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買完“龍頭”買“龍二”?

作者:富國基金

在近兩年極緻化風格的演繹下,不少公司的估值“水漲船高”,在目前震蕩的市場環境下,引發市場對投資“成本效益”和“安全感”的考慮。投資政策上,未來是繼續擁抱“核心品種”,還是另覓出路?

兩個問題的思考

一是是否所有的高估值公司都能一直走下去?我們做過一組資料,2016年以來,2314隻個股中僅483隻取得正收益,而跌幅超過40%的股票高達1239隻,其中,跌幅超過60%的個股,估值中位數從2016年初的118倍殺跌到2021年1月底的-2倍。可謂是史詩級的價值創造和價值毀滅,而這也在說明隻有真正的少數優質公司能夠中走出來;

二是能走出來的優質個股,在目前盈利與利率預期同步上升的背景下,短期的“成本效益”優勢或者說是投資“安全感”需要進一步考量。

是以,市場存在動力去尋覓一些具有成本效益優勢或是安全感更足的品種。

買完“龍頭”買“龍二”?

資料來源:wind,截至2021-02-04

兩個現象的關注

那麼,什麼樣的品種或有可能被青睐呢?答案或是與“龍頭”相對的“龍二”公司。之是以稱為“龍二”,是因為這類公司一直活在龍頭大哥耀眼的光環下,受到的關注度較低。“龍二”公司的主要特點有:

一是基本面良好

二是賽道景氣度較高

三是比“龍頭大哥”的市值小

一般是中小市值,但未來有潛力從細分賽道中“龍二”躍升為更多人看得到的龍頭大哥。

那麼,在目前這個時間階段,是否存在一些相對顯性的“吸引力”或是契機,有望将市場的關注點聚焦到這些“龍二”呢?有兩點或是值得大家關注的。

前期漲的少,估值相對更低

據wind資料統計,2019年以來,市值大小幾乎與漲跌幅成為正比,市值1000億以上的龍頭漲的最多,漲幅達到262.78%。而300-500億的公司漲幅相對較小,僅155%左右,低于300億元的漲幅更小。相應的從估值來看,也是“水漲船高”,1000億以上的龍頭最貴,中位數估值得到43倍,300-500億公司中位數估值僅39倍,300億以下的僅30倍左右。

買完“龍頭”買“龍二”?

注:市值區分以2021年1月31日收盤價為基準

複蘇深化下,或展露出更強的盈利彈性

從目前公布的2020年業績預告來看,似乎已有所展現。在2817家已釋出業績預告的公司中,單季度業績增幅在300%以上的公司中,市值在500億元以下的公司占到394家;增幅在100%-300%之間的,市值在500億元以下的公司占到622家;增幅在80%-100%之間的,市值在500億元以下的公司占到179家。當然,業績預告與最終的真實業績存在一定差距,但這一系列的數字确實在說明一些“龍二”的盈利彈性更強。

買完“龍頭”買“龍二”?

需要注意的是,僅從市值的次元尋覓“龍二”公司是不夠的,真正的挖掘和發現,需要從賽道景氣度、業務模式以及公司微觀的治理結構等多元度考量,而這也将對投研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買完“龍頭”買“龍二”?

繼續閱讀