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平樂》背後的曆史:趙宗實與曹丹姝愛與恨的母子情深

作者:不易君子
《清平樂》背後的曆史:趙宗實與曹丹姝愛與恨的母子情深

題/《清平樂》背後的曆史:趙宗實與曹丹姝愛與恨的母子情深

文/刺客

盜用警告/本号已與“維權騎士”簽約,可實時監測全網盜用文章行為,請遵守道德底線,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前言: 趙宗實從四歲開始,一直被當作皇儲的備胎,繼位的過程一波三折,承擔着巨大的心理壓力,一直生活在恐懼和憂慮之中,精神瀕臨崩潰。而仁宗暴崩這件事,讓他受到了很大的刺激,徹底壓垮了他。
《清平樂》背後的曆史:趙宗實與曹丹姝愛與恨的母子情深

(熱播劇《清平樂》海報)

由正午陽光制作的電視劇《清平樂》目前正在湖南衛視持續熱播,這部大劇制作精良,劇情緊湊,精彩紛呈,是一部難得的良心之作。

劇中,江疏影飾演的曹丹姝賢良淑德,處事落落大方,表現堪稱完美。而肖添仁扮演的小趙宗實,則顯得乖巧伶俐又不失儒雅穩重。

《清平樂》背後的曆史:趙宗實與曹丹姝愛與恨的母子情深

(小趙宗實劇照)

離開電視劇回到真實的曆史,曹丹姝的原型是仁宗第二任皇後慈聖光獻皇後曹氏,而趙宗實的原型則是宋英宗趙曙。曆史上,趙宗實是宋朝宗室濮王趙允讓的第十三個兒子,因仁宗無子,故而将其接入皇宮撫養。

入宮後,趙宗實一直由曹皇後撫養,那時他年僅四歲,還是個什麼都不懂的孩童。《宋史》中說曹皇後對他“拊鞠周盡”,對他被立為皇子這件事也是“贊策居多”。《續資治通鑒長編》也說,仁宗暴病而死當日,曹皇後就安排人緊急把他接入宮中,以防發生意外。

這樣看來,作為養母的曹皇後對趙宗實其實還是相當不錯的。

但是,趙宗實登上皇位後,卻和已經成為太後的曹丹姝産生了很深的隔閡,那麼,他們為何會産生如此激烈的沖突,最後又是如何化解的呢?

《清平樂》背後的曆史:趙宗實與曹丹姝愛與恨的母子情深

(曹丹姝劇照)

趙宗實繼位時已經三十二歲了,他從四歲入宮開始,一直扮演着“候補太子”角色。景祐二年(公元1035年),仁宗将他接入皇宮教養,目的就是将他當做儲君來培養。

誰知幾年後,仁宗的親生兒子趙昕、趙曦先後出生,這樣,趙宗實這個候補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故而趙宗實受命出宮,又回到了生父趙允讓身邊。

《清平樂》背後的曆史:趙宗實與曹丹姝愛與恨的母子情深

沒想到的是,趙昕、趙曦竟然都沒能長大成人而相繼夭折。此時,許多大臣都上書建議仁宗立儲,趙宗實又成為皇儲的熱門人選。但仁宗卻又不願意了,他重重懲罰了建議立儲的大臣範鎮。

嘉祐三年(公元1058年)後宮中有人懷孕,仁宗眼巴巴地盼望想生個兒子,誰知分娩後又是個女兒。仁宗頂不住大臣的壓力,于嘉祐七年(公元1062年)八月,正式宣布立趙宗實為皇子,并賜名趙曙。

對于這一決定,趙宗實心裡是抗拒的,《續資治通鑒長編》記載他聽說自己被立為皇子後,躺在床上稱病,堅決不肯進宮。記室周孟陽問他原因,他答道:

“非敢邀福,以避禍耳”。

可以看出,他并不是裝模作樣的假推辭,而是真真正正害怕了。皇儲之位,關系重大,其風險也更大,一不小心就有殺身之禍,非同小可。

不過,在周孟陽對他言明利害得失後,他還是接受了這這一現實,起身來到宮中。進宮後,他謹言慎行,對仁宗和曹皇後恭敬而孝順,舉止合規中矩,從未有出格的表現。

該來的遲早都會來,嘉祐八年(公元1063年)三月,仁宗突然暴病而逝,遺诏皇子繼位,就這樣,當了二十七年備胎的趙宗實得到了轉正的機會。

《清平樂》背後的曆史:趙宗實與曹丹姝愛與恨的母子情深

(宋仁宗劇照)

嘉祐八年(公元1063年)四月初一,在曹皇後和朝中重臣的扶持下,趙宗實在東楹殿中接受百官的朝見,正式登上了皇位,史稱宋英宗。不過即位後僅僅四天,趙宗實就開始“不豫”,也就是突然發病了。

據《續資治通鑒長編》的記載,他“不知人,語言失序”,開始胡言亂語。又過了三天,四月初八,到了仁宗入殓的日子,要舉行大典,在典禮中他狂呼亂叫,四處遊走,竟然不能順利完成典禮的儀式。

為何會這樣呢?其實趙宗實從幼年開始,就不得不壓制自己的天性。《宋史》說他天性誠懇孝順,喜歡讀書,不做“燕嬉亵慢”之事,穿着打扮節儉樸素就像儒者一樣。經常穿着正式的朝服會見老師,說:“對老師,怎麼能失禮輕慢呢?,滿滿一副少年老成的姿态。

一個未成年的孩子,作出這樣姿态,這其中或許有幾分真實的成分,但更多的,可能還是拼命壓抑自己天性後的病态表現。

内心的壓抑,加上對未知前途的茫然與恐懼,讓他心中始終緊繃着一根弦。長期以來,應該都是在崩潰邊緣勉力支撐,一旦遇有大的刺激,必然會導緻精神崩潰的後果。仁宗暴病而崩,讓他一夜之間由一個千年備胎突然轉正,這件事對他産生了強烈的刺激。

長期壓抑的内心,遇到突然的釋放,必然會對他的精神造成巨大的沖擊,最終導緻精神崩潰。

《清平樂》背後的曆史:趙宗實與曹丹姝愛與恨的母子情深

(宋英宗像)

從史書的記載來看,趙宗實即位後的病情應該是相當嚴重的,已經無法正常的和人交流,當然也就無法處理政事了。皇帝不能處理政事,國家權力機構就無法正常運轉。大臣們非常着急,無奈之中宰相韓琦想出了個變通的方法,就是以皇帝的名義奏請太後垂簾聽政。四月十四日,曹丹姝開始到東門小殿聽取宰相彙報國事,這樣政局才算穩定下來。

曹丹姝以太後身份垂簾聽政後,馬上表示出她出色的政治才能。據《宋史》記載,每天數十份奏章,她都會很認真地一一列好大綱,友善記憶。遇到存在争議的事情她總是對大臣們說:“你們再商議一下吧!”,從不輕率做決定,以策萬全。

《清平樂》背後的曆史:趙宗實與曹丹姝愛與恨的母子情深

因為熟悉經史,處理問題時會引用經史中的道理來做決定,確定了自己少犯錯誤。另外,在她主政期間,對曹氏外戚和身邊臣仆都嚴格要求,不許他們妄作威福。是以,不管是宮中還是朝庭都秩序井然。

不幸的是,雖然她小心謹慎,麻煩還是不期而至。到了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趙宗實的病情漸漸好轉,因為久居宮中郁悶,心思敏感,加上有宦官挑拔,他和曹丹姝之間慢慢産生了隔閡。

兩人沖突不斷加深,愈演愈烈,終于鬧到了不可開交的地步。據《續資治通鑒長編》記載,太後曾對宰相韓琦說:“皇帝容不下老身,您要為我做主啊!”。而皇帝趙宗實則對韓琦說:“太後待我不好,沒有什麼恩情!”。

兩宮沖突加深,政局也開始動蕩不安起來。

《清平樂》背後的曆史:趙宗實與曹丹姝愛與恨的母子情深

(慈聖光獻皇後像)

太後和皇帝發生沖突,朝中大臣如韓琦、歐陽修等人感到了危機,開始全力調解他們的關系。韓琦和歐陽修首先去見太後,對她說:“皇帝正在患病啊,他的那些想法和做法都是疾病造成,等到病好,自然心境就會扭轉的。何況您是皇帝的母親啊,兒子在生病時說些胡話,做些錯事,作為母親,難到不能容忍嗎?”。

勸罷太後,韓琦又去勸皇帝趙宗實,他說:“自古以來,可稱為聖明的帝王數不勝數,但人們唯獨稱贊大舜是大孝之人,難道其他的君王都不孝順嗎?父母慈愛,兒子孝順他們,這是人之常情,并不值得稱道。父母對兒子不好時,兒子仍然遵守孝道,這才難能可貴!何況父母那有不心疼自己兒女的呢,恐怕陛下您對待太後的态度還沒有仁至義盡吧!”

《清平樂》背後的曆史:趙宗實與曹丹姝愛與恨的母子情深

(韓琦劇照)

在大臣們的全力調解下,皇帝趙宗實和太後曹丹姝之間關系開始緩解。到了治平元年夏天,曹丹姝在大臣們支援下,主動提出要撤簾歸政。趙宗實感覺到了太後的善意,也表示信任太後的執政能力,希望太後繼續垂簾,一直拖到秋天,才重新接管朝政。兩方各自退讓一步,關系重歸于好。

趙宗實為表達對太後的敬意,還主動将太後曹丹姝的弟弟曹佾任命為中書門下平章事,地位等同于宰相,以示尊崇。

在韓琦、歐陽修等的調解下,趙宗實與曹丹姝各自退讓,冰釋前嫌,重歸于好,大宋的政局重歸于平穩。

《清平樂》背後的曆史:趙宗實與曹丹姝愛與恨的母子情深

趙宗實從四歲開始,一直被當作皇儲的備胎,繼位的過程一波三折,在此過程中承擔着巨大的心理壓力,一直生活在恐懼和憂慮之中,精神瀕臨崩潰。而仁宗暴崩這件事,讓他受到了很大的刺激,徹底壓垮了他。

是以,繼位之初便表現出精神失控的種種症狀,病情嚴重到無法主持朝政。在太後曹丹姝垂簾聽政後,趙宗實病情有所好轉。因久病抑郁,心思敏感,加上宦官的挑拔,他在心中開始對太後曹丹姝慢慢滋生不滿。兩人沖突逐漸加深,互生嫌隙,鬧到了不可開交的地步。

最後,韓琦等重臣的調解下,關系慢慢緩和,兩人各自退讓,最終冰釋前嫌,對大宋而言,可稱幸事!

電視劇背後的真實曆史也同樣精彩,不是嗎?

【熱播劇《清平樂》原著小說】《孤城閉》(全2冊) ¥54 購買

更多【不易君子】精彩内容請參見:

《清平樂》:劉娥的一生滿足了我們對言情大女主的所有想象

《漢武大帝》:一味軟弱永無出頭之日,對付欺淩隻有硬剛

戲說不是胡說,改編不是亂編:豆瓣6.3分的《大明風華》實至名歸

宋朝攝政皇太後劉娥為什麼不學武則天一樣登基為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