其身段的柔軟與靈活。

為了讓全新節目令觀衆眼前一亮,馬東費了不少心思。

憑借綜藝圈人脈,他先是邀請黃渤、李誕、徐峥、于和偉共同組成組委會成員,又在釋出會現場讓由沈騰、賈玲、孫紅雷、賈冰、楊天真、雷佳音、楊幂等組成的“最強喜劇外援團” 為組委會會長打氣助威。用馬東的話說,“好幾百億的票房就擱在這”。

當然,讓人們眼前更為閃亮的,還是破圈參賽作品《網際網路體檢》。該作品憑借暗諷超前點播、彈窗廣告、超長廣告、強制推送、個人隐私資料洩露等一系列網際網路消費套路驚豔亮相,不惜采取了在愛奇藝平台反諷愛奇藝“超前點播”的“騷操作”。而随着話題#愛奇藝吐槽愛奇藝 #在10月15日開播當晚沖上微網誌熱搜榜,米未再次收獲“眼球經濟”。

​馬東一年一度野心大賽

而作為主出品方的愛奇藝,也通過“自黑”賺了一波“路人緣”。

《一年一度喜劇大賽》的核心喜劇類型是sketch,這是一種美式短喜劇,意為“素描喜劇”。《一年一度喜劇大賽》節目英文名即是Super Sketch Show(超級素描喜劇秀)。首期“炸場”的《網際網路體檢》就屬于典型的sketch表演。表演者蔣詩萌解釋了sketch和傳統喜劇的差别,“傳統喜劇可能用1/3時間鋪墊,最後升華,sketch不用。它是短平快的東西,同樣的東西玩三番,但每一番都要更新。”創作指導阿球則進一步劃了重點,sketch隻專注玩一件事,就是那個“遊戲點”。

​馬東一年一度野心大賽

為便于觀衆更好了解,節目插入了笑花科普課堂環節,并以《網際網路體檢》作品舉例,指出其中的“遊戲點”便是那令人讨厭的網際網路收費行為。節目中那個來體檢的男生,代指在電腦面前看視訊網站的大衆。如果人們能夠與男生的無奈形成共情,那這就是一個容易獲得感染力的素描喜劇。

與觀衆們喜聞樂見的傳統獨幕喜劇不同,《一年一度喜劇大賽》有着許多腦洞大開的新視角。《三毛保衛戰》中,三個演員分别扮演一根頭發,也收獲了朋友圈的轉發認可,并借着“做毛不易”的梗登上微網誌熱搜。此外,《一心不能二用》應用了“聲畫不同步”的表演方式;默劇《空手道高手》的表演充滿漫畫氣質;《戲精導航》以模仿觀音、紫薇、包租婆語音包的喜劇形式滲入生活細節;《時間都去哪兒了》則展現了拖延症患者被網際網路碎片閱讀所浪擲掉的生命……這些新穎的喜劇形式和結構、新鮮的切入視角和煙火氣息,極少能夠在其他喜劇綜藝中密集呈現。

這就難怪徐峥會說,“《一年一度喜劇大賽》在做一件墾荒的事情。”

《齊魯晚報》則評價道:“這檔由馬東團隊打造的最新喜劇綜藝,瞄準了短平快的新型喜劇,帶來了不一樣的觀看體驗。”

​馬東一年一度野心大賽

事實上,回看馬東團隊此前所制作的《奇葩說》、《樂隊的夏天》等熱門節目——無論是辯論還是音樂,其綜藝核心中都擁有強烈的“段子”屬性。也是以,做喜劇,應該算是馬東團隊天然自帶基因。畢竟,馬東本人就自帶父親馬季的喜劇基因,而合夥人牟頔曾是央視喜劇綜藝《喜樂街》總導演。

從《一年一度喜劇大賽》目前播出效果來看,這檔節目确實為喜劇綜藝帶來了新思路。節目延續了《奇葩說》、《樂隊的夏天》熱熱鬧鬧的喜慶視覺效果,無論是觀衆還是選手,都定位為新新人類。馬東說,這檔節目就是給“新新喜劇人”辦的比賽。

或許也可以說,這檔節目就是給“新新觀衆群”看的綜藝——在短平快的荒誕性、無厘頭之中,讓人體會純粹的喜劇本質。

這也就迎合了節目口号本身——沒心沒肺,快樂加倍。

推出新款網綜《一年一度喜劇大賽》,在展現綜藝老炮兒馬東創新力的同時,實則也展現了其對大衆喜新厭舊的焦慮。

這種周期性來襲的焦慮感,馬東自有一番深刻體悟。

就拿即将進入第八個年頭的網綜鼻祖《奇葩說》而言,其已不可避免地落入“鮮氣”散去的窘境。在豆瓣平台,2014年第一季開畫9.0,前三季評分保持在8.5分以上,而第七季評分則下滑至6.9。在口碑上,《奇葩說》也遭受到了越來越多的質疑:辯題越來越空洞,詭辯邏輯泛濫,缺少真問題真讨論;辯手缺少靈氣,難以帶來更多驚喜,也難以“上價值”......

​馬東一年一度野心大賽

知乎上是以出現了這樣尴尬的讨論:奇葩說還會不會有第八季?

浸淫綜藝圈多年的馬東,自然了解長線網綜節目的“慣有困境”,那就是單個節目存在殘酷的生命周期。事實上,近幾年,在《奇葩說》高開低走之後,其已将一大部分精力投放在了IP拓展上。繼《奇葩說》之後,馬東在2019年推出另一檔爆款節目《樂隊的夏天》,試圖讓小衆搖滾樂走進大衆視野。

當搖滾“老炮”擁抱“養成系”網綜,五條人、刺猬樂隊、新褲子幾乎是一夜暴得大名,線下搖滾樂市場是以被年輕人重新點燃。據大麥《2020演出國慶檔觀察》顯示,假期期間線下專業演出超4000場,其中音樂節增速最快,場次同比去年同期增加130%,堪稱“史上最強音樂節國慶檔”。從演出細分領域來看,Z世代更偏愛音樂節、Live house等音樂現場。

但搖滾樂似乎并不能像辯論會一樣,為米未提供長期的内容支撐。《樂隊的夏天》第二季在熱度與口碑上已開始退燒,第一季豆瓣評分高達8.7,第二季下滑至7.3分。

究其根本,搖滾樂在國内至今尚數小衆,國内的樂隊資源也很難支撐一檔綜藝節目的持續性。在《樂隊的夏天》第二季開播前,網上就有人感歎,樂隊的知名度與第一季不可同日而語。這也讓馬東意識到,這是一個很難維系的原創網綜。

是以,“停播”《樂隊的夏天》變得合理,米未開始聚焦喜劇。

​馬東一年一度野心大賽

馬東在采訪中透露,四年前米未簽下即興喜劇演員金婧時,就已埋下了做喜劇的種子。

天時地利人和都有了,就差動手了。

結束《脫口秀大會》第四季的節目總策劃李誕,也作為嘉賓受邀到場。顯然,馬東是想讓現場“快樂加倍”。

盡管李誕在節目中打趣,“馬東老師的偏愛,讓我每年都有和業界前輩學習的機會”,但尴尬的現實是,《脫口秀大會》已然成為喜劇網綜超級IP,也成為李誕所在公司笑果文化的“重型武器”。而笑果公司的另一王牌欄目《吐槽大會》,從2017年開播之時便風華正茂,成為首個現象級綜藝節目,開播三個月,《吐槽大會》總播放量便達到13.8億,單期播放量破2億。從年齡層來看,其節目特質深受年輕觀衆歡迎。30歲以下泛90後使用者占比超六成,其中25-30歲年齡段的使用者觀看傾向性更高。

無形之中,這便給馬東以及剛開播的《一年一度喜劇大賽》造成了壓力。而外界也樂得将這兩家公司進行湊趣的橫向對比。

米未與笑果文化都成立于2015年前後。據企查查顯示:北京米未傳媒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8月31日,緻力于網際網路内容的生産平台建設和優質内容開發。由創始人馬東(CEO)、聯合創始人牟頔(CCO)和劉煦(CMO)共同創立。目前,公司注冊資本510萬元人民币,馬東作為大股東持股45%,牟頔15%。

​馬東一年一度野心大賽

有米未公司員工曾在知乎上描述過公司歡快的工作氛圍:“這是一個非常非常活力認真的團隊,雖然做的隻是網絡節目,但真的是每一幀都在認真對待。氛圍非常輕松,随便你什麼時候來上班,隻要保質保量完成任務就可以;福利超級好,隻要在公司,各種吃的玩的。飯後可以去朝陽公園散步,免票。在這裡,沒人在乎你的出身,隻看你能做什麼。”

這倒是非常符合米未以“讓世界更快樂”,“成為一家創造正向情緒價值且持續成長的公司”的目标定位。

在人員配置上,米未和笑果兩家都是由有着電視台背景的制作人發起,早期在内容制作上也都傾向于語言類綜藝。而兩家公司之是以能迅速崛起,同樣都是因搭上了視訊網站内容自制的東風,分别依靠《奇葩說》和《吐槽大會》兩個爆款得以爆紅。

這兩家公司也都受到了資本青睐。2017年5月,完成A+輪融資的笑果文化估值飙升10倍至12億元。而在一年前的2月,米未也獲得了A輪1億元融資。

笑果文化随後便選擇在年輕态喜劇的道路上狂奔,通過推出以《脫口秀大會》、《冒犯家族》、《周六夜現場》為代表的新網綜,以及脫口秀專場節目《笑場》、跨年大事件 IP《脫口秀反跨年》等多元内容産品開拓喜劇版圖,并不斷發展線下事業——如在全國30個城市建立脫口秀俱樂部,借助牽手摩登天空、打造“笑果工廠”,實作線下消費場景的整合營銷。

米未則圍繞馬東構想的“XYZ軸模型”進行戰略推進。這是馬東在公司成立9個月後、在2016年6月16日以“米未的有趣世界”為主題的米未傳媒釋出會上所提構想,其對外詳細解釋了“網際網路内容垂直生态系統”的概念。

其中,X軸代表的是米未業務線中最重要的原創内容生産,包括使用者熟知的《奇葩說》等網絡綜藝節目,又以《奇葩大會》、《飯局的誘惑》、《樂隊的夏天》等原創網絡綜藝為支點,探索與孵化新的爆款IP;Y軸則是附着為内容而生的上下遊衍生業務,如試水知識付費,推出音頻付費産品《好好說話》等創意産品,簽約《奇葩說》選手打造網生藝人的經紀業務,希望通過網際網路平台完成“内容生産—内容傳播—使用者沉澱—商業收獲”這一自我生态閉環的建立;Z軸則是米未傳媒的投資布局,如投資了制作網綜《吃光全宇宙》的果時傳媒以及主要電視劇《東四牌樓東》的米加傳媒等。

​馬東一年一度野心大賽

隻是相比笑果的一路高歌猛進,喜劇分岔之後的米未,事業進展則顯得有些遲緩。

笑果文化如今已得到騰訊入股,被資本高度認可。去年就有報道稱,笑果文化的估值已達30億元。而據企查查顯示,米未最新一輪融資仍停滞在2018年1月。由此可見,米未的XYZ軸戰略并未真正走通。而至關重要的,便是以“網際網路内容産品為業務核心”的起始軸X軸出現斷痕。

其打造的《拜拜啦肉肉》、《飯局的誘惑》、《好好說話》并未激起水花,《黑白星球》和《奇葩大會》均遭遇停播風波。拿得出手的《樂隊的夏天》熱度短促,缺少長尾效應,而老王牌《奇葩說》的滿意度評分也在一路走低。

跟笑果手握三個超級爆款(《吐槽大會》、《脫口秀大會》、《周六脫口秀》)、成為中國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擁有三個10億+IP的公司相比,米未正在陷入内容生産的困境。

米未正在走上一個怪圈,其綜藝節目有影響力,但也僅限于熱鬧,缺乏回味的長尾效應。如話題設定僅僅偏向于“為了讓父母早點抱孫子,30歲之前必須結婚”這樣的滑稽争議點,卻難以像剛剛結束的《脫口秀大會》一樣,生産出諸如“不上班,行不行”等直擊靈魂的高品質破圈主題。是以,米未最終也僅能勉強維持住《奇葩說》這一日漸下滑的IP。與此同時,其他内容産品都沒能呈現出像《吐槽大會》這樣獲得場外續期待的爆發力。

是以,有媒體語藏機鋒道:“這個困境比奇葩大會被下架重要的多,也更難解決。”

于是乎,馬東又想起了自己在每次轉變角色和身份時常挂嘴邊的一句話——人生需要歸零。

“從0開始”專業戶,這是馬東的人設:去澳洲生活8年,28歲回國做電視;在央視拿了12年鐵飯碗幹到春晚總導演,2013年踏着網際網路浪潮下加盟愛奇藝;2015年卸任愛奇藝首席内容官,變身創業公司米未傳媒老闆;如今又丢下樂隊名牌好局,轉身奔赴喜劇盛宴。馬東的人生選擇始終是在“歸零”。

望着身旁後生可畏的“後浪”李誕,“前浪”馬東顯然不甘被拍死在沙灘上。他需要折騰出一個新花樣。

于是乎,一年一度喜劇大賽,便是他的一年一度野心大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