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孩子有這三種行為,多半是怯懦的表現,長大容易被人當“軟柿子”

作者:王老師聊兒童心理

“以和為貴”是很多人的行事原則,在家講究“家和萬事興”,在外講究“和氣生财”!是以很多家長從小就注重将孩子培養成和善、有禮貌的孩子。

孩子在小區和别的孩子玩耍,東西被搶時,和善的家長會說:“寶貝,讓給别的小朋友吧”!當孩子在學校被欺負回家告狀,和善的家長會說:“小孩子嗎!也沒多大勁兒,事兒别那麼多”!

當孩子終于要步入社會以後,和善的家長會告訴孩子:“吃虧是福!出門在外别惹事兒,别給别人添麻煩!

結果呢?長大後,這種孩子成了“老好人”,不但沒生财、沒萬事興,反而處處受氣、總是委屈自己,被人當軟柿子捏來捏去!而軟柿子性格的孩子早有迹可循,有這3種表現就該注意了!

孩子有這三種行為,多半是怯懦的表現,長大容易被人當“軟柿子”

一、喜歡看人眼色行事

我特别怕有人誇一個孩子真懂事兒、真聽話、真會來事兒。這不是一種誇獎,更像是在說這是一個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因為怕被抛棄而選擇無休止地讨好别人。

日本人似乎特别擅長拍讨好型人格的故事,比較出名的《被人嫌棄的松子的一生》就是一個因讨好型人格獲得人生悲劇的故事。

除此之外電視劇《凪的新生活》,裡面的主角從小就讨好自己的媽媽,這導緻她日後在工作中面對苛刻的同僚,她想得不是反抗而是讨好,結果自己就更被當成軟柿子捏。

不僅如此,她在戀愛關系中,也是那個一味的讨好者!隻是為了那句:“因為我不想被你讨厭”!

孩子有這三種行為,多半是怯懦的表現,長大容易被人當“軟柿子”

二、不敢擡眼看人的孤僻孩子

在校園中,有一類孩子很容易成為被“霸淩”的對象,就是沉默寡言、不敢擡眼看别人的、孤僻的孩子。這種孩子在社交能力上較弱,經常落單,是以更容易被欺負。

李玫瑾教授表示那些不喜歡與他人目光直接接觸的孩子,多半嘴比較笨。不知道和陌生人說什麼,這就導緻了在社會中社交能力差。

而這種社交能力會一直持續到社會中,校園中可能是被欺負,到社會中可能是那個受累不讨好的角色,因為嘴笨不受上司待見,隻知道悶頭幹活,難免吃虧!

孩子有這三種行為,多半是怯懦的表現,長大容易被人當“軟柿子”

三、不敢拒絕,不會反抗不公平

如果為人像水一樣柔弱,那麼他人就不用費任何力氣就可以發現你沒有什麼骨氣,會像對待奴隸一樣對待你。——馬克·吐溫

當朋友請求你做一件事兒時,你明明不想做,但你就是不敢拒絕;當網購了一件衣服,做工不好,你因為怕麻煩,于是你說了句認栽;當上司提出一個要求,你明明覺得不合理,你不敢反抗……

其實這都說明你是一個像水一樣柔弱的人,自然難逃被當成“奴隸”對待的結局!如果你發現自己的孩子也不敢拒絕、不會反抗不公平,就應該引起重視,避免他成為“軟柿子”被人捏!

孩子有這三種行為,多半是怯懦的表現,長大容易被人當“軟柿子”

一、性格教育

前面已經提到了,“軟柿子”性格的孩子的第一種表現就是讨好型人格,是以說這種孩子的性格是出現問題的了,如果孩子從小自信、勇敢、樂觀、能夠正确認識自我,怎麼會發展出這種性格?

是以家長在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也就是6歲之前,把孩子培養成一個擁有健全性格的人。李玫瑾教授說:“很多成人的問題,其實是6歲前的問題”。

二、教會孩子勇敢反抗

教會孩子對不公平勇敢反抗,這一課是孩子成長的必修課!如果你不知道怎麼教育孩子,我建議你帶孩子看一看獲得了第89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真人短片《校合唱團的秘密》。

建議家長帶着8歲以上的孩子看一看,故事中索菲參加了合唱團但是因為唱得不好,被老師要求隻能動嘴不能出聲!

朋友麗莎知道了這件事,帶領着整個合唱團在演出當天以默唱的方式反抗了這種不公平。最後的結尾是老師憤怒離場,所有的孩子相視一笑!

孩子有這三種行為,多半是怯懦的表現,長大容易被人當“軟柿子”

其實人的一生真的會經曆太多面對所謂的“權威”或者是“強者”的不公平對待,此時如何做出勇敢反抗是在性格形成關鍵期學會的,不然日後想在改也很難了!

希臘有一句民俗,意思說:“勇氣是上天的羽翼,怯懦卻引人下地獄”!願我們自己和我們的孩子都是勇敢的人,而非怯懦的角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